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0 章
答覆

東平郡王已經二十一歲了,像他這般年紀的子侄後輩們妻妾一群孩子滿地跑了。

他一來成親晚,成了親媳婦就立刻死了,一拖就到了現在。

他的親事,皇帝不是沒想過,但這孩子特別有主意,又是一根筋,說怎麼樣就怎麼樣,也不敢亂開玩笑。

現在竟然突然說成親,難道是因為安定王妃身子不好的緣故?

可是,謝家二小姐又是什麼意思?

皇帝放下茶杯,張張嘴一時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

「謝家大小姐是丹女,不能出嫁,所以臣就娶二小姐。」東平郡王接著說道。

「怎麼想起娶謝家的二小姐了?」皇帝小心翼翼問道。

難不成前一段那些流言都是真的?

東平郡王與謝家的小姐有些糾葛……

「陛下,玄真人曾建議陛下看重謝家。」東平郡王說道。

皇帝笑了。

「這個啊,阿衍,看重也用不著和親的地步。」他笑道。

「這不叫和親,謝家就是陛下的臣民,這最多叫聯姻,對謝家來說,子女能與陛下成為親家,就是無上的看重。」東平郡王說道,「否則以他們巫者之心,不會歸順。」

歸順二字是皇帝關注的,他臉上的笑散去。

巫者之心,這些巫者最是讓人忌諱,因為能通天撫民的本事,也常常是禍亂之源。

「始皇鼎,我適才說了,陛下先不用就認定是謝家的祥瑞,招來邵銘清問問才知道,到底是謝家的祥瑞,還是來自其他地方的祥瑞。」東平郡王說道。

「其他地方?什麼地方?」皇帝問道。

東平郡王神情淡淡。

「鎮北王府。」他說道,「陛下忘了,前一段周成貞曾回過鎮北王府,現在他就在彭水謝家。」

皇帝看著他,抬手將面前的几案掀翻。嘩啦啦的奏章文書掉了一地,兩邊站立的內侍們忙跪下來。

我的天啊,這是怎麼了?一向不管他人是非獨來獨往的東平郡王,竟然一句話將鎮北王府、周世子和謝家一起送上斷頭台。

他這意思分明就是說始皇鼎是鎮北王府送給謝家的!

一說了鎮北王府有始皇鼎。鎮北王府竟然私藏奉命尋找的始皇鼎,這不是欺君包藏禍心是什麼?

二說了周成貞最終回歸血親所在,替鎮北王府奔波行走,成了陛下養了二十年的白眼狼。

三說謝家接受了鎮北王府的始皇鼎,謝家竟然敢接受鎮北王府的饋贈。還裝作自己家的祥瑞送給皇帝,這是想幹什麼?

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東平郡王要一下子斷了這兩家眾人的生路。

跪地的內侍們悄悄的抬頭看了眼,看到面對一地狼藉卻依舊端坐如松的東平郡王,似乎他適才什麼也沒說。

怪不得人家都說越沒脾氣的人發起脾氣來越厲害。

……………………………………………………

「然後呢?」文士抬手擦了把額頭的細汗。

「然後陛下就會賜婚,明日詔書發往彭水。」東平郡王說道。

皇帝決然下詔,而且擺明了不允許謝家拒絕,一旦拒絕更坐實了她們的貳心。

文士坐著沒動,猶自有些怔怔。

「殿下。」他喚道,抬頭看著東平郡王。

東平郡王站在廳中,正由兩個婢女解開朝服。換白衣黑裳,聞言看過來。

「殿下要成親了啊。」文士笑道。

「作為謝家女,除了成為他人婦,就沒有辦法擺脫謝家的禁錮,而謝家的身份地位,又不是誰都能與之抗衡,只有皇命碾壓強令。」東平郡王說道,「她不想要謝家這個姓氏,那就將我的贈予她,從此天高海闊。任她去。」

文士點點頭。

「可是,是真的成親吧?」他又問道。

「當然。」東平郡王說道,似乎他問的是什麼奇怪的問題,「豈能兒戲?」

豈能兒戲?

