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尾聲 雙喜

熙寧三年,崔白再次步入闊別已久的翰林圖畫院,而這次,他的身份是圖畫院藝學。

此前皇帝趙頊要尋畫師為垂拱殿屏風畫一幅《夾竹海海棠鶴圖》,又嫌畫院諸人畫風呆板,流於程式,欲覓筆法有新意者執筆,太皇太后曹氏便向他推薦崔白,贊其畫風不俗,於是趙頊召崔白入宮,與另外幾位著名畫師艾宣、丁貺、葛守昌共畫這巨幅屏風。

完成之後,崔白所作部分為諸人之冠,皇帝龍顏大悅,當即下旨將崔白補為圖畫院藝學。而崔白一向灑脫疏逸,不想受畫院約束,再三力辭求去,最後皇帝恩許其不必每日在畫院供職,「非御前有旨,毋與其事」,崔白這才勉強接受,做了這畫院高官。

如今的年輕天子與兩位先帝不同,充滿蓬勃朝氣,從即位之初起便立志革新,以富國強兵,後來任王安石為相,大刀闊斧地變法度、易風俗,而畫院格局也在他變革計畫之內。故此,崔白如魚得水,改變了上百年來畫院較藝以黃簽父子筆法為程式的狀況,令大宋畫院進入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全新時代。

自我回歸畫院後便幾乎沒有出宮的機會,在崔白重入畫院之前我們未曾相見,久別重逢,我們格外欣喜,獨處敘談一番後,崔白取出了一卷畫軸,雙手遞給我,道:「當年離開畫院時我曾向懷吉承諾,要送給你一幅畫,這麼多年來,我畫過許多,但都沒有覺得很滿意、不辱君子清賞的。幾年前總算畫成一幅,稍可一觀,如今便贈與懷吉,望賢弟笑納。」

我謝過他,接過一看,見畫的是郊野一隅,山坡上立有秋樹竹枝幾株、袁草數叢,一雙山喜鵲斜飛入畫面上方,雌鳥已立於殘樹枯枝上,在對著左下方一隻蹲著的野兔鳴叫,而雄鳥尾隨著它,正展翅飛來。

這是幅我前所未見的佳作,運用了多種技法:山喜鵲、竹葉、秋草是雙鉤填彩,筆法工謹細膩,而荊棘和部分樹葉葉脈用的卻是沒骨法,暈染寫意,不用墨筆立骨。

樹幹筆意粗放,土坡線備是用淡墨縱情揮毫而成。那野兔皮毛更是一絕,並沒有輪廓邊線,也很難用某種特定的技法來形容,毛是一筆筆畫出的,與真實皮毛一樣,層次分明,長短不一,既有柔密細軟的內層絨毛,也有粗直挺健的外層長毛,一根根描畫細緻之極,彷彿一伸手便可體會到那一片溫軟細密的觸感。整幅畫可說是集國朝眾家之長,筆意粗細共存,卻又能和諧相融,令人歎為觀止。

然而,最令我驚訝的,是他對畫中鳥獸神情的描繪。那隻雌鳥體態玲瓏,但俯身向下、對著野兔張翅示威時鳥喙大張,眼睛圓睜,表情憤怒之極,竟透著幾分淒厲。

它身後的雄鳥曳著長長的白色尾羽,身形漂亮,表情不像雌鳥那麼憤怒,看上去有些驚訝,亦有點迷惘,雖在朝雌鳥飛去,但不像是要和它一起與野兔對抗,似乎還未想好下一步該怎麼做。而那有著豐厚皮毛的野兔正回首仰望,愣怔著看朝它怒斥的雌鳥,右前爪不知所措地抬起,像是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

我觀察著畫中景象,隱隱猜到崔自畫中深意,而他也指著雌鳥從旁解釋:「山喜鵲性機靈,喜群聚,有衛護自己所處領域的習性。若有外來者闖入,它們便會激烈地對其鳴叫示威。而這只野免可能是經過山間時誤入這一對山喜鵲的領域,雌鳥不滿,所以憤怒地要逐它出去……」

我點點頭,銜一抹淺淡笑意,最後把目光鎖定在畫面右側的樹幹上,那裡有崔白落款:「嘉佑辛丑年崔白筆。」

---

我把這幅《雙喜圖》懸掛在房中,常常沉默地凝視著,一看就是半晌,而那些前塵往事也隨之浮現於腦海,明晰得如同只隔了一宿清夢。

數月之後,我決定把這幅畫送入秘閣收藏,既是為了不再觸摸那些舊日傷痕,也因為它太過精美,美得不像是我可以保留住的東西。

我這一生的閱歷印滿了各種各樣美的痕跡:我見過輝煌的皇城,雅緻的書畫,精巧的玩物,以及這清明時代的美人如玉、江山如畫……可是,他們都不屬於我,我特殊的身份決定了我只能是這些美好事物的旁觀者,我習慣去見證他們的存在,卻不會試圖去擁有。

送《雙喜圖》入秘閣那天是熙寧四年的花朝節,宮中人大多隨帝后去宜春苑賞花了,殿宇之間空蕩蕩的,稀見人影。

走到集英殿外時,我側首朝院中與後宮相連的宮牆處望瞭望。這是出於長年來形成的習慣,雖然剛一轉頭我便已想起,公主不在了,桃花技頭的花勝已有一年未見。

但這一回眸,結果全然在我意料之外——牆頭的花樹上有花勝,已掛上四五片,還有一根竹枝正顫巍巍地向上伸著,要把一片蝶形綵繒掛上去。

那一瞬我耳中轟鳴,完全僵立在原地,直視著那片掛上枝頭的綵繒,身體不由自主地輕顫著,胸中痛得難以呼吸。

終於,多年來的禁忌被我徹底拋開,我邁步繞開宮牆,以驚人的速度穿過一重重有人或無人把守的殿門,朝後宮跑去。

只是一牆之隔的距離,真的繞過去卻像是翻越了千山萬水。直奔至精疲力竭、氣喘吁吁,我才進到了闊別九年的後宮,看見了那株紅牆後桃花樹之下的景象。

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負手立於桃花樹前,著紅梅色圓領窄柚襴衫,身姿挺撥,面容俊美,此刻正注視著面前的女孩,目中儘是和暖笑意。

