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1 章

  堯暮野在漠北落腳的府宅並不大,待堯夫人和長兄到來後,立時便顯得有些不夠用了。堯暮野便將周圍的府宅俱都買下打通,連成一個大宅子,足夠自己,母親,兄長和妹妹居住。

  而家宅在擴建的同時,他也在等待著江西的戰果。

  當初尉遲德賢返回江西,私下尋到哥哥,述說了漠北王引賊上岸的計策後,便帶著漠北精銳的士兵加入了哥哥的軍營之中。尉遲老將軍按照漠北王的辦法不斷後撤,果然引得寇島水賊離水上岸,緊追在將軍的後面,一直追到了重鎮舟山。

  雖然是計策,可是看到一路上寇島水賊燒殺掠奪,百姓流離失所的慘狀,尉遲老將軍也是心中愧疚,不時追問弟弟是否可以反攻。尉遲德賢總是搖頭,說寇賊士氣正盛,離戰船也不夠遠,還不到反攻的時機。

  老將軍沒有說什麼,他知道這其實就是漠北王的意思,弟弟不過在等待著漠北王的指令。

  而聖上這時也是接連下旨,指責他抵抗不力,致使魏朝土地淪喪,百姓無辜屠戮,措辭越來越嚴厲。尉遲老將軍壓力甚大,原本甚是富態的臉龐變得乾癟,幾天功夫便露出了高高的顴骨。

  寇島水賊圍攻舟山十餘日後,死傷不少人連舟山的墻頭都爬不上。

  等到堯暮野支援的海船帶著大批精幹搗毀了寇島在近海的幾處據點後,終於卸了士氣,繞開舟山,開始準備回撤佈防。尉遲德賢手扒圍墻,看到水賊軍形不齊地退去後,轉身對一旁同在觀看的哥哥說道:「敵心已散,可以進攻了。」

  尉遲老將軍這些天已按捺不住,若非自己手下的士兵經過連場挫敗,早就軍心盡失,不堪重用,而他又指揮不動弟弟帶來的漠北王的精銳,他早就殺出城去了。聽到弟弟終於同意攻打敵軍,他連忙將手下幾個將軍召來,命令晚上出兵,趁夜攻打寇島水賊。幾個將軍聽了面面相覷,遲疑了片刻才接下了命令。尉遲老將軍也知道這些人已經是驚弓之鳥,只能充充人數撐下場面,作戰還是要靠弟弟帶來的那些精銳。

  夜裡,聽過探馬回報,寇島水賊走的並不遠,就駐紮在南邊十五里外的。尉遲德賢和尉遲老將軍各自率領著士兵悄悄地開出城去,直奔敵軍的宿營之地。尉遲德賢和尉遲老將軍一馬當先,統帥著漠北的精銳和水軍中選出的敢戰之士衝向敵營,幾箭射死看守營門的士兵,合力將營門推開,一群虎狼之兵便衝進了軍營,一邊殺敵一邊投擲火把點燃敵營。

  寇島水賊完全未想過魏兵會夜襲軍營,被打個措手不及,許多水賊在睡夢中便被砍了頭顱。主帥被衝天的喊殺聲驚醒,鎧甲也來不及披上,慌忙出了帥帳,招呼侍衛抵抗。尉遲德賢正往帥帳衝殺而來,一眼看見一個男子正指揮士兵,想來不是主帥也是將軍,於是帶著幾個人衝了過去,將他和侍衛們一起砍倒,然後高聲喝叫著寇島水賊的主帥已死。

  寇島水賊只見營中到處是火光和廝殺聲,外面影影憧憧也俱是魏兵,也不知魏朝來了多少人,加之主帥被殺,皆是無心抵抗,紛紛逃出軍營。

  外面的魏兵看到水賊大敗,四處逃竄,士氣頓時一勝,在後面追攆水賊。廝殺了一夜,待天色已明時,尉遲德賢和老將軍才下令收兵。這場大戰,除了少部分水賊逃得性命,大部分都被圍殺了,主帥和將軍也是悉數被殺。

