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由權力鬥爭到復仇

  年輕人:老師,您知道嗎?目的論根本就是詭辯,創傷是確實存在的!而且人也沒有辦法擺脫過去、得到自由!您不也承認了嗎?我們不可能搭時光機回到過去。

  只要過去還是過去,我們就注定要活在過去的延長線上。如果讓過去消失的話,就等於否定自己過去的那一段人生!老師這麼說,是要我選擇那種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嗎?

  哲學家:沒錯,我們無法搭時光機回到過去,時鐘的指針也不會倒轉。可是要賦予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什麼樣的意義,這是「現在的你」要面對的課題。

  年輕人:那要請問關於「現在」的事。上次您說「人會捏造憤怒的情緒」是吧?還說這就是目的論的觀點。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是沒辦法接受那樣的看法。

  好比說,有些針對社會或政治的憤怒該怎麼解釋?難道這些也都可以說為貫徹個人的主張而捏造出來的情緒嗎?

  哲學家:確實,我們的確會對社會問題產生一些憤怒,可是那些並不是突發的情緒,而是基於道理所產生的憤怒。私人的憤怒(私憤)和針對社會上的矛盾、不公所產生的憤怒(公憤)是不同的。私人的憤怒很快就會冷卻了,但是公憤卻會長久持續。發洩私憤的這種憤怒情緒,不過是為了使他人屈服的工具罷了。

  年輕人:您說這兩種憤怒不一樣?

  哲學家:完全不同。因為公憤超越了個人的利害關係。

  年輕人:那我就來問問有關私憤的問題。就算是老師這樣的人,如果無緣無故被人痛罵一頓,應該也會生氣吧?

  哲學家:我不會生氣。

  年輕人:不可以說謊!

  哲學家:如果被痛罵一頓,我會仔細思考那個人心理暗藏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只是當面謾罵而已,只要對方有任何舉動會引起你的憤怒,都可以認定對方是在挑起一種「權力鬥爭」。

  年輕人:權力鬥爭?

  哲學家:像是小孩會藉著調皮搗蛋的行為戲弄大人。通常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所以會在大人真正發火之前就收手。不過要是對方已經發了脾氣,卻還不住手的話,那麼真正的目的應該就是為了「戰鬥」吧。

  年輕人:為什麼要戰鬥?

  哲學家:想贏得勝利,想藉著勝利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年輕人:不太懂。可不可以舉一些實際的例子?

  哲學家:譬如說,你和朋友一起討論目前的政治情勢。過程中,彼此的言論都越來越激烈,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接著對方開始進行人身攻擊,說出「你真的很蠢,我們國家就是因為有你這種人,才會沒辦法進步」之類的話。

  年輕人:如果有人這樣說我,我絕對無法忍受。

  哲學家:這種狀況下,對方的目的是什麼呢?純粹只是為了討論政治嗎?不是的。對方只是為了刁難你、挑釁你,想藉著權力鬥爭讓不服氣的你屈服而已。你如果真的動怒了,就正如對方所願,進入了權力鬥爭的關係中。所以,不管是什麼樣的挑釁,都不可以被煽動。

  年輕人:不不不,沒有必要閃躲啊,他要找茬的話,我就奉陪到底,反正是他先找我麻煩的。對付那種亂來的傢伙,只要狠狠地打斷他的鼻樑就好了,不然臭罵他一頓也可以,給他一點顏色瞧瞧!

  哲學家:那麼,假設你在爭論中壓制了對方,對方也爽快地認輸了。可是權力鬥爭不會在這裡就結束,鬥爭中落敗的一方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年輕人:下一個階段?

  哲學家:是的,也就是「復仇」的階段。就算暫時認輸,對方還是會計畫其他場合、以不同方式進行報復。

  年輕人:譬如說?

  哲學家:像是遭受親人虐待的孩子誤入歧途逃學逃課,甚至出現割腕之類的自殘行為。如果是弗洛伊德的決定論,應該會把這種事解釋為「因為父母這樣教,所以孩子就這樣做」,並且用單純的因果律來思考吧。就像因為沒澆水,所以植物枯死了那樣,的確是很簡單明瞭的解釋。

  可是阿德勒的目的論就不會放過隱藏在孩子心中,也就是「對父母報復」這個主要的目的。只要自己行為不良、逃學逃課或是割腕的話,父母就會頭痛。不只是手忙腳亂,甚至會煩燥到胃都快穿孔。孩子們都是在有所認知的情形下,選擇了脫序行為的。這不是受過去的原因(家庭環境)所牽動,而是為了達到目的(對父母報復)。

  年輕人:為了讓父母困擾,選擇脫序行為?

  哲學家:是的。例如看到割腕自殘的孩子,有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吧?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那樣做。

  可是請想一想,割腕這種行為會讓身邊的人(例如父母)有什麼感覺?如此一來,就會很自然地發現隱藏在行為背後真正的「目的」了。

  年輕人:目的,是報復吧。

  哲學家:嗯。而且人際關係一旦進入到復仇階段後,當事人雙方想解決這個問題,幾乎已經是不可能了。為了不變成那樣,當對方挑起權力鬥爭時,絕對不要隨之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