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擔心著弘農的孫子孫女們,第二日一早,便收拾行囊,備車回長安。
徽妍原本想著去見一見李績,也沒了空閒,只得寫了信,托王繆替她找個家人送去。
「回去了便多陪陪母親,」王繆將信收下,叮囑徽妍,「母親說得也對,皇宮中什麼也不缺,去當女史也不急於一時。」
徽妍頷首,道,「長姊也保重。」猶豫一下,補充道,「長姊,姊夫待你甚不錯,我等都喜歡他。可萬一過不下去,長姊也切莫委屈了自己,回弘農來便是。」
王繆目光一閃,明白過來。
「可是長嫂與你說的?」她看了看戚氏那邊,苦笑,「這你不必擔心,你姊夫待我如何你也知曉,他若真是肯從了大人,來長安之前我就回弘農了。」
徽妍還想說什麼,周浚卻走過來,手裡拿著一個包袱,「你前番說的嶺南藥材,都備好了,也放車上去吧。」
「備好了?」王繆訝然,將包袱打開來,只見都是嶺南的山珍,不禁一喜,「前日才說的,這麼快!」
「那是自然。」周浚得意地說,「我是何人!」
王繆嗔他一眼,將包袱拿給戚氏。戚氏看著那些藥材,亦是驚異,「這些藥材可甚是貴重,不妥不妥!」
周浚笑道:「大人收下便是。小婿與繆不得常回弘農探望,只好買些藥材聊表心意。」
戚氏看著他,高興又感動,拉著他的手誇獎了一番,又叮囑王繆,不可總逞著口舌之強欺負周浚。
「母親,我何時欺負過他。」王繆嗔道,卻瞅周浚一眼,臉上不掩得色。
戚氏看著他們,心滿意足,一番道別之後,帶著徽妍和陳氏登了車。
「你將來嫁的夫婿,若能有你周姊夫一半好,老婦也就心安了。」戚氏對徽妍道。
徽妍笑笑,與陳氏對視一眼,目光各異。
********
近來天氣雖熱,雨水卻不多,回弘農的道路甚是順利,第三日午後,便到了宅前。
王璟和王縈得了家人通報,帶著小童們迎出來。
戚氏笑盈盈的,一手牽著一人,嘴裡問這問那,往宅中走去。
王璟和王縈見徽妍回來,各是欣喜。像在長安時一樣,徽妍將匈奴的經歷與他們說了許久,二人聽著,皆津津有味。
「下次二姊若還去,可要帶上我!」王縈一邊寶貝般地翻看著自己名下的賜物,一邊羨慕地說。
「又胡說,你道那是去玩,那是去征戰。」戚氏笑斥,「你這些財帛賞賜,都是你二姊拼命掙來的!」
王縈臉一紅,倚在徽妍肩上不好意思地笑。
安頓諸事之後,徽妍請來曹謙,向他詢問李績和素縑的事。
對於李績,曹謙所言與陳氏無甚差異,不過素縑卻是讓徽妍很欣喜。上次運到槐裡去的蠶絲都已經織成,最後一批素縑前幾日已經運了回來,就在府庫中。
徽妍一喜,忙到府庫中去看。只見潔白的素縑堆得比人還高,她挑出幾匹,展開來細看,只見經緯規整,紋理生光,無論手感或厚薄,都不比在市中買的差。
「小人按女君吩咐,收訖之後便即刻付清了錢。」曹謙微笑道,「那邊裡長與鄉人皆是歡喜,說女君如還要織縑,要多少他們織多少。」
徽妍莞爾。她知曉此事曹謙和幾名家人出力甚多,雖然家僕為主人做事乃是分內,可做得好做得壞總不一樣,將來自己去了長安,這邊也要多倚仗他們。徽妍考慮過後,拿出些錢來,論功賞賜,並對他們說,將來若也做好了,仍有賞錢。眾人皆是驚喜,領了錢,高興地謝恩。
離開長安前,徽妍在給李績的信中告訴他,自己家在弘農,李績要與她見面,還請到弘農一趟。
