第 6 章
高宗趙構‧華陽花影|出使

趙構緩步進來,向趙桓行禮請安後再次出言請求趙桓遣他出使金營。趙桓見他主動要求自然長舒了口氣,但真要決定下旨了,念及兄弟情誼卻又神情惻然,滿含歉意地對趙構說:「九弟,此行事關重大,須萬分小心,若非金人逼迫甚急朕也不會答應讓自己弟弟冒如此風險。唉,是朕禦敵乏術,連累於你。」

趙構毅然道:「敵人必要親王為人質,臣為宗社大計,豈應推辭避讓!」

趙桓連連稱讚道謝,遂封趙構為軍前計議使,少宰張邦昌為副使,再派兩三名官員隨他們同行前往金營。從金營歸來的李梲聽說後,還道是趙構請命出使意在貪功而不知凶險,悄悄拉他過來對他說:「大金國恐南朝失信,所以要求親王送他們過黃河後才可以回來呢,殿下可知此情麼?」

趙構冷冷掠他一眼,正色道:「國家現處於危難之中,就算是以死報國也是應該的。」

此言一出,聞者悚然,都暗暗佩服他的勇氣與氣概,而李梲早已面紅耳赤,窘迫得只恨無處藏身。

趙構暫時沒把這事告訴他的母親韋婉容,但這消息畢竟驚人,很快傳遍整個大內。當韋婉容初聞此訊時幾欲暈厥,立即起身朝龍德宮太上皇寢宮奔去,找到趙佶,撲倒在他膝下,淚落漣漣地求他讓趙桓收回成命,不要讓她惟一的兒子趙構前往敵營冒此生命之險。

趙佶卻只不斷長吁短嘆,反覆安慰她說此去不消幾天即可歸來,待趙構回來後定對他厚加封賞,賜兵馬實權予他。

韋婉容拚命搖頭,仍堅持哭求,趙佶還是不允,她便跪在他面前以頭磕地,邊磕邊泣道:「求您了,上皇!」

她不斷重複著這句話,直磕到額上血跡斑斑、髮髻散亂、花鈿委地,而趙佶幾番制止之下見她不聽也就不再理她,轉頭閉目一言不發。

這便是趙構聞訊趕來時看見的情景。

他默默走過去一把把母親攙扶起來,輕聲對她道:「母親,是我自己請行的,與父皇無關,我們不要打擾父皇了,回去罷。」

韋婉容依然悲泣著不願離去。趙佶看見兒子在此,也頗過意不去,便勸她道:「構兒很有膽略,此行等於是為國立了一大功,婉容教子有方,朕心甚慰,即日進封你為龍德宮賢妃,居於朕寢宮之側,你看如何?」

韋婉容淒然道:「上皇有三十一個兒子,臣妾卻只有構兒一個,臣妾珍視他尤甚於自己的生命,若他此去不能安然歸來,臣妾必不能活,再要這些虛名又有何益?上皇若能勸官家收回成命,即便是把臣妾廢為庶人,為奴為婢,臣妾也心甘情願。」

趙佶聞之十分尷尬,趙構則立即勸道:「母親切勿如此說。」又在父親面前鄭重跪下叩首,道:「兒臣替母親謝父皇封賞。」然後站起,重又扶著母親,微笑道:「母親,您現在是賢妃了。」

能被進封為妃是韋婉容多年來的心願,卻沒想到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得來。此刻全無欣喜之感,只越發悲從心起,摟著自己的兒子哭得肝腸寸斷。

趙構也輕輕摟著母親,心下郁然而感傷。慷慨請行,固然是由一腔報國熱忱促生的決定,但多少也是為了改變他們母子相對卑微的地位。他從小見慣了母親的哀愁與眼淚,現在,他長大了,他會設法保護母親,靠自己的力量給她十幾年來渴望而不可得的榮光,為此他列出了一系列計畫,出使金營是第一步,就算是一場豪賭他也必須要有孤注一擲的勇氣。

臨行前,他對依依送別的母親鄭重許下承諾:「為了母親,我也必會平安歸來。」然後躍身上馬決然朝金營馳去,再也沒回頭看上一眼。

韋賢妃心中又是一慟,虛弱地跌跪在馬蹄揚起的煙塵中,一任無盡的淚水肆虐在她刻滿痛苦的容顏上。

金帥斡離不見宋果然遣親王前來,有心給個下馬威,便以迎接為名令營中精兵持利矛堅盾雪亮鋼刀兩行列開,排出一里有餘等待他們入營。趙構見狀毫不驚慌,緩緩策馬行至營前,然後從容下馬,健步朝斡離不主帥帳中走去,如遇有人有意阻攔挑釁,他便側目冷對,直到那人生怯閃開,他再繼續前行。張邦昌等人瑟瑟縮縮地跟在他後面,亦步亦趨。

