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中島帝國:遠方的生命線→國外需求與貿易

  參議院會議上,格林芬說,我已經無能為力了,銀行裡完全沒有存魚了。一些參議員建議把真相告訴民眾,但是遭到了否決。林迪想找個萬全之策。

  他讓島上最聰明的經濟學家本·伯南柯接管魚邦儲備銀行。

  「沒問題,閣下。」伯南柯說,「現在的情況是民眾失去了信心。如果我們現在開始消費更多的魚邦儲備券,人們的信心就會恢復,民眾就會重新開始消費。如果有必要,我會坐在棕櫚樹上往下撒錢。」

  一些參議員有點兒發懵。雖然他們沒有受過伯南柯那樣的經濟學教育,但還是有人隱隱感覺到所有的問題最初都是由消費過剩引起的。巴蒂·金余據理力爭,但是沒人理他。

  所幸,由於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機,參議員們不需要再做這些痛苦的抉擇。參議院的大門突然被推開了,島上一位遠渡重洋的大使和幾個長相奇特的人闖了進來。

  這位大使在東部海域發現了一個名叫「中島帝國」的島國。在那裡,所有的居民依然在徒手捕魚。中島帝國的經濟缺乏自由,因而發展緩慢。

  在中島帝國,所有人都必須捕魚,然而捕獲的魚卻不歸個人所有。所有的魚都要上交給國家,由國家決定誰應該得到多少。

  中島帝國的國王如果注意到他的漁民沒有竭盡全力,就會要求他們在打魚的同時一起唱愛國歌曲。如果有人忘詞了或者走調了,不予以糾正就沒有飯吃。

  在這種制度之下,雖然人均捕魚量不高,但是當權者卻能得到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所以,中島帝國的一般民眾每天只能吃到半條魚,而國王和官員們卻每天都能吃到美味海鮮。

  中島帝國的情況跟美索尼亞國出現第一份資本前的情況很像,那時沒有儲蓄,沒有銀行,沒有信貸,更沒有企業。在美索尼亞人看來,中島帝國的經濟還處於黑暗時代(中世紀水平)。

  值得讚揚的是,中島帝國的國王很明智,他明白這樣下去自己國家的經濟不會得到快速的發展。得知美索尼亞國經濟發展的經過之後,國王對該島國先進的銀行、借貸和貿易系統以及人們奢侈的生活方式印象深刻,他決心讓自己的島嶼也變得繁榮起來。

  國王研究了島際貿易的運行方式,他推測擁有魚邦儲備券是打開發展之門的鑰匙。

  他注意到這種鈔票可以在整個海域作為貨幣流通,可以用來購買小鼓島的小鼓,也可以換取狂舞島上的椰子防曬油。

  中島帝國的大使意識到擁有這種鈔票就可以融入島際貿易,於是他提出要用魚交換魚邦儲備券。

  參議員們看著中島帝國的來者,感到難以置信。他們面面相覷,無比驚奇。有這麼簡單嗎?用一堆紙就能換來鮮魚?

  林迪毫不猶豫地走上前去,答應了他們的條件,表示美索尼亞國會慷慨地向中島帝國敞開市場的大門,那什麼時候能把船上的魚卸下來呢?

  不過,在簽署協議之前,中島帝國大使要求美索尼亞國保證其貨幣會一直具有實際價值。

  「放心吧!」林迪說,「不論什麼時候你們想用鈔票來兌換鮮魚,只需要到我們銀行的窗口來,我們很樂意提供你們所需要的一切。你可以四處看看,我們像缺魚的樣子嗎?」

  於是,雙方簽訂了合約,中島帝國的魚也送到了。林迪拿出幾堆新印刷的鈔票作為交換。他強忍著笑,說了兩句臨別贈言:「收好了,夥計們。這東西可是很難得的。」

  他轉過頭對首席銀行家說:「嘿,伯南柯,趕在營業之前把魚送到銀行去。」

  伯南柯如釋重負,他心領神會,說道:「沒問題,閣下。我已經安排好一隊技師在儲藏庫裡待命了。魚一送到,他們就會開工。儲戶們今天就能拿到魚。另外,不同於昨天,今天的魚骨頭上會有不少肉的!」

