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2005年10月30日麻薩諸塞州劍橋·紐約的秋日 7

  宛如追悼地區預選賽中波士頓紅襪子隊那過於倉促的敗退——它在同芝加哥白襪子隊進行的「襪子對決」中,連一場也沒贏,賽事結束後一連十多天,新英格蘭連降冷雨。那是入秋以來的第一場淫雨。雨忽強忽弱,彷彿突發奇想,雖有雨住的時候,卻片刻不曾露過爽朗的晴空。天空白始至終為這個地方特有的厚厚灰色雲層緊緊遮覆。好似一個優柔寡斷、狐疑不決的人,那雨磨磨蹭蹭地下了又下,最後終於下定了決心,變成了一場豪雨。從新罕布什爾到麻薩諸塞,許多城鎮遭受水災,公路幹線處處阻塞。我並無連這些也硬要紅襪子承擔道義責任的意思。我恰好因公訪問緬因州的某大學,其時正在新英格蘭地區北部移動,只有從頭到尾在昏暗的雨中駕車的記憶。只要不是隆冬,在這一帶旅行一直是快樂的體驗,這次卻十分遺憾,不太令人振奮。其時算作夏天太晚,距離紅葉的季節又太早。傾盆暴雨競導致租來的汽車雨刷出了點小問題。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於深夜時分回到了劍橋。

  十月九日星期天,一大早就參加了賽跑,這一天也是雨天。這是主辦春季波士頓馬拉松的BAA(波士頓運動協會)每年在這個季節舉行的半程馬拉松。從奮威球場附近的羅伯特·克拉門台競技場出發,越過牙買加湖,在富蘭克林動物園折返,再跑回同一競技場便告完成賽事。今年的參賽者為四千五百人。

  我參加這一賽事,目的是為紐約城市馬拉松作調整,所以使了大約八分的氣力,僅僅在跑最後三公里時奮力拚搏了一下。然而想不使出真力、「適度地」去跑比賽,卻非一件易事。被別的人重重包圍時,即便你不想這麼做,不由得也會發力。跟著眾人一起「預備,跑!」地去賽跑,本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競爭本能卻會不知不覺露出鋒芒來。這種時候得牢牢地把持住,冷靜地去跑。因為我必須將真力裝上飛機,帶去紐約。結果是三小時五十五分,基本是預先設想的成績。在最後的幾公里稍稍踩了一下油門,超越了一百多人,保存好餘力,衝過終點線。這是一個涼意襲人的週日,一直在下細如煙霧的小雨。我胸前貼著號碼,耳聽周圍跑步者的呼吸,奔跑在道路上,真實地感受到:「啊哈,賽跑的季節又來到啦。」。子上腺素流到了全身每個角落。平時總是獨自一人默默地奔跑,體驗一下這種環境會成為良好的刺激,還可以獲得大致的感觸,瞭解正式比賽時應當維持怎樣的節奏來跑前半賽程。後半賽程將會如何,毋庸多言,只能船到橋頭自然直了。

  然而平日練習時,總要定期地跑和半程馬拉松差不多的距離,更長的距離也體驗了好多次,所以比賽好像匆匆忙忙便告結束。咦,這就跑完了麼?固然,以適度的速度跑完半程馬拉松都得累垮的話,全程馬拉松就真成人間地獄了。四周的跑步者幾乎都是白人,女性居多。不知為何,很少見其他膚色的跑步者。

  淫雨霏霏,斷斷續續下個不休,其間也有小小的工作旅行,有一段時間沒能痛痛快快跑步。紐約的賽事即將來臨,不能跑步並不成問題,倒能好好休養。想消除疲勞,休息是最好的辦法。賽事臨近時,情緒便會高漲,不知不覺便跑得過多。可是如果在下雨,「這下無法可想啦」,便會爽快地斷念死心。這是好的一面。

  儘管沒有像模像樣地跑步,膝蓋卻訴起苦叫起痛來。人生中的麻煩大半皆是如此,這疼痛來得極其唐突、毫無先兆。十月十七日,早晨正要走下寓所的樓梯,右膝突如其來地發軟。彎曲到某個角度,膝蓋骨便申訴獨特的疼痛。跟單單的疼痛不同,在某一處,感到不對勁兒,冷不防會使不上力氣。這就是所謂的「膝蓋顫抖」,日語叫作「膝蓋笑」。不扶著欄杆,就下不了樓梯。

