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快了!快了!小屋市場要崩潰了→財富假象、政府干預阻止重新分配

  誰也說不清小屋市場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逆轉的。也許是因為備受關注的火山全景單元房項目的失敗。那個項目的設施齊全、空間寬敞,還有無與倫比的海景和火山景觀,但是不知為什麼沒人願意購買。

  曼尼是這個項目的主要擔保人,項目失敗後,開發商無法償還工程貸款,曼尼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緊張的小屋投資者看到火山全景單元房項目的損失後,開始仔細審視其他高風險的小屋項目。一種明顯的恐慌情緒蔓延開來。

  很快,大小投資者都認為小屋市場已經達到頂峰。不少人決定出售小屋,賺取差價,等到更好的時機再投資。

  但是有一個問題——所有人都同時想到了這一點。大多數小屋所有者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長期持有小屋,所以小屋市場剛一生變,所有人都想立即脫手。很快,島上全是出售小屋的人,卻沒人購買小屋。這樣一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小屋價格不是逐漸下跌,而是直線下降。小屋供大於求的現象很快演變為小屋價格的大規模下跌。

  想當年,只要擁有小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賺錢,而如今賣小屋卻變成了賠本的買賣。由於小屋價格不再上漲,小屋淨值不再增加,短期炒房也就無利可圖。沒有了利益的誘惑,過高的貸款額度成了無法承受的負擔。

  有些借款人本來買不起小屋,他們希望通過小屋的快速倒手獲利或者得到「以小換大」的貸款,等到暫時處於低位的誘惑利率調高以後,這些人馬上就無力承擔小屋貸款,局勢變得更加複雜。由於小屋的價值小於貸款的金額,人們都想從巨額貸款中脫身。那些零首付購買小屋的人尤其如此。這些借款人前期沒有任何資金保證,就算不償還貸款,讓銀行收回小屋也沒什麼損失。

  由於越來越多的借款人拖欠還貸,曼尼貸款證券化業務很快宣告破產。久負盛名的曼尼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一蹶不振。很快,「兩棚」也宣告破產。

  因為消費者不再投資小屋,其相關產業也陷入了困境。大批小屋建築工人、設計顧問、櫥窗佈置員和電器銷售人員紛紛失業。

  其他看似毫不相干的產業也受到了衝擊。當初,「以小換大」貸款大行其道時,美索尼亞國驢車製造商大賺了一筆。那時,小屋不斷升值,島民不費吹灰之力就賺得盆滿鉢滿,買的車越來越大。在小屋市場最繁榮的那些年,很多驢車都大到需要四五頭驢來拉。(問題是,大多數的驢都要靠進口。)一旦小屋市場無利可圖,這些「草老虎」的銷量也一落千丈,驢車公司相繼破產。

  小島陷入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失業工人們走投無路,都聚集到參議院門前討說法。

  .經濟刺激援助計劃

  議長喬治·W·巴斯多年來一直不承認島上的經濟有問題,現在後知後覺的他終於開始著手解決問題。

  他的顧問一致認為應該推出大膽的刺激政策,讓人們重新開始消費,尤其是購買小屋。議長並不理解為什麼儲蓄和生產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但他仍然決定推出大規模的援助和刺激計劃。

  「兩棚」最先得到了援助。參議院接管了「兩棚」,注入了大筆的魚邦儲備券以彌補損失。重組之後,「兩棚」按照新管理層(即參議院)的意願,向所有填寫貸款申請表的人發放超低利率的小屋貸款。

  它們希望通過持續發放寬鬆信貸,提高市場對小屋的需求,從而阻止小屋價格繼續下跌。

  後來,由於這些政策沒能挽回局面,巴斯叫來了所有的高級顧問,召開緊急會議。其中包括本·伯南柯,他曾向巴斯保證繁榮盛世會永遠持續下去。

  「我說,小伯。」巴斯用他標誌性的平易近人的態度說道,「我讓你給騙了。我以為經濟是件很簡單的事呢。你知道,他們流汗,我們吃魚,每個人都能有一兩套小屋!我們這回怎麼才能讓鯊魚上鈎呢?」