從前,她要將貨源保密,從不曾與李績說起過自己的來路。而如今,她已經得到了最原本的貨源,而且自信無人能比她的本錢更低,便也放下心來大膽去做。
李績果然是從商之人,行事利落。徽妍回到弘農的第三日,他就到了陝邑。
徽妍礙於家中不便,也乘車去陝邑。見面之處仍是一個食肆,徽妍進門時,看到李績從賣布商鋪的方向走過來,心中明了。
「女君。」兩相照面,李績向她行禮。
「李君。」徽妍還禮,神色和氣。
「聽聞女君去了匈奴?」才坐下,李績就問道。
「正是。」徽妍道。
「匈奴之事,在下亦有耳聞。」李績道,「西域商路沿途,漠北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在下回到長安時,聽說皇帝陛下親臨朔方,派兵將仁昭閼氏的兒女接了回來,未知確否?」
徽妍知道皇帝親征之事,對外自有另一套說辭,也不多言,頷首,「正是。」
「女君往匈奴,亦是為閼氏的兒女?」他問,見徽妍露出詫異之色,李績笑笑,「女君莫介意,在下當初好奇,曾打聽過女君身份。在下與女君初見之時,女君匈奴語說得甚好,且是漠北口音。女君出身大家,卻自願往匈奴八年,這般志向,在下雖男子,亦恐不及也。」
這些都不是秘密,李績有心打聽,很容易打聽得到。
不過……志向?徽妍笑了笑。
「李君過譽。」她道。
李績道:「有一事在下卻仍不明。女君這般功勞,歸來之後,朝廷竟不再用,豈非浪費了人才?」
「非朝廷不用,乃我不願。」徽妍道。
「為何?」李績訝然。
「不為何,志不在此罷了。」徽妍苦笑,停了停,道,「不過如今又不一樣,過些日子,我便要到宮中去侍奉王子居次,這女史,只怕還要做下去。」
「哦?」李績聽著,神色有些意味深長,「如此說來,女君之志,是在王子與居次身上?」
「說不上志,」徽妍道,「閼氏待我有恩,王子居次尚年幼,交由他人我不放心。」
李績頷首,微笑,「女君是重情義之人。」
徽妍自嘲一笑,卻岔開話,「未知李君下回再往西域是何時?我仍有一百匹素縑,入秋前可販往西域否?」
「月末便可再去。」李績即刻答道,「不過,此番去西域,在下打算讓吾都領隊。」
「哦?」徽妍問,「李君不去?」
李績道:「往西域販絲之法,我等已經熟絡,而此路商人日多,若不做大,只怕將有變數。在下想,在長安多方走一走,看看可有其他經營之途。」
徽妍了然,不禁莞爾。李績此人,心眼雖有,倒是直爽,目光亦長遠。
「未知李君可有意做貨棧?」徽妍道,「如趙弧那般,做得穩了,亦大有可為。」
李績搖頭,笑笑,「長安貨棧眾多,我等外方之人,若要入行只怕須耗費許多時日財力。且我等行走慣了,做不來局促一地之事。」
徽妍頷首,想了想,亦是一笑,「我有一途,未知李君意願。據我所知,漠北之亂,不久即將平定。經歷此亂,匈奴元氣大傷,而入冬之後,衣食將成首患。今年中原還算風調雨順,若無意外,秋收將大豐。糧賤則布貴,李君趁此時布未漲價屯布,秋收之後屯糧,入冬時一並運往匈奴,當有大利。」
李績愣了愣,目光一亮,卻有些猶疑。
「此事,我在長安亦曾聽人議論過。」他說。「只是漠北如今仍在亂中,若入冬還未平定,關隘皆封鎖,貨物運不去,便是大害。風險太大,故而仍無人下手。」
徽妍搖頭:「漠北局勢不必擔憂,入冬前,必是平定。我以為,此事風險最大者,不在漠北局勢,亦不在秋收,而在路途。」