  可能是艱苦地積累訓練量時造成的疲勞,隨著氣溫的急劇下降,浮現於表面了。進入十月,暑熱依舊執拗地賴著不走,可是下了一個來星期的雨,給新英格蘭一帶急速地帶來了正式的秋天。不久之前還開著冷氣,可現在寒冷的風掠過街市,縱目可及之處,都化作了晚秋的風景。慌慌張張地將毛衣翻將出來。可能出於我的主觀臆測吧,松鼠們也變了神色,為採集食物四下奔波。每到這鮮明的季節更替時期,身體總會表現出異常,尤其是濕氣與寒冷來臨時,很成問題。年輕時卻不曾有這種情況。

  日日以艱苦訓練為伴的長跑者,膝蓋常常是弱點。據說奔跑時每次腳著地,腿部都要承受三倍於體重的衝擊。而這樣的動作一天恐怕要重複近萬次。雖然其間夾著跑鞋的軟墊,在堅硬的混凝土地面和不妨說蠻橫無理的衝擊之間,膝蓋始終默默無言地忍受著。平時幾乎不去思考這些,但一想,不出問題似乎倒是咄咄怪事了。膝蓋偶爾也想發發牢騷吧:「趾高氣揚地跑步倒也罷了,可總得體諒體諒我呀。萬一弄壞了,就無可替代呀。」

  上一次認認真真地考慮膝蓋的事,究竟是什麼時候?這麼一想,便覺得頗對不起膝蓋。誠如所言,趾高也罷氣揚也罷,候補要多少有多少,膝蓋卻是無可替代。只能同現下擁有的膝蓋終生相伴,因此必須珍重之,善待之。

  值得慶幸,作為一個跑步者,我還不曾遇到重大的身體故障,也不曾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退出比賽,更沒有中途棄權。以前也幾度感到右膝(一準是右側)不對勁,而每次都設法安撫與平息下來。這次恐怕也無傷大體吧,我努力這麼想。然而上了床,不安仍久久不肯離去。事已至此,假使不能出場參賽,如何是好呢?難道是訓練的編排上出錯了麼?是舒展運動做得不夠麼?是上次的半程馬拉松最後跑得過於用力了麼?諸如此類的事在腦子裡倒海翻江,久久無法入睡。屋外,風發出寒冷而嚴厲的呼嘯。

  第二天醒來,洗好臉喝完咖啡,我嘗試著走下寓所的樓梯。手放在扶手上,意念集中於右膝,戰戰兢兢地順著樓梯向下走。我發現膝蓋內側殘留著些許不適,暗示疼痛的位置就在那裡,但是昨天那種令人震愕的銳利痛感沒有了。我試著再一次上下樓梯。這次速度接近平常,下了四層樓梯,再上去。嘗試了各種走法,還將腿彎曲成各種角度。沒有聽到關節那不祥的嘎吱聲,我略略鬆了口氣。

  這話跟跑步無關:我在劍橋的日常生活怎麼也不能順當安定下來。我居住的寓所大樓正在大改裝,電鑽和砂輪一天到晚轟鳴不已。四樓的窗外,施工的人來來往往。施工從早上七點半還有些昏暗的時候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半。上一層的陽台防水工程不得法,房間裡漏水嚴重,水甚至會滴落到床上來。家裡所有的容器來了個總動員,去接天花板上漏下的雨水還不夠,還得滿房間嚴嚴實實鋪上舊報紙。加之鍋爐突然發生故障,熱水和暖氣供應全停止了。不單如此,走廊裡的火災報警傳感器似乎出了麻煩,警報沒完沒了地嗚嗚亂響。每天都摁下葫蘆起來瓢,熱鬧非凡。

  我寓居的公寓位於哈佛廣場附近,徒步便可以到大學的辦公室,就便利性而言無可挑剔。碰巧撞上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是我運氣欠佳,不能一味地發牢騷。積下了許多非做不可的工作,馬拉松也迫在眉睫了。

