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
大婚(上)

皇帝的態度明瞭了,各司各房的人像是在夜空裡找到了一條明路,一邊兒覷著鳳儀殿的態度,一邊兒覷著慈和宮的態度,一邊兒還得顧慮著皇帝的態度。

行昭進出時,常能看見有六司的姑姑拉著蔣明英縮在鳳儀殿的灰牆琉璃瓦下也不曉得在說些什麼。

方皇后只笑著抱著行昭親暱說:「...應邑和顧氏不一樣,顧氏脫不了小家子氣兒,窮慣了的一旦富起來,自個兒手裡頭攥著的也要,眼裡望著鍋裡頭也要,沒臉沒皮地也不在乎,她願意爭這些俗物,咱們儘管給。論什麼珍奇古玩,只要不是皇帝加她封邑賜她良田封馮安東官爵,都不是什麼大事兒。再者說,應邑自小長在錦繡富貴堆裡,在她眼裡頭怕是拿著一疊兒房契放在她跟前,也不比上賀琰一個眼神。至於皇上...」

方皇后想了很久,才輕聲笑道:「皇上心軟又護短,既狠不下心又耳根子軟,有時候卻比那些心如磐石,英勇豐毅的男兒漢更能讓女人過得好一些。」

男人的心軟常常代表著藕斷絲連和割捨不下,只要慢慢耗,總有贏的那一天。

行昭暗暗點頭,又想起來方皇后對顧太后與應邑的評價,也是入木三分。

讓應邑懷著賀琰的孩子嫁給馮安東,這是對應邑最狠的報復。

喜歡財的就把財富奪走,喜歡美人兒的就讓美人兒香消玉殞,看重那所謂的情意的...

會被傷得更重的,將感情看成全部生命的女子,常常不得善終,前世的她是,母親是,應邑也會是。

行昭攥著方皇后的手。輕輕點了頭,等應邑嫁進馮家,馮安東不是個忍辱負重的,到時候一個想著舊情人,一個綠雲罩頂,兩個各懷心事的男女被捆在一起,你死我亡,又是一齣好戲。

日復一日地過,到六月初一,方皇后特意沒帶行昭。留了林公公在鳳儀殿,只帶了蔣明英去慈和宮給顧太后請安。

遠遠走過來,就能嗅到檀香濃郁安寧的氣味。走到廊間,檀香一縷一縷地從湘妃竹簾裡溢出來,方皇后被宮娥恭恭敬敬地請進了正殿裡,一撩湘妃竹簾,見上首的太師椅沒人。再左右看了看,見顧太后盤腿半闔眼地坐在炕上。

顧太后聽外頭有窸窸窣窣的聲音,微微張了眼,看方皇后穿著一襲絳紅丹陽朝鳳十二幅綜裙精神奕奕地進來,微勾了唇角,幽幽開口。

「近來可還好?宮裡頭接連著喜事兒。你這個皇后身上的擔子最重,裡裡外外都要你打理,原以為會看見個憔悴黃面的老婦。」

方皇后斂眉抿嘴一笑。沒急著答,微屈了膝笑著唱福:「母后過譽了,應邑和老二的婚事定下來,臣妾是極高興的,就像沉痾盡除。通身都舒爽起來...」

「沉痾除盡?皇后未免說得太輕狂了些吧!」顧太后猛地睜開眼睛,這幾月來積攢下的怒氣被憋在心裡頭。讓她的語氣顯得時而咄咄逼人,時而優柔寡斷,「應邑這樁婚事,哀家是極不滿意的,馮安東既是鰥夫又和梁平恭扯不清楚,朝堂上的名聲也不算好。可既然是皇后在煽風點火,讓皇帝認下了,哀家也只好顧全你們的顏面,暫且不將鬧起來。」

話說得好聽,未嘗也不是遞了個梯子在方皇后腳下,讓方皇后就坡下驢。事已至此,與其梗著脖子不嫁,還不如嫁過去慢慢謀劃。

是讓馮安東像第一任丈夫那樣命喪黃泉,還是尋個錯處索性和離,再結前緣,顧太后和應邑的盤算大約也就是這樣了吧。

自從嫁了人,入了宮,方皇后感覺自己像是要將世間全部不要臉的人都看了個遍,其中以低微出身的顧太后為最。

方皇后沒說話,專注地拈起茶盅蓋子將浮在亮褐色茶湯上的茶末拂去,動作輕柔而緩慢。

顧太后勃然大怒,這個兒媳婦從來沒將她看在眼裡!

「六月初六是個好日子,皇家嫁女兒是大事,皇帝去與不去都再說,皇后卻是一定要去的...」顧太后忍下怒氣,她慣會忍下氣吃得苦,這是年少時積澱下來的經驗,她一向不懂什麼謀定而後動的高深道理,可她懂得忍氣和瞧準時機,所以才會一步一步爬到這個位置。

就算是在這個時候,顧氏還在她,方福的姐姐面前,為應邑爭取顏面!

