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
後記

  故事中,美索尼亞國的結局慘淡,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卻未必是同樣的命運。不幸的是,美國的領導人依舊推行消費計劃,而且數額更加龐大,實際上正是類似的政策引起了金融危機。他們越是執迷不悟,最後的結局就越悲慘。

  雖然用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應對資本主義的失敗這一想法是凱因斯首創的,但是直到艾倫·格林斯潘、喬治·布希、本·伯南克和巴拉克·奧巴馬登上歷史舞台以後,這一思想才開始成為體系。2002年以前,我們從未見過如此龐大的聯邦赤字(現在每年都超過1.5萬億美元),如此大規模地實行超低利率和操控信貸市場也是前所未有的。

  雖然錯誤如此明顯,但美國還是一錯再錯。

  早在2002年,也就是充斥著大量不當投資的互聯網經濟時期,數百億美元的資金湧入了毫無前途的公司,那時經濟本來應該進入一個長期的衰退時期。但是新當選的喬治·布希不希望糟糕的經濟環境影響他連任。所以,他和顧問們選擇了凱因斯主義的解決辦法,政府支出和寬鬆信貸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

  因此,2002~2003年的這場經濟危機是歷史上最輕微的一次。但是,它的代價卻是長期的沉重負擔。這場危機結束時,美國經濟失衡的現象比以前嚴重得多。按理說,這種情況本來不該出現。

  我們期待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結果卻吹起了一個更大的資產泡沫(房市泡沫),只是暫時緩解了互聯網泡沫破裂後的壓力。不斷上漲的房價帶來了很多「好處」,於是人們就誤以為那是經濟健康的明證。但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的強勁勢頭不過是海市蜃樓。

  6年後,下一次危機發生了,但美國仍然沒能從這些錯誤中學到任何東西,這才是真正的悲劇。政客和經濟學家們不僅誤判了2008年經濟危機的起因,還開出了錯誤的藥方,這些錯誤是很危險的。

  金融危機發生數月以來,大家一致認為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監管才會釀成苦果,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政府和美聯儲的責任。結果,不該來的(財政支出和限制性規定)越來越多,該來的(儲蓄和自由企業)越來越少。

  華爾街的領袖們也很不負責任。大銀行在經濟繁榮的那幾年賺取了驚人的利潤,危機來臨之後,它們本應該付出更大的代價。但是銀行家的這些手段都是政府授意的。美國的領導人很不理智地鼓勵購房,抑制儲蓄,還很不理智地鼓勵借貸。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破壞了市場。

  美聯儲、聯邦住房管理局、房利美、房地美(它們一直都是偽裝下的政府機構)以及其他一些機構制定了許多政策。這些政策有利於房屋買賣,消除了制約信貸發放的因素。其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個信貸和房地產泡沫,一個在破裂之前只能繼續膨脹的泡沫。

  人為造成的低利率(使經濟顯得很健康)激活了可調利率的按揭貸款市場,還催生了誘惑利率。誘惑利率使原本高不可攀的房子顯得唾手可得。艾倫·格林斯潘本人也積極鼓勵購房者參與進來。政府機構和政府資助的機構僅僅根據借款人償付誘惑利率的能力就為其擔保,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問題。沒有它們的擔保,大部分按揭貸款銀行都不會提供貸款。

  正如自由市場中的物價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是由貪慾和擔憂這一組對立的情感所支配的。然而,美國政府竭盡所能試圖將擔憂從這一等式中抹去。

  因此,在2008年年初市場的力量正要戳破信貸和房產泡沫的時候,美國政府插手進來繼續吹大這兩個泡沫。美國政府先是援助貝爾斯登和美國國際集團,併為高盛和美國銀行等華爾街公司擔保。然後美國財政部推出了價值7 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購買私營部門不願投入的住房抵押貸款資產。後來,美國政府又救助了為學生提供貸款的沙利美,並基本上接手了整個助學貸款市場。緊接著又救助了底特律的汽車生產商。

  本應倒閉的公司又在政府的支持下站了起來,本應解放出來的資金和勞動力被困在了無效的經濟活動中,無法發揮更高的經濟效益。

  房市泡沫破裂以後,消費者無法再那麼輕鬆地賺錢,於是理智地停止了消費。作為應對,美國政府推出了7 000億美元的巨額刺激計劃。美國政府的這筆開銷,是向美國民眾的後代借來的。靠著這筆錢,現在的美國人不用去過量入為出的拮据生活。

  美國政府拒絶順應市場的力量,不允許嚴格控制過度消費,不允許錯誤投資變現,不允許補充已經枯竭了的儲蓄,不允許為資本投資提供資金,不允許幫助工人從服務業轉移到製造業。如此一來,美國政府實際上是拒絶了良藥,加重了病情。在此過程中,美國把各種各樣的債務都轉化成了政府債務,並且吹起了另一個泡沫,這次的主角是美國國債。

  一旦這一藥方沒能使經濟成功復甦,美聯儲便立刻調製出藥效更強的藥湯,那就是量化寬鬆。第一套方案(QE1)推出後,緊跟著便是第二套方案(QE2)、「扭曲操作」以及第三套方案(QE3),其中第三套方案就是當時人們所知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你沒有成功,就原樣重複一遍。如果還是不管用那就再做一遍,只不過動作幅度更大。如果你覺得這種描述讓你感覺神經錯亂,我想說,你的感覺沒錯!

  不幸的是,這個新泡沫可能會比以往的資產泡沫都要大。這個泡沫終將破裂,必將引起物價和利率飛漲,其破壞力會比互聯網泡沫和房地產泡沫加起來的威力還要大。

  現在懸崖勒馬還為時不晚。美國需要能勇敢地向選民坦白的領導人,也需要能夠為經濟復興付出辛勞的選民。

  多年以來,美國人一直入不敷出,現在他們必須下決心過量入為出的生活。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並任由自由市場的力量發揮作用,他們就能重新平衡經濟,為實實在在的發展打下基礎。

  然而,如果他們選擇寄希望於借貸、印鈔機以及政府承諾的毫無痛苦的解決辦法,那他們都要回到徒手捕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