文士忍不住摸摸鼻頭。可是,這,不是兒戲?

「殿下想要與柔嘉小姐成親吧?」他乾脆問道。

東平郡王點點頭。

「想啊。」他說道。

「是哪種想嗎?」文士傾身問道。

「哪種?」東平郡王問道,不待文士回答,又眉頭微皺,「你怎麼還坐著?我要趕路去彭水了。你是要留在家裡嗎?」

文士忙跳起來。

「去,去,我去。」他說道。

「那還不快去準備。」東平郡王說道,「趕路不等你。」

文士忙連聲應是急急退了出去。

倒成了你催我趕路了,前些時候我是急的天天恨不得催你。

現在終於輪到你著急了。

…………………………………………………

玄真子看著皇帝寫的詔書有些愕然。

「這,這,東平殿下竟然要成親了。」他說道。

皇帝看他一眼。

「這還要多謝你這個媒人。」他淡淡說道。

我?這關我什麼事!就知道小內侍說東平郡王一下子坑了三個人根本就不准,這不是還有自己嘛!

玄真子神情變幻。

「始皇鼎的事,天機能算出來跟謝家有關,但卻不能說出來,所以一直瞞著陛下。」他低頭說道。

再說,他是瞞著陛下,可是瞞不過東平郡王啊。

要是說起來,他也是知情不報。

只不過這個明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人,怎麼突然就不講道義了。

真是看走眼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玄真子心內哀怨不已。

皇帝嗯了聲,聽不出喜怒,而是將詔書遞給內侍。

「送去吧。」他說道,「朕就在京城等著他們夫妻歸來了。」

內侍結果詔書應聲是,看著內侍退出去,玄真子忍不住喊了聲陛下。

「怎麼?」皇帝不鹹不淡問道。

「殿下要娶的是二小姐?」玄真子問道。

「大小姐謝家肯嗎?」皇帝反問道,又冷笑,「她們肯,朕還不要呢。」

謝家的大小姐都能出嫁,那謝家歷來的規矩又成了什麼。那謝家所謂的大巫後人又成了什麼。

玄真子默然一刻。

「可是陛下,邵銘清……」他一咬牙說道。

邵銘清三字傳入皇帝耳內,他眉頭一皺,打斷了玄真子的話。

「還有他。原來還有這般本事。」他說道,「讓他立刻護送始皇鼎回來見朕,朕要聽他說個清楚。」

玄真子張張口。

好吧,不是四個人,被坑的還有他。五個。

「是。」他低頭應聲。

邵銘清,你的心思,老道是幫不了你了,只能靠你親口跟陛下說了,但願還來得及。

想到這裡他又歎口氣。

你這孩子,當初為什麼不聽話回京城來,如果那時候回來,就憑你進獻始皇鼎的大功,求娶謝家二小姐是一句話的事,何至於現在這般境地。

時也。命也。

…………………………………………………………

院門被光噹一聲被人踹開,院子裡的丫頭們嚇了一跳,看著闖進來的女孩子。

「大,大小姐。」她們神情驚愕的後退幾步,「您,您怎麼出來了?」

謝柔惠頭上的傷布還包著,據說傷的很重,被大夫人下令靜養,不許出門也不許人探視。

她們已經十幾天沒有見過她了。

現在她竟然出來了,而且身後還…

丫頭們的視線落在謝柔惠身後。一個高高壯壯十七八歲的年輕男子低著頭,雖然低著頭也能看到其面貌俊秀。

這是誰啊?

內院怎麼有陌生外男?

