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鐸因為這刺客的事受了傷,索性就託病養傷,連朝都不上了,閉門謝客,悠哉了好些日子。
一入四月便連日陰雨,搞得人難出門。承鐸早上醒來,屋裡暗沉沉的,耳聽得外面淅瀝細雨,他也就懶懶地躺著。茶茶裹得很嚴密,臉有一半埋在被子裡,只有頭髮露在外面。承鐸撩起一點被角,看她睡熟的臉。他這樣看了一會兒,輕輕搖了搖頭,把被角放下,卻拉下來一些,掖在她頜下。
承鐸下了床,自己穿好衣服,出了臥室。李嬤嬤迎面上來,見了承鐸,眼中精光一閃。承鐸立刻搶先道:「那點傷真的沒事了,不需要躺在床上,我也不出去,就院子裡走走。」李嬤嬤要開口,承鐸馬上道:「一會回來吃早飯。」說著,往東方的別院走去。
進了院子,明姬坐在台階上,正碾著一撮藥。承鐸招呼了她一聲,問:「你哥哥呢?」
明姬抬頭見是他,笑道:「他一早到文淵閣去了。王爺找他有事麼?」
「也沒什麼要緊事,只是這麼早他到宮裡去做什麼?這雨還沒停呢。」
明姬皺眉:「是啊。可他說要查一下前朝的《起居注》,民間不許流傳的,挾了傘就去了。他就是那樣子,想起來做什麼事,颳風下雨都不顧。」
文淵閣本是個大圖書館,在皇宮內立政殿之側,其中經史子集,乃至世間絕本無所不有。東方如今有外職,又協理戶部的事務,被准許出入其中,怎會不要這便宜。承鐸不久就要回燕州主持戰局,東方是要留下給他供應糧草輜重的,因而東方近日比他還要忙。
上次那個刺客的事,兩人查尋了半天也找不出端倪來。不過以承鐸這樣的身份,敵人明裡沒有,暗裡也總有那麼幾個,遇上一兩回的刺客實在不算稀罕。承鐸既找不著東方,便轉身出了那院子。
明姬看他一言不發地走了,心裡彷彿微微有些失望,拿了紗格篩那藥末出來。
---
話說承錦這天早上起來,百無聊賴地在寢宮裡消磨了半天,見雨終於停了,空氣也還好,便想出去走走。因為連日下雨,她也無所事事,只好在寢宮裡看書。現在雨停了些,她便想到文淵閣去查一本詞典。
承錦換了衣服,也不帶人,只說出去逛逛,便一徑往文淵閣來。臨出門時,就妝奩箱子裡順手拈了把象牙雕花摺扇拿在手裡。這個時節原本用不著扇子,然而那些王公貴婦手裡的扇子也確乎不是用來扇涼的,不過是拿在手裡裝些文秀。承錦拿著它也不過是把玩,不至於甩著手走路。
她牽著裙裾,小心避過地上的積水,一路悠哉游哉走到文淵閣去。這文淵閣是分了經、史、子、集四部收藏的。承錦查著了她要的詞典,叫人拿到下面去,自己又到南閣子上找一本裨史趣聞。南閣子是儲史的地方,其中有一間上了鎖的秘室,是專門存放本朝歷代聖旨的地方,除非皇帝下令查閱,否則無論外臣內戚,一律不准擅入。
承錦記得那本書是放在南閣子右手邊靠裡的書格上。因這文書重地不能點火,承錦走到裡側幽深之處,光線便黯淡不少,只覺室內空曠。她認那架上大寫的書名,認得十分費力,一路走到這個書格子的末端,還是沒找到那本集子。
承錦直了直腰起來,忽然覺得耳側彷彿有人吹氣,她下意識地扭頭一看,就在那最昏暗的角落裡,竟有一張金黃的面具反射著淡淡的光,顯得詭秘異常,而很顯然,那面具下還有一張臉,一個人。