  蘆州的聖上接到尉遲老將軍的戰報,得知舟山大勝,幾乎全殲了寇島的水賊,將戰報啪的一下放到龍案上,哈哈大笑了三聲。而世家們得到消息也皆是激動不已。

  堯暮野幾乎和皇上同時得到了舟山大勝的消息,放下尉遲德賢的書信,內心也是鬆了一口氣。思忖片刻,他抬筆分別給尉遲德賢和尉遲老將軍寫了一封信。

  信中除了恭喜尉遲老將軍,還提醒他此次白家損失慘重,白崇被殺,白家耗費無數才在軍中積攢出來的勢力一下子被打成了碎片。聖上不得不出逃蘆州,也是大大損失了顏面,而且還不得已向自己妥協。聖上和白侯皆非寬容大度之人,現在外敵既倒,難免會秋後算賬,說不得就成了替罪的羔羊。是以,此時宜向南進軍,追殺寇島殘存的水賊,切記不可去蘆州面聖。

  給尉遲德賢的信中,則寫了自己的擔憂,囑咐他一定不能讓尉遲老將軍去蘆州。

  幾日後,尉遲老將軍果然收到了聖旨。聖旨中說尉遲老將軍不愧是國之棟樑,此次大勝讓朕心甚慰,囑咐其將兵權交給幾位將軍,然後到蘆州面聖。

  尉遲德賢堅決不同意哥哥去蘆州,而尉遲老將軍卻是鐵了心腸要去面聖。

  「我尉遲家乃是庶族出身,先帝提拔我於軍伍之中,更是屢次施恩,給我以高官厚祿,我尉遲家才有今日。當今聖上亦未曾虧待與我,使我得養天年。此次先敗後勝,聖上亦當知道白侯當時所為的不是,必不會虧待忠心衛國之士。況且聖上乃國之根本,豈可因一己之私而不遵聖命?」

  尉遲德賢緊鎖眉頭,沉吟了半響道:「我陪哥哥同去。」

  可是老將軍卻按著他的肩旁打量他許久,終於鬆口道:「看著你終於長大,成為可堪一用的帥才,哥哥也算得起九泉之下的爹娘……你立刻返回漠北,哥哥隨後就到。」

  但是尉遲德賢卻明顯不相信哥哥的話,可是在隨後的慶功酒宴上,他卻被一杯酒麻翻在地,人事不省。

  待得醒來時,人卻已經在千里之外,踏上漠北的回途。

  而老將軍則早已經返會蘆州,恭迎聖駕回京。

  尉遲德賢緊握著船舷。原來哥哥心知肚明這次返京九死一生,可是他卻依然前往,便是抱了必死以報國君的決心……愚忠!愚忠!

  可是他又命人下藥偷偷麻翻了自己,一連幾日不得醒轉,其實便是要保住心愛弟弟的性命,不肯叫他陪著自己一同送死啊!

  而留給尉遲德賢的信中也闡明了這一點,奉勸弟弟莫輕舉妄動,辱沒了尉遲家的英名,同時要替他照顧好妻子和一雙兒女們,撐起尉遲家的門面。

  大魏的史官們在靖元這一年有些忙亂,再好的文筆也潤色不出這一團糟的史實。

  先是京城被丟棄,皇帝帶群臣逃亡蘆州。接著在蘆州的朝堂之上,以白家為首的眾位臣子向老將軍發難,指責他枉顧沿途百姓的性命,一味拖延戰機,乃是通敵賣國之舉,幸而最後迷途知返,才解了大魏的危機。

  任憑老將軍怎麼辯解在海路上難以戰勝敵軍,唯有誘敵深入的事實,也無人肯聽。

  畢竟老將軍的戰略構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尋個妥帖的理由卸了尉遲家的軍權才可以!

  最後聖上出言,老將軍功過相抵,罪不至死,倒不至於如白家所言抵命相償,然而當貶官卸掉軍權以示公正。同時命老將軍召回他的弟弟尉遲德賢以待聖命定奪。

  戎馬一生的老將軍聽了皇帝之言後,緩緩看了一眼滿朝的文武,這些官員們身在後方,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因為吸食五石散而變得臉色愈加蒼白,世家互相包庇把持朝政,這樣的魏朝還能經歷幾次這樣的纍纍危機?

  老將軍慢慢站起身來,緩緩開口,痛斥白家排除異己,陷害忠良的齷齪野心,同時追問皇上,在這烏煙瘴氣的朝堂之上,可會覺得龍椅比以前安穩了?

  在慷慨陳詞後,老將軍竟然飛身躍起,一頭撞死在了庭柱之上,以死明志!

  歷朝都是文官死諫,而到了魏朝卻逼死了武官,也算開了另類先河。卻叫心有正義的史官難以琢磨下筆。

  可是民間的正義之士,卻毫無顧忌,關於尉遲老將軍的傳記,傳得街頭巷尾都是,一時間老將軍然儼然是岳武穆現世的翻版,重演了一遍的忠義悲劇!

