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廷諍

苗淑儀頗詫異,問張承照:「上次那宣徽使的事鬧得這樣大,官家怎麼還會舊事重提?」

張承照目示寧華殿方向,道:「一定有人在他耳邊吹風唄。」

苗淑儀再問:「這回可又是全台全院的官兒上殿反對?」

張承照擺首道:「臣也想幫娘子看看,怎奈走入大殿後門,剛一靠近屏風,就被那裡守著的內侍殿頭呵斥出來了……可張貴妃派去的小黃門卻還在那裡……」

苗淑儀想想,對公主道:「徽柔,你帶懷吉和承照去垂拱殿,等你爹爹退朝就接他過來。」

公主答應,喚我一起出門。苗淑儀對張承照使了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地頷首,躬身後退而出。

走到院中,猶聽見身後有娘子抱怨:「這回可別真被她得逞。若她伯父做了宣徽使,往後我們豈不是連選誰使喚、遷誰留誰都要看她臉色?」

垂拱殿前後皆有門,御座之後有影壁,左右設屏風,皇帝及殿中內侍由後門出入禁中。公主帶我與張承照進至一側屏風旁等待,那裡的內侍殿頭見是公主亦不好阻止,倒是公主見張貴妃的小黃門仍守在那裡,不覺有氣,壓低聲音斥他道:「你在這裡做什麼?可是想探聽朝中之事?」

小黃門驚駭,連稱不敢,迅速退了出去。

這時忽聽殿上有人提高了聲音:「陛下!張堯佐自罷宣徽使,方逾半年,且還端坐京師,以屍厚祿,本已為千夫所指,今陛下復授其宣徽之職,天下物議騰沸、益增鄙誚,若制命實施,必將有損聖德。若陛下不納臣盡忠愛國之請,必行堯佐濫賞竊位之典,臣即乞請陛下將臣貶黜出京,以誡不識忌諱愚直之人。」

他揚聲說出這些話,竟大有以自貶要君之意。公主聽了立即靠近屏風,透過縫隙往裡看,旋即回頭跟我們說:「這人是誰呀?還真把烏紗帽給摘下來了。」

我與張承照也去看了看,見那人四十餘歲,穿的是御史中丞的服色,想必便是王舉正了。此刻他跪於殿中,已除下帕頭,高舉過頂,閉目低首,靜候今上表態。

而今上仍保持著溫和的語調,安撫他道:「朕知卿賢直,但有諫言,從容道來便是,何必如此。堯佐之事,朕適才已反覆解釋過,這次雖授他宣徽南院使之職,但同時讓他出外知河陽,所謂除宣徽使,不過是貼職以獎其勞績,出知在外,亦無法干涉朝中及宮中事,眾卿或可安心。」

他語音才落,便又有個官員站了出來,秉笏躬身,正色道:「陛下,宣徽之職僅次於二府,不計內外。張堯佐怙恩寵之厚,凌蔑祖宗之法,妄圖非分,屢次向陛下討職求賞。若除宣徽南院使,今雖出領外鎮,將來亦必求入覲,即圖本院供職,以至使相重任,陛下不可不察。」

這人一身綠色公服,顯然品階不高,年紀也不大,看樣子似乎是個御史台微官。剛才張承照向公主低聲介紹過王舉正,現在公主又問這綠衣官員,張承照卻也不認識,遂轉首請教一旁的內侍殿頭,那內侍殿頭猶豫了一下,還是回答了:「那是殿中侍御史裡行唐介。」

公主打量了一下殿上官員,又問:「包拯是哪位?」

內侍殿頭答道:「如今御史台未經中書上報請得皇帝旨意便不能全台上殿,只能按日輪班,故包拯未能一起上殿。」

今上沉吟片刻,然後回應唐介道:「此次遷官,朕之前與中書商議過,宰執亦覺並無不可。」

唐介隨即上前一步,道:「張堯佐比緣恩私,越次超擢,享此名位,已為過越,倘不抑止,恐怕日後國朝亦有國忠楊妃之禍。若遷官出自宰執之意,此乃其不念祖宗基業之重,有順顏固寵之嫌,理應論罪而責之。」

見今上一時並不答話,唐介從袖中取出一冊章疏,雙手奉上,道:「之前臣等入白中書,請全台上殿,宰臣文彥博不許。臣自請貶放於外,彥博亦不報。如此矇蔽聖聰,以求自保,足見其奸佞。臣擬了一份札子,請陛下過目。」

今上示意身邊侍立的張茂則下去接過札子。張茂則轉呈今上,今上展開一看,旋即大有怒意,將札子擲於地上,不再細閱。

唐介卻並不驚慌,自己過去拾起札子,展開後朗聲念道:「文彥博專權任私,挾邪為黨,知益州日,詐間金奇錦,入獻宮掖,緣此擢為執政;及恩州賊平,卒會明鎬成功,遂叨宰相;奸謀迎合,顯用堯佐,陰結貴妃,陷陛下有私於後宮之名,內實自為謀身之計……」

