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在險峰嗎?
清晨,阿黛醒來,晨曦透過窗稜映在她的臉上,半晴半陰。
京城會是她的道場嗎?
如果有的選擇,阿黛自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由別人決定,但聖意之下,沒有選擇。
既然沒的選擇,那何不迎難而上,倒要看看京城的風華為何物?
三天後,京城禮部司禮官帶著聖旨來到了錢塘。
由趙縣尊接待,隨後王繼善領著阿黛迎了聖諭,阿黛既將要成為恭王府世子妃的事情終成了事實。
不過,因著趙頤亡故,趙昱入主恭王府,因為是屬於兄終弟及,免不得趙昱還得為趙頤守九個月的孝期,這是面子工程。
也就是說婚期會在九個月後。
雖然還有九個月的時候,但阿黛卻要馬上進京了,由錢塘到京城要不少的時間,更何況早些進京,也能選了解一些京裡的情況,總好過兩眼一抹黑的直接進恭王府。
「這回,昱世子過繼,我作為趙家四房,也是要回京觀禮的,到時可於繼善兄一並同行。」縣衙後院小廳,趙四爺同王繼善喝著茶。
如今,王家三姑娘定了恭王妃,這是御賜,不存在有任何反復的,所以,雖然王繼善本是他的下屬,但這會兒,反而以年歲論交,呼之繼善兄。
「如此,甚好,到時一路上就要世傳兄多照應。」王繼善也道,這個兄卻是尊稱。
另一邊,花園的游廊上,一張小幾,章氏同劉氏正說著話。
「這回阿黛進京,可有落腳之處?」章氏問,畢竟成婚還有九個月,王家人進京自要另尋落腳的,而似乎王家人在京裡舉目無親的。章氏便多問一句,若是王家真有難處,章家在京裡雖只是小戶,但安排個落腳處也是不難的。
如今全氏被幽禁。章氏終於翻身,回京自要重整四房事物,而她以前因著被一個妾室壓著,在族裡沒什麼威信,頗讓人瞧不起,這會兒自也願意賣個好給王家,以後她說不得還得托庇阿黛這個世子妃呢。
借勢,這是京城家族出身的人都要懂得的一種生存手段。
當然,其實不管是公主還是恭王妃那邊都給王家安排了落腳之處。
只不過章氏在錢塘也有些時日了,對王家人是有些了解的。不管是公主還是恭王妃的安排,王家怕是都不會接受。
「多謝,若是真有必要,那使不得要去打擾。只不過,京中。王家尚有族親在,當年,我王家也是儀賓之家,只是破落了,整個家族便四分五散,如今要去京城,自是要先投靠族親的。阿黛他大哥已經先一步進京安排了。」劉氏道。
至於其他的什麼一家人常走動什麼的,劉氏並未多說,實是不清楚京城恭王府以及趙氏族人那盤根錯糾的關系。
當然也是因為王家答應跟趙家四房一同回京,這裡面自有了一份親近,別的自不需要再多說了。
「那到好了。」章氏一臉歡喜的道。
如此,便不在多說。只是商量著一些起程事宜。
阿黛這邊也去跟大伯告辭。
說實話,在藥堂兩年,阿黛見慣了病痛生死,於人生自多了一些明悟。
「總之,到京中一切小心。多聽少說話,各種禮節不要疏忽。」王和和周氏也一一叮囑著。
正說著,宋大民來了,宋大民是從宋可兒嘴裡知道阿黛的事情,畢竟宋可兒是趙家四房的長媳,這種事情不可能不知道。
「王姑娘,聽說你要進京,我這有封信,還得麻煩你幫我交給京中永和堂的謝萬和。」宋大民拿出一封信道。
「好的,我一定送到。」阿黛道,心裡卻是明白的,這回趙家四房回京,宋可兒跟趙珽也是要一起回京的,宋大民沒讓宋可兒送,卻讓她送,明擺著是要送一份人情。
阿黛學了兩年多醫道,自曉得京城永和堂在杏林界名聲,倒並不是因為謝萬和,而是謝萬和父親謝老先生,那是宮中的太醫,也算是杏林界的泰斗人物了。
而他常出入富貴人家,於京中關系或多或少都能知道個脈絡。
有了宋大民這份交情,自也能提點一二。
當然,宋大民送這份人情,一是因為王和的關系,二是欣賞阿黛,而三卻是為了宋可兒。
宋可兒去京裡,那跟阿黛的處境也是差不多的,都是舉目無親,而宋可兒更背著未婚先孕的名聲,想來進了京,在趙家更加艱難,宋大民賣阿黛這份情,自也是希望阿黛能照應一二。
阿黛心中有數,接了這封信,也就算是對宋大民有了承諾了。
如此,一切事了。
王和知道阿黛這段時間忙,便不再留她,讓她回家做各種准備。
走在青石板的長街,路邊的古牆,翠綠的爬牆虎一直延伸到閨閣的窗下,據說有那狂狷的學子用爬牆虎辯成繩梯,爬上閨閣於佳人相會,最後終成眷屬,遂成佳話。
這便是錢塘故事的一部份。