一瞬間,承錦便想尖叫起來,然而比她更快地,那個人摀住了她的嘴,將她整個人拖在角落裡。承錦驚恐極了,卻動彈不得,一雙眼睛只盯著那面具下鷹一樣的目光。這人顯然是早就在這裡的,只因承錦進來,他沒了退路,偏承錦又一路走到最裡面來。
那人的眼光也是陰晴不定,似乎在想到底要把承錦怎麼辦。就在這時,承錦抬起手在他眼前晃了晃,示意他放開手。那黃金面具猶豫了一下,慢慢鬆開了手。承錦被他一鬆開,深吸了兩口氣,低聲說:「我沒看見你,你也沒看見我。」
說罷,對著那人莫名其妙地點點頭,轉身提了裙襬,飛一般跑出去,也顧不上那人追沒追來,跌跌撞撞一口氣跑到文淵閣正殿上。
正殿上許多辦事的官員正坐了幾大排,各自查閱手頭的文書。此時忽見有人跑進來,紛紛注目,等看清楚了是她,全都驚疑地站在那裡。文淵閣主事趕過來行禮叩問。承錦扶著桌角喘息了兩下,說:「南閣子上有刺客。」
那主事一聽立刻喊了侍衛,便有數十人一起湧進南閣子裡。
承錦坐下桌旁,握著雙手,驚魂未定。過了好半天,侍衛長過來了,對承錦道:「殿下,臣等搜遍了南閣子,並不曾見有人。只在牆角下,撿到一柄扇子,不知可是殿下的?」說著,必恭必敬地捧上一柄雕花折骨象牙扇。
承錦接過扇子,道:「不錯,扇子是我落在那裡的。只是,你們可搜仔細了?」那侍衛長面露難色道:「弟兄們都在那裡,每一個書格都搜了,確實無人。不知那刺客長得什麼模樣?」
承錦沉吟片刻,道:「我也沒看清,彷彿有個人影晃了一晃,也許是我看錯了吧。」
她這話一出,那十數個觀望的官員裡便有「哎」的一聲。承錦抬頭看去,只見眾人搖頭的搖頭,回座的回座,顯然都覺得她大驚小怪。
承錦正要回轉頭來,忽然一眼看見桌角坐著個人,表情卻大不相同,似乎想笑,又似乎覺得此事甚是有趣。他雖一句話沒說,卻比說了更讓承錦生氣。承錦咬咬牙,想起自己方才那樣跑進殿來,都看在了他眼裡,不由得惱火起來,瞪了他一眼,連那找好的詞典也不要了,轉身出了文淵閣正殿。
走下正殿石階時,她不禁站住,向南閣子方向望去。侍衛們正從裡面出來,算起來總有二三十人。承錦幾乎要懷疑自己當時果然是看花了眼。她默然良久,身邊有人輕咳了一聲。承錦回過頭來一看,正是那個姓東方的。承錦扭了臉只看著前面。
東方卻不以為意,對她行了一禮,正色道:「敢問公主,方才那刺客是個什麼樣的人?」
承錦仍不回頭,只想了想說:「我沒看清,也許是看錯了吧。」
「公主想必看得不錯,只是你跑出來時,他已走了,侍衛再進去也找不著了。」
承錦回頭,見他不像是嘲笑的意思,猶豫了一下,說:「那個人,戴著一張金黃色的面具,看不見臉。彷彿是穿了件暗色的衣服,站在角落裡。他……他大概是想掐死我的,我說,我說我沒見過他,他也沒見過我。他便把我放了。」承錦想到方才那情形,仍然心有餘悸。
東方默然想了片刻,問:「公主瞧著那人可覺得眼熟?」
「眼熟?」承錦不明白他所問何意,「不,我不認得他。不過……不過他為什麼放了我?」
東方想想,微笑道:「皇宮大內原有不少奇事,公主這樣處置很對。此事不宜聲張。公主今日受了驚嚇,早些回寢宮休息吧。」他笑得溫文爾雅,一派謙和。
承錦也不便多說什麼,略有些矜持地下了石階,頭也不回地走出文淵閣去。她走出去老遠了,還是忍不住要轉頭四望,彷彿那個有著鷹一般目光的戴面具的人仍在暗處窺視著她。