  其他參議員都在苦苦思索他這句話的寓意。也許真有什麼寓意吧。

  「閣下,事情其實很簡單。」新任首席會計師漢克·普蘭克頓說道,「現在小屋價格猛跌,人們覺得自己沒有以前富裕了。因此,他們停止了消費。如果我們能把小屋價格推高,人們自然就會開始消費。」

  「太好了,小普。就知道你有高招。」巴斯說,「那怎麼才能做到呢?有人負責嗎?這工作聽起來很酷。也許我可以讓我的某個最大捐助人來幹。」

  「閣下,並沒有那麼簡單。」普蘭克頓說。「我們無法下令讓小屋價格回升。你知道,因為有我們的支持,‘兩棚’在繼續放貸。不幸的是,這還不夠。人們還是不願意貸款,也許是因為申請貸款的過程過於複雜。現在我們需要調低利率,減少小屋購置稅。這樣就會產生貸款需求,小屋價格就會止跌,小屋建築工人也能回到工作崗位上去。」

  普蘭克頓繼續解釋他的計劃:「我們還要保持曼尼的償付能力。這家公司欠民眾很多錢。如果它倒閉了,整個國家的經濟也就完了。我們要保證曼尼所有的投資者都不會蒙受損失,否則我們都要忍饑挨餓,尤其是孩子們。」

  【故事引申】

  島上最不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小屋。小屋已經夠多了,任何用於小屋建設的資源和人力都是浪費。

  同理,小屋價格已經夠高了。小屋價格漲到如此令人咋舌的水平,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因素已經一去不返了。要遏制小屋價格下跌的趨勢,就像阻止一座沒有任何支撐的橋倒塌一樣困難。

  雖然很多島民都因為小屋價格下跌而惴惴不安,但是如果任由小屋價格下跌,同時停止建造新的小屋,反而對島上的經濟有好處,至少在真正的需求出現之前是這樣。這樣一來,人們就不會花那麼多錢購買小屋,而是把錢花在那些經濟發展中缺乏的東西上,比如新企業可能只需要一頭驢拉的驢車。原本用於建設小屋的資源,比如竹子和繩子,也可以用於新的行業。

  不幸的是,政府的干預阻礙了這種資源再分配。

  「放心,小普,只要有我在,絶不會發生這種事。」巴斯回答說,「告訴他們,我們會出資紓困。我說,你以前不是在那家公司工作過嗎?」

  「是的,議長閣下。我以前是那家公司的總裁。但是我認為這和我們的對話無關。說實話,我很不喜歡你這種影射的說法。」

  「咳,小普,我跟你開玩笑呢。」巴斯繼續說,「好吧。咱們先抬高小屋價格,讓曼尼維持業務,然後我們怎麼讓人們再度開始消費呢?魚從哪兒來?我的意思是,據我所知,漁業部遇到了點兒麻煩。這不就是他們拿著乾草叉在外面示威的原因嗎?」

  「閣下,我們計劃向人們發放新的魚邦儲備券。有了錢,人們就會開始消費了。」

  「太酷了。但是我們去哪兒弄魚呢?我們的技師不是已經沒辦法了嗎?」

  「閣下,中島帝國人向我們做了新的承諾。他們願意用10萬條魚買我們的自來水系統。」

  「等一下。賣掉自來水系統?這會威脅到我們的國家安全!我要是把這樣的東西賣給外國人,島民們肯定饒不了我。不能讓他們向我們提供貸款嗎?」

  經過數月的緊張談判,巴斯的大使終於說服中島帝國的代表,讓他們明白美索尼亞國出於政治上的原因無法出售自來水系統。結果,中島帝國頗不情願地同意了一項10萬條魚的貸款。