而那女孩背對著我,身形看上去甚矯小,還梳著少女雙鬟,應是十二三歲光景。

她穿著柳色衣裙,正舉著竹枝往桃花樹上掛花勝,嬌怯怯地,行動亦如弱柳扶風。

這次她的目標是花枝最高處,但她個頭小,夠了好幾回都無法如願將花勝掛上技頭。那少年看了笑道:「我來幫你掛罷。」

女孩回首道:「不要。苗娘子說,大姐姐每次都是自己親手掛的。」

她這一轉頭,讓我看見了一張酷似秋和的臉。剎那間我曾以為時光倒流,我又回到了多年以前,在儀鳳閣中偶遇秋和的那一刻。一樣的明眸皓齒,一樣的語調輕軟,只是這個女孩還要小些,比當年的秋和多了兩分嬌憨。

又聽她提苗娘子和「大姐姐」,我旋即明白,她便是秋和的女兒朱朱,仁宗的十一公主,現在的封號是邠國大長公主。與她同母的九公主已於治平四年夭折。

再打量那少年似曾相似的眉目,我亦推測出他是當年的仲恪,現在已改名為趙頵的英宗四皇子。不久前,今上剛進封他為嘉王。

見朱朱這樣回答,趙頵一哂:「誰讓你那麼矮!不要我出手我便回去,明年花朝節再來,你一定還在這裡,夠來夠去還是搆不著。」

他語氣隨意,全然不像是對姑姑說話,兩人相處的樣子倒似兄妹一般。

朱朱聽了他這話竟也不生氣,側首想了想,忽然對他招了招手:「過來。」

趙頵問:「幹什麼?」

朱朱指了指足下地面:「你過來給我墊墊腳。」

趙頵擺首道:「讓親王做這等事,真是豈有此理!我不去。」

朱朱嘟起嘴,佯裝惱怒:「我是你姑姑!」

趙頵笑道:「什麼姑姑,明明是豬豬。」

雖然這麼說,他卻還是朝朱朱走了過去,俯身彎腰,果真讓朱朱去踩他的背。

朱朱一手扶著牆,另一持竹枝的手摁著趙頵的肩,小心翼翼地踏上他背部,然後晃悠悠地站起來,又把花勝朝最高的枝頭掛去,一邊掛一邊說:「你要是不聽我的話,我就告訴王姑娘和龐姑娘『我的毛』的事……」

趙頵伏在地上應道:「她們跟我有何相干?」

朱朱道:「不相干麼?那為什麼上次太后特意召她們入宮賞花?」

趙頵答道:「她是要為二哥選新夫人,可不關我的事。」

朱朱又問:「不關你事,那你那天巴巴地跑去找她們說什麼話?」

趙頵唇角一桃,勾出一抹狡黠笑意:「我是跟她們說,下次不妨跟邠國大長公主去玉津園看射弓,那裡除了珍禽異獸、外邦使臣,還有很多值得看的人,例如曹……」

他話未說完朱朱已是大驚,腳一滑,從趙頵背上跌落,連人帶竹技一齊摔倒在地上。

趙頵忙翻身起來伸手去扶她,我默默地在一棵槐村後看了許久,此刻也疾步過去,與趙頵一起把朱朱攙了起來。

趙頵與朱朱打量著我,都有些詫異。

我感覺到自己現身突兀,當即行禮致歉,請大長公主恕我唐突,然後低首告退,緩步退至宮院門邊。

當我轉身時,朱朱開口喚住了我:「老人家,請等等。」

她對我的稱呼令我有一瞬的失神——老人家?

這年我四十歲,已經成她眼中的老人了麼?

似回答這個問題一般,我垂目窺見了地面上自己的影子,彎腰駝背,確實如耄耋老者。

朱朱走到我面前,遞給我一卷畫軸:「這是你州才扶我時從袖子裡掉出來的。」

我雙手接過,躬身謝她。她伶憫地看著我,忽然退下手腕上的玉鐲,又喚來趙頵,扯下他腰懸的玉珮,煞後全塞在我手中。

我怔怔地,不知該作何反應。而趙頵大概以為我是有顧慮,便對我鼓勵地微笑:「收下罷,這是大長公主賞你的」

我沒有多話,只是頷首,恭謹地道謝,把玉鐲何玉珮收入懷中,又再次告退。

將要出門時,我回頭再看了看那一雙年輕美麗的孩子,他們又在在那裡說笑著掛花勝,頭上金陽搖漾,周圍晴絲裊繞,綵繒與桃花對舞春風,時見落英飄零如雪。

我默然垂首,捧著《雙喜圖》一步步走出這春意盎然的深院、芳菲正盛的桃源。有內侍趕來,關閉了我身後的門,將這一片繾綣紅塵鎖於我遺失的空間,而我也沒有回顧,只是繼續前行,漠然踏上目標未定的歸途。

漸行漸遠,適才少年的笑語已自耳畔隱去,而遠處有教坊樂聲隱約傳來,是三五位女子清按宮商,在唱一首淒婉的歌:

「相誤,桃源路,萬里蒼蒼煙水暮。留君不住君須去,秋月春風閒度。桃花零亂如紅雨,人面不知何處。」

《孤城閉/愛上宦官的公主》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