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好一段時間不見了呢。
年輕人:是呀,差不多有一個月了吧。從那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關於社會意識的問題。
哲學家:結果呢?
年輕人:社會意識的確是一個很有魅力的想法。例如,作為我們基本需求的那種「可以安身」的歸屬感。這些想法直接點明了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我認為是了不起的見解。
哲學家:雖然是了不起的見解,但是?
年輕人:呵呵,馬上就被您發現了。沒錯,我認為其中是有問題的。坦白說,不只是宇宙那一部分我完全不懂,甚至連整個內容都充滿了宗教氣息,幾乎要讓人聞到焚香的味道了。
哲學家:當年阿德勒提倡社會意識的概念時,也面臨很多類似的反駁聲浪。他們說,心理學明明應該是科學的,阿德勒卻要從「價值」的問題開始談起,那樣的東西根本就不算科學。
年輕人:後來,我自己又試著去思考為什麼不懂,心想也許是順序的問題。一下子要談到宇宙、無生物啦,又是過去又是未來什麼的,讓我迷失了方向、看不到重點。
所以我換了一個方式,先確實瞭解「我」自己,再去想一對一的關係,也就是「我和你」的人際關係。這樣或許就可以看見更大的共同體吧。
哲學家:原來如此,那倒是挺不錯的順序。
年輕人:一開始,我想先問的是「對自己的執著」。老師說要放棄對「我」的執著,轉換成「對他人的關心」。對他人的關心很重要,這的確是事實,我也同意;可是不管怎樣,我們還是會在意自己,心裡只想著自己。
我想過了。如果我是一個容易自我陶醉、很自戀、甚至看自己看到入迷的那種人,或許事情還好辦一點。因為這時候「要對他人多一點關心」就是最適合的建議。可是我並不是一個自戀的人,而是一個討厭自己的現實主義者。就是因為我很討厭自己,才會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就是因為沒有自信,才會變成自我意識過剩。
哲學家:在哪種情況下,你會覺得自我意識過剩?
年輕人:像是開會的時候,我沒有辦法舉手發言,常常會擔心:「如果問這種問題,說不定會被笑。」或是「如果提出偏離主題的意見,可能會讓人瞧不起。」而猶豫不決。唉,就連在別人面前隨便開個小玩笑,自己都會覺得彆扭。自我意識老是牽制我,全身上下好像被綁住一樣,無法動彈。那種單純直接的表現方式,在我的意識中是辦不到的。
其實老師的答案我不必問也知道,就是每次所說的「拿出勇氣」吧?不過呢,這種答案對我一點用處也沒有。因為這是拿出勇氣之前的問題。
哲學家:我懂了。上次我跟你提到社會意識的整體概念,今天我們聊些更深入的吧。
年輕人:所以我們的大方向是什麼?
哲學家:很可能會談到「幸福是什麼」這樣的主題。
年輕人:喔!在社會意識的前方就有幸福嗎?
哲學家:不必急著找答案。我們之間需要的是對話。
年輕人:呵呵。好啦。可以開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