入見斡離不之後,張邦昌等人忙恭恭敬敬地呈上趙桓擬好的誓書,行禮之後又朝北面再拜,向金國皇帝致敬,然後小心翼翼地側立於旁,再不敢多發一言。一行人中惟有趙構只朝斡離不一揖為禮,並不再拜,然後昂然直立,待斡離不請他入座後便自然坐下,無論斡離不說話是大聲威懾還是暗含機鋒他都從容應對,面不改色,不露絲毫畏怯之態。

斡離不見他不過是個十八九歲的少年,卻身入敵營而不懼,不免暗暗稱奇。留他們在營中住下後,派人日夜密切監視。張邦昌終日膽顫心驚,頻頻探問斡離不何時過河返金,而斡離不見宋朝廷雖接受了和議,但金國要的金銀目前繳納到營中的尚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割地也未繳出,因此也不急著回國,只每日派遣些騎兵在京城外燒殺搶掠。

趙構與張邦昌全然不同,從來不問他們歸期,每天只坐在帳中看書,意氣閒暇。斡離不有時會入他帳中觀察他的行為態度,趙構見了也頷首為禮,卻不會多搭理他。

某日斡離不再度來到趙構帳中,見他又在看書,便問:「你看的是什麼書?」

趙構答:「《孫子兵法》。」

斡離不冷笑道:「你們宋人就會紙上談兵,實際卻總是手無縛雞之力,別說真正領兵打仗,就連挽弓打獵都不見得有此力道呢。」

趙構聞言抬頭看他,見他身後背有一張漆黑鐵弓,便微微一笑,道:「元帥可否借我此弓一觀?」

斡離不哈哈大笑,道:「你想拉開這張弓?這弓跟隨我多年,非常人能使,就連金國最勇猛的將士都未必能拉滿呢!」一面說著一面把弓解下來,並取了一支箭,一併握著遞給趙構,又說:「給你見識見識,不過要小心,別折了手。」

趙構起身接過,略看一眼,便引箭上弓,伸手展臂,緩緩拉開。

漸漸拉滿,而斡離不的笑容也隨之漸漸凝固。

趙構直視前方,緊閉雙唇,神色肅然。忽然一轉身,剎那間將按在弦上的箭對準了斡離不。

斡離不悚然大驚,立即側身躲避。

趙構見狀朗然一笑,抬首引弓朝天,右手一鬆,那箭「嗖」地一聲離弦而出,刺破了穹頂一飛衝天。

然後趙構把弓擲在桌上,重新坐下,又拿起書靜靜閱讀。他此刻一身輕袍緩帶,發上綰著白色絲巾,面容俊朗,看書神情寧靜而閒適,那弓莫名地躺在他面前桌上,彷彿從未與他有關。

斡離不默然呆立半晌,最後才想出一句話:「你真是南朝皇帝的弟弟?」

趙構頷首,清楚答道:「我是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的第九子,當今聖上的九弟,康王趙構。」

斡離不又凝視他許久後拾起桌上的弓,不語離去。

到了二月,尚書右丞李綱見和議雖成金人仍不退兵,便奏請趙桓派兵夜襲金營,將其殲滅或逼退。趙桓遂命會京畿宣撫司都統制姚平仲領兵夜襲,不想金人提前得知風聲,已有準備,兩軍交戰之下各有死傷,而金軍也未能如願退去。

斡離不見宋押親王為人質卻暗中襲擊金軍,頓時勃然大怒,召宋諸使臣至他帳中,厲聲詰問南朝為何違誓用兵襲營。張邦昌恐懼之極涕泣如雨,一字也不敢吐,而趙構則神色不變地從容答道:「我們身在金營,哪裡能知朝廷的戰略計畫,恕構不能答元帥的問題。」

斡離不見他在這種情況下都能不為所動,舉止言談仍是不卑不亢,越發懷疑他的身份。怒氣衝衝地揮手令他們退出後,對左右諸將道:「這個康王根本不像是南朝的親王,定是將門虎子,假冒康王之名來作人質。若是南朝那軟弱不堪的太上皇所生的親王,身入敵營後怎還會有如此從容不迫的膽略呢?也難怪南朝皇帝毫不顧及他的安危,居然敢違誓襲營了。」

於是派人通知趙桓,要求另換個親王為人質。趙桓又反覆思量挑選勸說後,派五弟肅王樞入金營替換康王構。幾天後肅王至金軍營中,正式許割三鎮之地,並帶來趙桓的詔書,進封邦昌為太宰,繼續留質軍中,斡離不便點頭同意,放趙構返回了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