「母親呢?」謝柔惠淡淡說道。

「大夫人出去了。」丫頭們說道。

謝柔惠哦了聲抬腳邁進來。

「那我在這裡等會兒母親。」她說道。

「大小姐,大夫人說不讓你出來,你還……」一個丫頭說道。話音未落就被謝柔惠揚手一個耳光。

「滾。」她看著這丫頭說道。

丫頭掩住臉神情驚恐。

謝柔惠徑直向屋內走去,身後的年輕男子跟隨,始終沒有抬頭,似乎對發生的一切都渾不在意。

謝柔惠進了屋子沒多久,三老爺謝文秀急急找來。

「大小姐是在這裡吧?」他問道。

丫頭們點點頭。

「惠惠,惠惠。礦上出了點事,你幫忙去看看…」謝文秀向屋內走去一面大聲喊道。

剛要掀起簾子,就有一個茶杯扔出來,謝文俊猝不及防被潑了一身。

「惠…」他透過竹簾看著其內坐著的女孩子,一臉愕然。

女孩子姿態閒閒,撫著手指甲。

「我還病著呢,三叔想我累死嗎?」她說道。

謝文秀一臉尷尬,忙退回去。

「不敢不敢。」他說道,「我就是來問問,惠惠,你歇著歇著啊。」

……………………………………………

謝柔清走過來時看到安哥俾在門外站著。

這些日子他也不進去,在這裡一站就是一日。

「安哥俾。」謝柔清喊道。

安哥俾看她一眼,將頭低的更深。

「你爹找到了嗎?」謝柔清走過去問道。

安哥俾搖搖頭。

挖出了謝柔嘉之後,郁山的翻找挖掘就停了,畢竟葬身其中的人都被視為罪人被山神留下,不可能去一個個挖出來的。

「建了衣冠塚了。」安哥俾低聲說道。

「你別擔心,她今日好了很多,已經能坐起來了。」謝柔清說道,「來,你跟我去看看,她還問你呢。」

安哥俾搖頭後退。

「這件事不是你的過錯,你怎麼就不敢去見她了?」謝柔清皺眉說道。

安哥俾只是搖頭不肯邁步。

「你們真是懦夫,明明是你們不對,反而還要她來原諒你們,你們才能得到救贖。」謝柔清嘲諷一笑,轉身向內走去。

安哥俾咬住下唇垂在身側的手攥緊。

「柔清小姐!」

有聲音從後邊傳來,安哥俾扭頭看去,謝柔清也回過頭,看到三個礦工打扮的人怯怯的走過來。

「柔清小姐,柔嘉小姐好些了嗎?」他們低聲問道。

「好多了,早過幾天就能走路。」謝柔清說道,「你們放心吧。」

三個礦工露出欣慰的笑,卻沒有離開而是又對視一眼。

「你們有什麼事?」謝柔清看出他們的猶豫,問道。

「是這樣,我們覺得有個礦井好像不太好,大小姐說養傷不能去看看,我們就來這裡試試。」三個礦工低頭說道。

他們的請求是有點太過分了,畢竟兩個小姐都受了傷。

但是,這個礦井很大,關係著數十個礦工的安危,實在是……

謝柔清看了看院內。

「我跟你們去看看。」她轉過頭說道。

三個礦工抬起頭驚訝又驚喜。

驚訝的是這位柔清小姐不是丹女,也不是長房血脈,卻敢說出這話,驚喜的是,這位柔清小姐曾在點出砂,也許真的能幫上忙。

「柔清小姐,多謝柔清小姐。」他們忙忙的道謝。

謝柔清喊了聲水英。

「去牽牛。」她說道。

水英應聲是跑開了,謝柔清拄著拐向前走,走了幾步又停下。

「安哥俾。」她回頭喊道,「你願意和我一同去幫我忙嗎?」

安哥俾抬起頭看向她。

「你如果真的對她心有愧疚,就別傻站著浪費時間,去做些她喜歡的真正有用的事。」謝柔清說道。

安哥俾垂下頭,謝柔清沒有再看他轉身一瘸一拐的邁步,走了沒幾步聽得身後腳步聲響,她回頭看到安哥俾低著頭跟在後邊。

謝柔清沒有說話轉過頭繼續邁步,嘴邊浮現一絲笑。

而此時的屋子裡,謝大夫人正看著靠坐在床上的謝柔嘉,面色鐵青。

「你說什麼?」她問道。

謝柔嘉微微一笑。

「我說,你不用找了,世上沒有經書了,我已經把它毀了,你就死心吧。」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