承錦看看天色還早,便不太想回去,且到各處逛一逛。信步走到御花園裡,偏是進的中門。御花園中門臨湖,湖邊種著許多垂柳。承錦一眼看見那楊柳青翠,心裡就有些添堵。她忽想起皇三子允寧的寢宮就在不遠,不如就去看看他。
允寧幼年喪母,母親出身又不好。這上上下下都是有眉眼高低的,所以皇子之中他的境況難免寥落。允寧卻從小恭恪好學,勤謹本分。承錦也時常照顧他些。
她走到允寧寢宮正院時,見著一個老嬤嬤,彷彿是這院裡管丫頭僕役的。那老嬤嬤見了她,倒是恭恭敬敬行了禮,承錦便問:「你家三殿下可在?」那老嬤嬤一愣,隨即一臉笑意,對她點頭:「是,是,這月季花開得可愛。」承錦無語地望瞭望旁邊花壇裡的月季。這老嬤嬤年老耳聾,糊塗成這樣,怎麼能管照允寧日常起居。承錦打定主意要跟皇后說一說,便不再睬她,自己徑直進去了。
一路只遇見三兩個小太監在院子裡打掃,看見她都站住行禮,有些不知所措。一進堂屋便見允寧正在案上寫字。旁邊站了個小宮女卻有些哈欠。那宮女先看見承錦,馬上堆了笑,向她屈膝。
允寧抬頭一看,擱下筆,笑道:「姑姑,這時候怎麼來了?」
承錦笑笑,便在一側席案旁坐了,說:「去了趟文淵閣,過來瞧瞧你在做什麼。」
允寧過來陪她坐了,道:「多謝姑姑掛記。」
那小宮女低眉順眼地斟上茶來。承錦接了,正眼也不瞧她一眼,只慢慢吹了吹茶,抿了一口,才放在案上,緩緩道:「你這裡可怪,我從門口走到屋裡沒見一個人通報。跟皇子的人都是有份例的,你若缺人便該說給內庭署。這樣子成什麼體統?」
那小宮女臉色白了白。允寧平淡道:「侄兒素常讀書時不喜人多,他們都知道,想必避了開去。」
承錦道:「這些事原不歸我管,我也不過白說一聲。你自己記得管照就是。」又問了他幾句話,漸漸說了些閒談趣事。忽然一個內侍宮監在門口稟報,散騎常侍東方大人求見。
允寧正要說話,承錦卻輕笑道:「你這裡的人果然機警,知道你讀書不喜人多便都不在,你才一放下書,就都回來侯著了。」說著,端了茶杯喝水,又問:「這個東方大人是個什麼人,怎麼會到你這裡來?」
允寧道:「他是五皇叔舉薦到戶部的,很有些學問見地。侄兒常約他敘談,以長學識。」
承錦點頭道:「既是外臣,你們且聊。我到裡面坐坐,也順便長點見識。」說罷,拿了自己那隻茶杯,繞過木屏風進了內室。
允寧愣了一愣,便命那宮監去請東方。少時,東方進來。允寧站在席案邊施禮道:「讓先生久等了。」東方還了一禮,允寧便請他席案旁坐了。
「那天殿下說想看看民間雜文。我在昨晚在夜市上看見一冊書,寫得還過得去,拿來給殿下看著玩吧。」東方遞過一本書來。
允寧這回總算是像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了,接過來笑道:「那可好了,我讀書累了也好消遣。」他拿起書來翻了兩頁,道:「前日老師令作一篇新文,題目是《里仁》。我不曾在民間住過,沒有鄰居,正不知要如何破題呢。」
(里仁:鄰里的仁德。)
「那便要看殿下如何立意了。」
「當然是要論仁德之美。」
「仁德有何美?」
「這……可使人行端步正,成仁人君子。」
東方搖頭:「殿下,世上聖人無多。我輩效仿先聖,是要使自己有所得,有所悟。若只一味仁德,而不明白這個道理,活過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好人。所以『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此句正好破題。」