方皇后被噁心得氣極反笑,小啜口茶,單手將茶盅按放在地上,皮笑肉不笑:「您不說,臣妾也會去,去看看天家的長公主是怎麼風風光光嫁出門的。馮大人心裡一定歡喜壞了,現成的美嬌娘,現成的兒子,坐在屋裡頭就撿了個落地桃子,怪不得最近連朝也不大上了...」

方皇后邊說邊又高聲喚來蔣明英,撩開簾子往外走,再回首一看,慈和宮的空氣裡都透露些腐朽與落寞的氣息,浮在半空中的微塵在這晦暗不明的房間裡頭極舒緩地又一股腦地往透著光的窗欞湧去。

方皇后冷眼掃過依舊盤腿在炕上的顧氏,顧氏身上穿著的那件蓮青色雙魚紋褙子,像極了半埋在土裡,半露出頭來的,一塊老舊的墳墓。

因為兩樁喜事,朝堂上關於西北是戰是和的爭論小聲了許多,因為馮安東是堅決地主戰派,二皇子妃閔氏的父親又是去向不明的西北護軍,大臣們暗自揣測,皇帝是不是心裡面。

西北,肯定是要繼續打下去的!

梁平恭應景似的在平西關外又連打了好幾場勝仗,韃子的氣勢日漸弱了下去,請封恭誦的折子便頓時如同雪花片兒一樣飛上了皇帝的御案,皇帝皆留中不發,倒是像想起來什麼似的,總算是記得把馮安東尚主應得的四品世襲州指揮的恩蔭批發了下去。

六月初六,諸事皆宜。

鳳儀殿外頭端來的幾口碗蓮被帶了些暑氣的風吹得皺了畫面,行昭被蓮玉一大清早便鬧了起來,蓮玉朝窗欞外頭努努嘴,行昭便趴在窗緣邊靜靜聽——辟里啪啦的鞭炮聲響在皇宮的西北角里。

慈和宮便就在西北角,而應邑從慈和宮出嫁,繞著皇城轉一圈,再到長公主府拜堂成親。

行昭抿嘴一笑,將手伸進綿青色襦裙的一邊袖裡,邊將頭從中間鑽了出來,邊含糊不清地說著話兒:「民間嫁女兒也放得鞭炮啊,鎮邪驅魔,好叫自己女兒一輩子過得順順當當的。」

蓮玉腿腳已經全好了,蹲下身幫忙理了理裙裾,笑道:「我可從沒聽說過哪家的閨女二嫁三嫁的也敢放鞭炮,抬著大轎趁著天黑逛一圈,這也都算隆重的了。宮裡頭飄著的紅絛,慈和宮貼上的雙囍窗花,用雲天錦羅繡成的大紅遍地金嫁衣,生怕別人不曉得這家有女子二嫁了...」

「皇上讓按著合方大長公主的份例來辦,宮裡人自當盡心盡責地辦,說起來這也就是顧太后的慈母心切與皇后娘娘的孝順恭謹。」

牛不吃草還能強按頭不成?

顧太后願意將女兒推到風口浪尖,方皇后自然也要使出全身氣力來迎合了。

行昭沖蓮玉眨眨眼睛,順身坐在菱花銅鏡前頭,先擦了雙凝膏再在傷上輕敷了一層蜜粉,對著鏡子瞧了瞧,臉上的印兒已經消得差不多了,便戴著青幃小帽往正殿去,走在廊間腦中想起來方皇后和皇帝說的話,「...小娘子雖然是帶著孝,可避到花間不進新房想來也沒什麼大礙吧?上回和欣榮歡宜去划船,回來高興了整整三天,我眼裡瞧著心裡卻酸酸的。我又不敢去問應邑,私心想著,阿嫵溫陽縣主的名號都是應邑在母后跟前提了一提才得了的,向來應邑應當也很歡喜看到阿嫵才對...」

皇帝想一想也覺得有道理,大手一揮便讓行昭也跟著去了,只說:「本來就是二嫁,哪兒來這麼大的講究,讓溫陽和閔家娘子,陳家娘子好好相處著,也不是什麼壞事。」

蔣明英向行昭轉述,行昭嚇得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閔寄柔指的二皇子,陳家指的是四皇子,她與這兩個處在一起,是什麼道理!

來不及多想,拐進正殿,方皇后也都收拾妥帖了,看了看眼前帶著幃帽,穿著綿青色高腰襦裙,腰間束著一條葫蘆斜倒的杭綢軟緞補子,整個人像中庭裡的將開未開的那株碗蓮。

方皇后滿意地點點頭,攜著行昭坐上轎攆出了宮門,出了東城再換了一架素金暗紋華蓋的馬車,將至掛著紅絛,大紅燈籠,雙囍福紋的大紅窗紙滿眼都是的長公主府,就有平陽王妃帶著命婦們過來跪在青磚地上候著了。

方皇后先下了馬車,行昭待在馬車裡,有風將幕簾吹起一道縫兒來,行昭透過縫望向外面,開得艷麗的月季種在舊窯花斛裡,長得矮矮的卻香極了的蝴蝶蘭栽在石斑紋柵欄裡,朱漆綠瓦,牆角飛簷,長公主府端的是一派富麗華貴的場面。

行昭涼了眼神,心卻更熱了,又酸又痛。

方皇后與命婦們在裡間分次落座寒暄,行昭被閔寄柔拉著到了偏閣的花間裡,聽閔寄柔給她咬耳朵,「臨安侯家還沒來,你們家太夫人一向架子重,皇后娘娘都來了,難不成太夫人帶著行明還準備黃昏的時候過來?」

方皇后在,應邑在,太夫人避都避不及。

外面喧喧嚷嚷的,有小丫鬟神色誇張地進來高呼:「新娘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