「哦?怎講?」李績緊問。
「中原往匈奴商路,一向稅重,朝廷若有意平抑物價,必嚴懲囤積居奇。而不從中原入境,則要先出西域,由外匈奴繞道。外匈奴乃難測之地,我在王庭時,常問商人受途經各部盤剝,路阻難行。」
李績卻是一笑:「此事,於我倒並非艱難。不瞞女君,我外祖家在呼揭匈奴乃強族,若借道呼揭入漠北,當是暢通。」
徽妍訝然,看著李績,只覺李績此人亦是個時有驚喜的奇人。
「可我觀李君之相,並不似匈奴人。」她好奇地說。
李績答道:「我外祖母是西域人,嫁給我外祖父。」
徽妍在心中理了理關系,仍不解,「如此說來,李君母親當是匈奴人,怎會去了蒲類?」
李績唇角一彎,「我外祖父將我母親嫁到蒲類,不出數年,丈夫便去世。後來我父親行商經過蒲類,我母親看上了我父親。」
徽妍一哂,不禁笑起來,「原來如此。」
二人一邊吃著小食,一邊聊起匈奴及西域,相談甚歡。徽妍看著李績眉間飛揚的神色,忽然覺得,如果自己是男子,像他這樣走南闖北,自由自在,也並沒有什麼不好。雖是辛勞奔波,卻可見識天地之廣,終老之後,大概也無遺憾了。
「女君入宮之後,經商之事恐怕不妥。」聊了一陣,李績道,「未知女君如何打算?」
「我入宮,與經商無妨。」 徽妍卻斷然道。
「哦?」李績詫異。
徽妍笑了笑:「方才李君不是說志向?我志向,就在此處。」
***
皇帝回到長安之後,不出所料,等待他的事務已是積累如山。
接連幾日,他不是與大臣議事,便是在殿中閱視奏章,每至深夜方才歇息。
讓人寬慰的是,漠北的事進展甚快,皆是順利。最近傳回的戰報上說,右日逐王糾集十萬部眾,進攻王庭,而右賢王麾下有十多部反戈投向了右日逐王。右賢王陣腳大亂,已經開始撤離。杜燾在奏報中把握十足,說若右賢王若往北,會遇到郅圖水部眾堵截,往南則會遇到漢軍,唯有往西,然而那裡有左溫禺鞮王。杜燾所慮者只有一事,如果二人和解,合兵一處,戰事將會拖延。他在奏報中問皇帝,漢軍是否立即出擊,以防此事。
與丞相等人商議時,眾人分析利弊,意見不一。最後,仍是皇帝拍板。
「不必出擊,子弟萬裡迢迢去漠北,不是替人送死。」皇帝沉吟,道,「令杜燾將諸路合兵,開至范夫人城,可省去糧草耗費,亦可以據守以為嚇阻,其余之事,交與右日逐王。」
「可若二王合兵一處怎好?」
「朕就怕他們不合兵。」皇帝冷笑,「告知杜燾,若二人合兵,不可阻止,盡管放行,而後立即合圍,斷其後路糧草。眾卿放心,不出兩月,二王或相殘或投降,必有其一。」
眾人了然,定下計策之後,殿議散去。
皇帝離開宣政殿時,比往日早一些,才出殿門,徐恩上前稟道,「陛下,方才懷恩侯夫人曾到宮中,說下月竇妃冥誕,侯府欲往陵中祭祀,想問陛下之意。見陛下忙碌,侯夫人便回去了,說明日再來。」
皇帝愣了愣,這才想起此事,近來繁忙,險些忘了。
「不必勞侯夫人入宮來問,」他即刻道,「遣人往侯府告知,祭祀時,朕必定前往。」
徐恩應下。
皇帝看看殿外的夜色,忽而問,「如今是何時辰?」
「還有一刻便到人定。」徐恩答道。
「蒲那與從音,就寢不曾?」
徐恩道:「方才臣剛從那邊過來,王子與居次剛剛沐浴過,此時當未就寢。」
皇帝頷首,疲憊的眉眼間浮起一抹和色。
蒲那和從音住在漪蘭殿,離皇帝寢殿並不算遠。才進殿門,他就聽到蒲那和從音的聲音。