平常聽著,阿黛還會腹誹幾句,如今想來,卻發現這故事卻別有一翻意境。
不一會兒,阿黛便回到家中。
進了家門,才發現胡伯父和胡姜氏來了,同來的還有胡家大郎和胡家大媳婦。
此時,胡妾氏正跟劉氏說話。
閱兒和微兒兩個無齒小兒,此時坐在木桶裡,看到阿黛進來,便伸手兩條胳膊,依依呀呀的,說著只有他們自己才懂的話。
阿黛邊蹲下來逗兩個小家伙,邊聽著胡氏同自家娘親說話。
「我是聽大夫人說了,阿黛要進京,身邊可能需要用人,阿黛於我這大媳婦當年是有救命之恩的,另外呢,我這點心思也瞞不過弟妹,也是想著大郎和大媳婦跟著出去見識見識,求個生計,總好過在家裡打漁。一身魚腥。」胡妾氏跟王家關系不錯,直話直說的道。
雖然這樣的話顯得有些功利。
但卻不會讓人反感,畢竟,若無所求。誰願意千裡跟隨。
劉氏便看了看阿黛,阿黛點了點頭,此去京城,她確實需要用人,胡家大郎和胡家大媳婦倒也不錯。
「瞧你們說的,那阿黛以後就交給你們照應了。」劉氏道。
至此,一切去京的准備完畢。
……
而京城,因著趙昱承爵恭王府,王家姑娘賜婚趙昱,成為世子妃兩件事情鬧的紛紛揚揚。
梨園茶捨。青布長衫的說書人正說著京城秩事。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哪知自己歸來喪!!今日先說寧王府。」
說書人這一句前言剛說完,台下便一片亂哄哄起來。
自先帝傳下來有三位異姓王。分別為平王,寧王和恭王。
先帝時期,國朝曾出現過混亂,正是這三王為先帝平亂,因而受封為王。
說起平王,寧王,恭王。
京城有傳言道:子孫最不肖的是平王。子孫最有出息的是寧王,而子嗣最不繼的是恭王。
先說平王,這位王爺雖然是戰將出身,但好附庸風雅,平日裡喜歡結交風雅文士,以至於子孫投其所好。一個個棄武從文,吟花弄月,整日裡約人清談結社,最後卻牽連於朋黨案,平王自請削王爵。如今平王府只是郡侯府,完全淡出了朝堂。
而寧王,有一女為貴妃,再加上子孫多是身居高位,可謂是三王中最風光的。
而恭王府,老恭王早年就亡故了,便是恭王也戰死沙場,本來所有的人都認為趙拓將是恭王府的領軍人物,只可惜趙拓氣太盛,竟然抗旨殺史,最終落得身首異處,讓人不勝唏噓,但趙拓之功績是任誰也抹滅不掉的。
如此,恭王府可謂是一門英烈,所以,京城中人多認為恭王府是地位最穩的。
但自古以來,異姓王鮮有好下場。
於是,京中人人都在猜測,些三王怕是平王府先倒。
然而,這世事偏偏出人意料。
平侯府雖然淡出朝堂,但因為老平王尚,子孫在他的庇護之下,雖說不務正業,但也能優哉游哉的。
最後卻是風頭最盛的寧王府先倒了。
這子孫太有出息了其實也不是好事,老寧王倒底歲數大了,終於壽終正寢,但其下幾房都有出息,在朝中都身居高位,又都是嫡子,於是誰也不服誰,最終一陣暗斗之下,卻暴出了寧王府無數的髒事,最後落得抄家的下場。
真真是讓人始料不及。
而寧王府些事之後,京中人的眼光不由的就盯著了恭王府。
畢竟恭王府雖然子嗣不繼,但一脈相承之下,反而不會有那麼多的斗爭。
可未曾想,恭王世子突然墜馬而亡,於是恭王府的承爵便成了大問題。
而就在眾人還在猜測著,如今的恭王府會有個什麼走向時,恭王府的承爵問題那是快刀斬亂麻,還在已故世子的靈期,恭王府的新世子便定下了,公主府,趙家三房的趙昱。
而趙昱剛一定下,眾人又不由的想著,世子妃會落到京裡哪個大家時。
世子妃又突然的定下了,不是大家出身,反正誰也沒聽說過,是錢塘王家女。
這一出一出的,著實叫京城閒人過足的隱。
說書人的話題轉眼就落到了新世子和新世子妃身上。
「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禍……」這是說書人對趙昱的評論。
「對了,你可曉得那王家女倒底是何天仙模樣?」在百姓看來,一個普通的女子能被選為恭王妃,那定然是貌如天仙,否則,憑什麼呀?
「這王家女還未進京呢,老漢又沒有千裡眼,又如何能曉得這王家女的情況。」此時,台上的說書人笑道,隨後話風一轉:「不過,近日帽子胡同那邊有一位叫王九娘的姑娘,能請得仙人下凡,據說問事,占卜,無有不靈,各位若是有閒心,不防去問問。」
這等異事,立時惹得眾人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