  當尉遲老將軍的死訊傳到了漠北時,尉遲德賢只是木著一張臉,連半滴眼淚都沒有掉,只是整個人越發的沉默,甚至幾日都不發一言。

  堯姝亭見此情形,不禁為他擔憂,偷偷說給了嫂嫂,問她該如何勸慰自己的丈夫。

  玉珠嘆了一口氣,知道如尉遲德賢這樣性子的人,又怎麼能勸得動?他不說話,乃是心內憋著一團火,只有這團火可以任意肆虐燒灼了大魏的半邊天時,才能鬆緩了滿腔的悲憤吧?

  同時漠北的守軍也在不斷擴充,不到一年的時間,北部就擴充出了許多的城鎮。

  漠北王牢牢把握住漠北的控制權,擴充田地,挖建水渠,興建礦藏,開挖鐵礦。

  堯家在漠北稱雄的地位悍然不可搖動!

  這年冬天后,當初被商人高價收糧的弊端立顯。北地許多地方鬧了糧災。

  而各地運送糧食的道理,突然被魏庭封閉,就如玉珠當初擔憂的那般,魏朝果然是想要活活餓死這頭北方的猛虎!幸而玉珠在早早囤糧的同時,又命人在靠近溫泉的山窩地帶,大片種植紅薯。

  這時效仿西北老家的做法,那裡的土地遠比北方更加貧瘠,只有這種作物,可以充作穀物之一半。

  而靠近溫泉的大片農田,溫暖的氣候如若春天一般,紅薯五個多月左右便都成熟了。雖然是冬種,可是開春的時候俱是成熟了,大大緩解了糧災的災情,也挨過了春天青黃不接之時。

  是以西北並沒有出現災民流離失所,紛紛逃離北方的情形。

  堯夫人覺得自己的這個平民媳婦,到了北方之地卻也如魚得水,所以就算她來到北地,也並沒有去管理府宅之事,只言明自己上了年歲,適時該好好歇息一下了。這些個府宅瑣事,還是放手交由玉珠調教。

  府宅修建好後,堯夫人隨了堯家老大一起生活,讓二兒媳婦能隨心地過日子。畢竟這老二與二兒媳都是有主意的人。堯夫人向來是拿捏尺度的高手,自然也懶得費力操心。倒是老大一家,都要好好整頓一番,被堯夫人一棍子從天上捅下來,一家老小要個個在地上老老實實的過日子。

  就在夏天燥熱減退後,玉珠終於要生產了。有別於當初淑慧夫人幾個小時的熬度,她生產的甚順。

  玉珠原本是準備去自己的商舖裡挨個巡視一番的,可是還沒有出門,羊水便破了。

  堯暮野得了信兒,旋風般地趕回來時,那產房裡居然傳來了呱呱的哭啼聲。孩子已經生下來了。

  堯暮野要進產房,穩婆自然是攔住,言明男人是不好進產房見紅的。可是漠北王壓根不理這些俗令,大步流星便闖入了產房內。

  只見玉珠額頭滿是汗水,碎髮緊貼在頰邊。看見堯暮野會進來了,立刻發急道:「哪個要你進來?這副醜樣子有什麼可看的,還不快出去!」

  這便是女子的天性,這般蓬頭垢面最狼狽不堪的樣子怎麼喜人看呢?

  可是堯暮野且低頭吻了吻她濕漉漉的額頭,柔聲道:「哪裡醜了?我的珠珠什麼時候都好看!」說著便親自擰了手巾替玉珠擦拭汗水。

  玉珠生產後也是疲累極了,只能任著他胡鬧。

  這時穩婆抱來擦拭好身子的嬰孩。玉珠在看了一眼孩兒後,聽聞生的是個男孩,竟然微微皺眉,看得堯暮野這當爹的都替兒子有些心酸。只抱著這團皺皮的小猴道:「你的娘親嫌棄你是個帶把的,可要老實些,免得再遭了她的厭煩。」

  玉珠虛弱地道:「瞎說什麼?哪個嫌棄他了!」

  不過這小嬰兒似乎也聽懂了父親之言一般,努力表現,討得娘親歡心甚是好帶。每天只要肚皮吃得飽飽,便呼呼大睡,就算哭啼,只要抱起這可愛的粉團搖搖親親,就能很快止住。

  惹得婆婆堯夫人都連連說,孩子性情隨了玉珠,自己兒子從小就沒有的乖巧可算是在孫兒的身上找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