「……徽妍怎還不回來?」
「舅父去了何處?」
「王子、居次,王女史要過些日子才能回來。陛下庶務繁忙,不得閒暇過來。王子居次莫多想,還是就寢吧……」
「我不睡……我要等徽妍回來。」這是從音的聲音。
「我也不睡,徽妍說她去幾日就回來的,舅父也說會過來看我們。」這是蒲那的聲音。
宮人們看著兩個小童委屈得要哭的臉,面面相覷,皆是無奈。
「蒲那從音,又不願就寢麼?」這時,皇帝的聲音傳來。
宮人們連忙伏拜,兩個小童面上一喜,忙朝他奔跑過去。
皇帝蹲下,笑著將二人接住。
徐恩跟著後面,忙提醒,「陛下,當心臂傷。」
皇帝擺擺手,看著蒲那和從音,莞爾道,「想舅父麼?」
「想!」二人異口同聲,清脆響亮。
皇帝心中一陣寬慰。自從回到長安,他雖忙碌,每日還是會來看一看二人,或說一說話,或一道用膳,不過都是在白日。雖有宮人陪伴,二人卻仍每日念著徽妍,總在問她為什麼還不回來,晚上也不肯入睡。皇帝今日特地晚上來看,果然如此。
不出意料,未幾,只聽從音問,「舅父,你帶我二人去尋徽妍可好?」
「徽妍要過些日子才能回來。」皇帝道,「爾等忘了她臨走前如何說的?她說你二人要聽話,每日好好用膳,按時就寢,爾等不是答應了?方才舅父可聽到有人說不肯就寢。」
從音面上一僵,看看蒲那,不語。
「那……我等就寢,舅父就帶我等去尋徽妍麼?」蒲那立刻問。
皇帝不讓步:「徽妍說了,過些日子就回來。如今也未過幾日,你二人便不乖了麼?」
蒲那語塞,也不語。
皇帝看著他們,微笑,「徽妍不在亦無妨,今日與舅父一道就寢如何?」
二人聞言,皆是一喜,立刻說好。
皇帝摸摸他們的頭,令徐恩去安排諸事,而後,一手拉著一人,往殿內走去。
見皇帝來救急,宮人們都鬆了一口氣,笑瞇瞇地給蒲那和從音寬衣。待得更衣洗漱過後,三人躺到榻上,皇帝看著兩個小童乖乖躺著的模樣,唇上不禁又掛起微笑。
如果自己也有一雙兒女就好了。心裡忽而想。
隨後,他就想到了徽妍。
那張臉在心裡掛了一會,皇帝看看蒲那和從音,有些得意。從匈奴一路回長安,皇帝見識了徽妍是如何帶這兩個小童的。說實話,盡心是盡心,但他覺得,有些事不必搞得那麼繁瑣。就像現在,他說兩句話就將二人哄好了,讓他們用膳就寢,也不是甚麻煩事麼。
女子就是愛操心。
皇帝想著,拍拍枕褥,也躺下去。
宮人將燭火熄掉一些,放下帷帳,蒲那和從音一左一右,小鳥一樣靠在皇帝身旁。
皇帝又摸摸他們的頭,才閉眼,蒲那忽然道,「舅父,我想聽故事。」
從音也道:「舅父講故事。」
皇帝愣了愣。他記起來,這兩個小童的確喜歡睡前聽故事,略一思索,他也有了精神,道,「好。」
他想了想自己覺得有趣的故事,先給他們講了二桃殺三士,又講了垓下之圍。
蒲那和從音聽著,眼睛睜得大大。
「那……項羽死了麼?」聽完之後,蒲那問。
「死了。」
「烏騅馬呢?」從音問。
「也死了。」
「……」
蒲那猶豫了一下,小聲道,「舅父,我還想聽別的。」
皇帝有些累了,問,「要聽甚?」
「要聽鯤鵬飛到九天之後,遇到雲中君的故事……」蒲那道。
「從音要聽牽牛織女相會之後,在天上帶著小牽牛織女玩耍的故事……」從音小嘴嘟嘟。
皇帝啞然,想了想,腦中一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