  從此,美索尼亞國經濟史掀開了新的一頁。每天都有一艘中島帝國的貨船運魚來,作為回報,他們每天都能得到一堆新鈔票。

  中島帝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怎麼處理這些鈔票。最好的辦法是用它們購買美索尼亞國的產品。當然,中島帝國需要漁網提高捕魚效率,而美索尼亞國的工廠織的網是最好的。因此,艾伯漁網公司接到了一筆很大的訂單。

  該買的東西都買了之後,中島帝國還剩下一些鈔票。由於他們國內沒有銀行系統,他們決定將貿易順差存入魚邦儲備銀行,這樣至少還能賺些利息。

  這些交易大大促進了美索尼亞國的發展。一方面,國外需求推動了當地經濟;另一方面,中島帝國存入銀行的魚也使可用的貸款大幅增加。儘管美索尼亞人消費比儲蓄多,銀行依然有足夠的魚可以拿出來以很低的利率提供貸款。

  有了大批的真魚,官魚骨頭上的肉多了起來,美索尼亞國的通魚膨脹問題基本消失了。因為官魚變得比以前大,物價停止了上漲,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再度提高。

  中島帝國也是日新月異。

  後知後覺的國王終於意識到了國內經濟模式的致命缺點。如果島民們必須上交所有的魚,他們永遠不會賣力幹活。國王想通了這一點,他從美索尼亞國購買了漁網,然後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政策改革。凡是從國王這裡購買漁網的人,都可以把多出來的魚留歸己有。毫無疑問,島上的捕魚活動活躍起來。

  中島帝國的島民們非常明智地用他們積攢的儲蓄購買了資本設備,擴大了生產。但是中島帝國的企業家依照國家的要求,生產那些可以兌換成魚邦儲備券的產品。因為美索尼亞國掌握著所有的魚邦儲備券,所以中島帝國的工廠集中生產美索尼亞國人想要的東西。

  有了多勞多得的激勵制度以後,中島帝國很快就積累了不少儲蓄,並擴大了生產。結果,中島帝國的企業家們現在也有能力興建工廠製造產品了,比如勺子和碗。儘管大多數中島帝國人自己還缺少這些東西,但他們卻把這些貨物賣給美索尼亞人。你也許猜到了,這樣做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魚邦儲備券。

  【現實連結】

  多年來,經濟學家對美中關係的理解一直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認為那是一種互利互惠的雙邊關係:美國得到廉價商品和貸款,中國得到製造業的就業機會。然而,這真的是一種雙贏的安排嗎?

  美國人占了便宜:他們不用生產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必儲蓄就可以得到貸款。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辛勤工作卻不能消費自己生產的產品,他們努力儲蓄卻得不到貸款。

  這有什麼好處呢?美國的低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國外的高儲蓄率造成的,大多數當代經濟學權威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要記住,想要借貸,就必須先儲蓄。所幸,對於美國來說,全球經濟使得借與存的關係可以不受國境的限制。

  到目前為止,美國手中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作為世界的官方儲備貨幣,美元是一切國際貿易的結算貨幣。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美國的貿易夥伴,所有人交易時都需要使用美元。所以,即便沒有人購買美國的產品,人們也需要美元。而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這種運氣。

  外國人持有的美元很多都存在美國的銀行裡,因而又可以借貸給美國人。這麼一來,美國人即使不儲蓄也可以獲得貸款。

  人民幣和美元緊密掛鉤,這就要求中國公民至少要將儲蓄的一部分兌換成美元。

  如果沒有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儲蓄,美國人以及美國政府想要借錢就會很困難,他們將不得不承擔高額的貸款利率。對於靠貸款推動的美國經濟而言,利率偏高和信貸吃緊是一個致命的組合。

  目前美國領導人和中國的衝突不斷升級,在他們決定與中國劃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認清這條生命線。當然,既然這種關係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結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對美國人來說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有朝一日沒得吃時,就越是難以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