(那句破題的意思就是:鄰里要有仁德才好。選擇的住處,沒有仁德,怎麼能夠變成一個有智慧的人?這個話彷彿是老孟說的,青某人架空,就不寫典故出處了。)
允寧欣然點頭道:「不錯,這句便是好的。」
「其實鄰里相處,便和人與人相處是一樣的。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丟了斧子,便疑心是他的鄰居偷了去。他存了這樣的心思,第二天看到他的鄰居便越看越像賊,認定是那位鄰居偷了他的斧子。然而又過了一天,他在自己家找著了斧子,才知道自己冤枉了別人。」
「所以一個人單憑自己的念頭就對他人妄言生意是不對的。即使對自己沒有什麼損失,對他人也是不公平的。世上的人常常不自覺地說出這種話,做出這種事。是以君子當三思而後行,以免作那些輕佻之言。」東方說著,不明含義地微笑,將坐席旁的一把雕花象牙摺扇拿起來,順手放在案角上。
承錦在那屏風後,倚了柱子聽他二人說話。此刻聽得一陣憤怒,險些將茶杯給打翻了。他說得那麼道貌岸然,那麼冠冕堂皇,那麼字正詞嚴,承錦恨不能出去跟他辯上兩句。
只聽允寧道:「你這樣一說,我倒也覺得是的。平素看那些丫鬟僕役時有鬥口吵鬧,只因為他們不明白這個道理,總是以自己的意思為準。」
東方微笑道:「殿下如今明白了這個道理,若旁人這麼對自己,便可視若狂言亂語,不予理會,也不必生氣了。」他說完,站起來,「時候也不早了,我今日抄了些公文,還要回去理出來,這便告辭了。」
「你這就要走?」允寧也站起來,忽想起承錦還在後面,也不便多留東方,只得黯然道:「先生的道理總是讓人受益非淺。前日聽了你一席話,讓我釋懷不少。」
東方安慰他道:「仁德固然能給人智慧,困厄能給人更大的智慧。殿下若能從中有所得,便不辜負人生之意了。」
允寧聽了,笑道:「我明白。我送你出去。」兩人一前一後出了院子。
兩人才一出去,承錦從那隔間裡轉出來,心中甚是不平。一回頭要坐,忽發現自己那柄象牙摺扇放在了案角上。她坐下來,拿起那扇子,四面一看,回想了半天,才記起剛才彷彿是忘在了坐席旁邊了。承錦不由得發起愣來。
---
東方回到王府時已近中午。
他進到自己住的別院,在桌旁坐了,理了理墨藍色外衫的衣袖,伸手倒了杯茶水來喝。喝著,卻尤自淺笑。
他喝完那杯茶水,見明姬不在屋裡,那個伺候明姬的小丫頭也不知去向。東方便到院子裡,收拾了一下鴿子籠,添了水食。不一會兒,哲修過來請他吃飯。東方便問他可看見明姬了?哲修說:「定國公府上來人請。」
定國公府上,便是趙隼家了。
明姬是個閒不住的。在承鐸府裡也就老實了三天。好在回京時,趙隼便允諾回京招待她。因為明姬第一次出門這麼遠,趙隼也就常盡地主之誼。
東方思量趙隼來找明姬何意,若只是朋友約玩,那也就罷了。若是他對明姬有什麼想法,明姬是在外面野慣了的,又是一介平民,這世家豪門豈是輕易進得。
想了一回,覺得這種事情說不準,也只好暫時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