今上揚聲喝止,唐介竟毫不理睬,一徑念了下去:「自彥博獨專大政,比所除授,多非公議,恩賞之出,皆有寅緣。自三司、開封、諫官、法寺、兩制、三館、諸司要職,皆出其門,更相授引,借助聲勢,威福一出於己,使人不敢議其過……」

今上再次拍案命道:「住口!」唐介仍然恍若未聞,繼續照著札子高聲朗讀:「臣乞斥罷彥博,以富弼代之。臣與弼亦昧生平,非敢私也……」

「裡行」即實習之意,殿中侍御史裡行資格卑淺,論其品階,連從七品的殿中侍御史都不如。唐介品低位卑至此,竟不懼天威,公然觸怒皇帝,這般表現直看得殿上人瞠目結舌,連屏風外見慣台諫奇言怪行的殿中內侍們都按捺不住好奇之心,一個個圍聚過來,爭相朝殿內探看。

而今上氣得撫於案上的手都在顫抖,忽一揮袖,直指唐介道:「你這微末台官一年前才從外地遷補入京,竟敢如此肆意妄為,攻擊大臣,咆哮殿堂,就不怕被貶竄流放麼?」

唐介面無絲毫畏懼之色,仰首徐徐讀完最後幾句,從容合上札子,才對今上道:「臣忠義激憤,就算異日受鼎鑊之刑亦不會躲避,又豈敢辭貶竄之責?」

今上當即喚幾位宰相執政出列,目示唐介,對他們說:「唐介論別的事朕尚可容忍,但現在竟說彥博是因貴妃才得執政,這是什麼話!」

而唐介未待宰執應聲,即指著其中一位著紫袍,系金帶,懸金魚的大臣道:「彥博宜自反省,若我所言之事屬實,請自對主上講明,不可欺君罔上!」

那位大臣便是文彥博。他儀容莊重,面色黝黑,往日亦頗有政聲,倒委實不像個奸佞小人。此時受唐介指責,一時也未應聲,只秉笏朝今上欠身拜謝。

樞密副使梁適看不過去,便出言呵斥唐介,道:「朝堂之上,豈可任你胡言亂語!難道宰相是要經你御史舉薦才能當的麼?還不速速下殿思過!」

唐介卻堅持立於殿上不去,反而扭頭氣勢洶洶地頂撞梁適:「我犯上直言,意在為國納忠。而你等小人實與彥博為一丘之貉,狼狽為奸,順承帝意以邀寵。若聖德有損,國家有變,你又承擔得起這等罪責麼?」

公主看得咋舌,輕聲對我道:「爹爹現在肯定又想一頭撞在龍柱上了。」

就在這時,但聞殿上傳來一聲脆響,我們不免驚詫,忙側首去看——原來是今上拂落了面前案上的青瓷筆架。

「來人,」他盛怒之下反倒鎮靜下來,聲音冷冷地,「把唐介押下,送御史台糾劾。」

兩名殿外侍侯的禁衛應聲進來,走到唐介身邊,欲挾持他出殿。唐介一振衣袖避開,略一冷笑,轉身自己闊步出門。

殿中的王舉正似還想為其辯解,但剛一開口,喚了聲「陛下」就被今上揚手止住,喝令道:「你也出去!」

王舉正默然,將手中烏紗擱於地上,拜退而出。

文彥博待二人離去後,朝今上再拜,道:「台官言事,是其職責,望陛下寬待唐介及王舉正,不因此事加罪於他們。」

今上不答應,顧左右道:「今日當制的中書舍人是誰?快召來為朕草制:殿中侍御史裡行唐介責授春州別駕。」

春州地處嶺南,乃窮山惡水之地,放逐到那裡的官員多有死於任上者。

這時今上意態堅決,怒不可測,群臣都不敢再進諫。片刻後,坐於大殿一隅執筆記錄君臣言行的修起居注官員擱下手中筆,起身,緩緩走到殿中。

此人長身美髯,舉止溫文,我一看即認出他是多年前見過的蔡襄。在因新政新波外放數年後,他和當初奏邸一案中被逐的大部分館閣名士一樣,又被召回朝中了。

「陛下,」蔡襄欠身道,「唐介確實狂直,今日言行甚為無禮。然容受臣子盡心諫言,是帝王盛德。陛下一向從諫如流,善待言官,故臣斗膽,望陛下矜貸唐介之罪,從輕發落。」

今上卻不欲再多言,說了聲「退朝」便起身入內。

公主立即後退,立於垂拱殿後門之外,待今上出來後便迎上前行禮問安。

今上見她,蹙眉問道:「你怎麼在這裡?」

公主微笑道:「爹爹忘記了麼?今日說好要去儀鳳閣看女兒奏箜篌的。」

「哦,」今上記起來,但臉上滿是疲憊之色,「可否改日再去?爹爹很累。」

公主有些失望,但仍點頭答應:「那爹爹先回去歇息罷。何時想聽了,再告訴女兒。」

今上頷首,匆匆向福寧殿走去。公主目送他,忽然又開口喚了聲「爹爹」。

今上回首:「還有何事?」

公主以手撫胸,巧笑倩兮:「深呼吸。」

今上錯愕,旋即反應過來,看著女兒,終於展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