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後記

  好奇怪。

  原本我在寫的應該是「格林童話萌解」,不知為何感覺寫到一半好像變成了「格林童話喪解」的樣子。

  我從以前在看「麵包超人」的時候,就一定會幫細菌人加油。像是果醬爺爺或是吐司超人的偽善模樣實在是令我受不了。細菌人只不過是生為細菌而已吧……細菌人本身到底有什麼罪呢?

  像這樣沒有自覺又天真的「善惡分類法」,就是經由童話或兒童漫畫這種給小孩子們看的故事,灌輸到小孩子心中的。

  教導善惡概念的行為本身當然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善惡感念的人將會變成怪物。不過這是因為人類本身的存在以及人類的精神就擁有善惡兩面。善惡同時存在於人類的內心,所以要是沒有教導過「不可以殺人」,就會導致殺人魔的誕生。

  不過大多數的童話或是給兒童看的故事,都會把「善」與「惡」投影到像是「王子」與「大野狼」上頭,以這種象徵性的手法來說明。這是有一些原因的。

  首先,如果像是石之森章太郎的漫畫那樣,講一些「內心善惡」之類的複雜事情,小孩子也是不會懂的。必須實際以角色的方式來形容,才能讓孩子理解善惡這種抽象的概念。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原因。其實講童話給孩子們聽的大人,本身就陷入了「自己是好人,那個誰是壞人」的巨大謬誤。耶穌基督說所有的人都是罪人,佛陀說人類必須消除我執從輪迴中解脫,這都已經是幾千年前的事情了,即使如此,大多數的人們依舊陷入像是「我是好人,他是壞人」這種「我最大的世界觀」。這是一種「我是世界的主角,其他人是配角」的世界觀,其實也是幼兒在看「麵包超人」時的世界觀。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滿是精神年齡低落的幼稚大人!就像我在「大野狼和七隻小羊」裡頭說過的,這是基於「壓抑」與「投射」這種心理機制所產生的謬誤。

  即使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人們依舊無法爭脫「我最大」的這個世界觀。「美國」與「邪惡勢力」、「帥哥」與「醜男」、「萬人迷」與「沒人愛」、「勝者」與「敗者」、「好心的御宅族」與「噁心的宅人」……人們為了讓自己儘可能爬到金字塔的上層,不斷製造著底層的階級,把自己心紅的惡投射並加諸到別人身上。這次我以自己的風格解釋格林童話的時候發現,像是這種「借由投射將邪惡排除在外」的問題根源,與「人類階層化」的問題根源是完全一樣的。而這樣的謬誤就這麼經由童話或是給兒童看的故事,以「親傳子」的方式代代相傳下去。結果讓我也不小心寫出像是「大野狼和七隻小羊」這種「這裡頭哪裡有萌了!」的故事,真的是非常抱歉。

  ……不對,其實大野狼很萌那些小山羊的。不過大野狼只能以「吃掉」這個形式來表達「萌」的感情,因為他是大野狼,就像是現實中的亨利達戈(美國畫家)一樣。因此大野狼只能走向死亡這條路。與自己內心邪惡奮鬥的他,其實應該是勝利者的。啊啊,要是這麼想的話,「大野狼和七隻小羊」真是一部悲傷的故事呢。為什麼我沒辦法把我心中的「萌」傳達給他人呢。是喪吧,是喪男吧,萌角色是存在於喪男心中的。換句話說「萌」是從「喪」誕生的。「喪」「萌」的日文發音之所以相同,絕對不是一種偶然。我把這種背負著「其實是喪」這個嚴重問題的萌文化命名為「萌喪文化」。所以……就算喪男出現在萌萌童話裡頭也沒關係的!(重新振作)沒什麼了不起!

  《本格萌童話》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