  「嘿,漢克。」得知喜訊後巴斯說,「好消息,我們拿到貸款了。只有一個問題,我們拿什麼還貸呢?」

  「閣下,我們只需要再印一堆魚邦儲備券就行了。不過這次,我們要用最好的紙。」

  「嗯,如果他們不接受怎麼辦?不是已經有不少人對我們鈔票的價值說三道四了嗎?就像前幾年的那個查克·小鼓一樣。如果我們發行更多的鈔票,他們不會開始拋售嗎?」

  「幾乎不可能,閣下。你想一想,他們手裡已經有很多鈔票了。如果他們不接受,那些鈔票只會更加貶值。他們現在只能任由我們擺佈。要是情況有變,我們就提醒他們,我們還有‘強魚政策’。」

  「對啊,我都給忘了。有這個政策真好。我們是不是要全面出動,捕更多的魚支撐我們的鈔票?」

  「不是的,閣下。」本·伯南柯插話說,「強魚政策只是說說而已。我們實際上什麼也不用做。我們只需要反覆清楚而大聲地強調‘強魚政策’。另外,你在說這幾個字時,攥緊拳頭敲桌子效果會更好。」

  「太對了,小伯,我在假裝強硬上還是很有天賦的。圓滿完成任務!走,衝浪去!」

  【現實連結】

  繁榮的房市對整個經濟的影響至關重要。在房市繁榮的巔峰時期,房屋的融資、建設和裝修成了美國經濟的中流砥柱。然而,每個人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好運,卻沒注意到未來的損失。

  不僅「炒房者」賺到了大量財富,普通房主們每年也通過「以小換大」貸款獲得數千億美元。如此一來,房產成了免稅的自動提款機。人們用這些錢翻新房屋、度假、上大學以及買車和電子產品,總體生活水平比房屋升值前提高了。

  但是,這些財富不過是海市蜃樓。

  羅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一書中寫道,在1900~2000年這100年的時間裡,美國的房價平均每年上漲3.4%(只比平均通貨膨脹率略高)。這是相當合理的。物價與人們的購買力密切相關,這也是收入和信貸可得性的作用之一。

  然而,1997~2006年,全美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9.4%,漲幅驚人。在此期間,收入卻鮮有提高。那麼人們是如何支付高昂的購房款的呢?這兩個時期的區別在於信貸的多寡。後期美國政府制定了許多政策,貸款利率更低,獲得貸款也更容易。但是信貸不會永遠擴張,最終貸款條件會變得更嚴格。一旦信貸收縮,房價就不可能再升高了。

  所以,房市達到巔峰時,多年來不斷湧入經濟體中的低息貸款停止了。即便在房市開始蕭條之後沒有其他的經濟問題(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沒有了那些自由現金流,經濟也一定會萎縮。為了恢復經濟平衡,經濟衰退不是必需的,卻是必要的。

  但是,當經濟開始收緊時,立法者和經濟學家不僅不認為這一過程是多年來銀根鬆動以及過度消費的結果,反而把它當作問題本身。換句話說,他們錯把解藥當作毒藥。

  小布希和奧巴馬政府一直都鼓勵消費者像房市崩潰之前那樣消費。但是錢從哪兒來?如果失業率上升,收入和房價下降,消費者怎麼會有這麼多錢?

  經濟學家宣稱,如果人們不能消費,政府就應該採取措施幫助他們消費。但是,政府也沒有多少錢。政府所有的就是稅收、貸款和自己印刷的貨幣。稅金和借款只是將私營部門的花銷或投資轉嫁到政府頭上,印製貨幣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政府將新發行的貨幣投入流通領域,必然會抑制老百姓手中所持貨幣的購買力。

  最近一次經濟崩潰之後的幾年,印製貨幣的做法帶來了巨大的貿易逆差,達到了每年一萬億美元。幸運的是,我們依然能夠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大部分債務,當然主要是針對外國買家。但是,美國也採取了更簡單(也更不坦誠)的方式避免損失,即通過美聯儲將相當一部分債務賣給了美國自己。

  但是,美國不會一直擁有這樣的「好運」。最終美國政府只有兩個選擇:拒絶還款(告訴債主美國沒錢,並商議一個解決辦法),或者通貨膨脹(印錢來還債)。任何一個選擇的後果都很嚴重。拒絶還款還有可能徹底清算從頭來過,是相對較好的選擇。不幸的是,雖然通貨膨脹在經濟上影響相對較差,但是在政治上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