  至少,膝蓋的麻煩似乎平息了下去。怎麼說也是個好消息。要儘可能地將目光投向好的一面。還有一個好消息。

  十月六日麻省理工學院的朗讀會十分成功,也許當說過於成功。學校為我準備了一個可以容納四百五十人的大教室,卻湧來了大約一千七百人,無奈只得請大多數人回去。甚至連大學警衛都得出動,負責維持秩序。由於這一混亂,開始時刻被推遲,加之空調裝置失靈,而那天熱得讓人想起了盛夏,座無虛席的教室裡,人人大汗淋漓。

  「謝謝諸位特意趕來聽我的朗讀。早知道會來這麼多人,乾脆借用奮威公園得了。」我以這樣的開場白開始了發言。因為暑熱和故障,大家都焦躁不安,有必要逗大家笑一笑。我脫去了上衣,穿了件T恤衫發言。聽眾幾乎全是學生,反應非常之好。我也罷他們也罷,自始至終心情舒暢地將話題演繹下來。如此多的年輕人關注我的小說,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還有一個。司各特·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翻澤也進展順利。第一稿已告完成,正在著手第二稿,即對第一稿進行細微修改。一行一行細心地重新審讀,加以修改,譯文漸漸變得流暢起來,可以感覺到菲茨傑拉德文章的原汁原味,正在更加自然地被置換為日語。如今還煞有介事地說這種話,頗讓我難為情:這真是一部精彩的小說,百讀不厭,滿溢著文學的深厚滋養,每次閱讀都有新的發現,都有新的感動之處。一個年僅二十九歲的作家,怎麼能夠如此銳利、公正、溫情地看透這個世界的實相呢?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呢?越是思考,越是閱讀,越覺得不可思議。

  十月二十日,由於下雨和腿部的不適而停跑了四天,這天重新開跑。下午,待到氣溫稍稍上升,我穿得暖暖的,試著在外邊慢慢跑了四十來分鐘。值得慶幸的是膝蓋未感到異常。一開始我徐徐地輕跑了幾步,一面觀察情況,一面緩慢地提升速度。沒關係。腳部、膝蓋還有腳後跟,眼下都活動自如,沒有問題。我鬆了一口氣。不管怎樣,能夠出場參賽、跑完全程,比什麼都重要。堅持跑到終點,中途不停下來步行,再就是享受比賽。這三者,依照順序,便是我的目標。

  晴朗的日子持續了三天,托其福,屋頂的防水工程終於宣告完結。擔任監工的達維德,一位來自瑞士的高個兒青年,曾經仰望著天空,表情憂鬱地嘆道:「有個三天好天氣,防水工程就能完成啦……」晴天剛好持續了三天。這下無須擔心漏雨了。供水鍋爐也修理完畢,熱水順暢地流淌出來。終於洗上熱水澡了。地下室因鍋爐施工而被封閉的狀況也得以消除,洗衣機烘乾機都可以使用了。從明天起,室內暖氣也將恢復供應。曾經狼狽不堪的H子,似乎事事都在朝好的方向轉化,包括膝蓋的狀態。

  十月二十七日。今天終於能夠毫無不適地使出八分力氣跑步。昨天還殘存一縷不祥之感,而今晨就能同平常一樣練習了。我跑了五十來分鐘,最後十分鐘還放開手腳衝刺了一番。我想像這就是正式比賽,而我跑進了中央公園,終點就近在眼前,假想著這樣的場景加速猛跑。沒有任何問題。雙腳奮力蹬踏路面,膝蓋伸得筆直。危機大概已經安然度過。

  四周變得相當寒冷。滿街堆著萬聖節用的南瓜。清晨,沿河的道路灑滿了五彩斑斕的落葉。晨跑時,手套已經成了必需品。

  十月二十九H,賽事一週之前。自早晨開始,星星點點地飄舞起小雪,正午過後,正式變成了一場大雪。不久之前還彷彿夏天一般呢!我暗自驚嘆。站在大學辦公室的窗前,我眺望濕漉漉的雪片漫天飛舞。身體狀況不賴。練得疲勞不堪時,雙腿沉重,連走起路來都東倒西歪,而最近跑步時卻感覺步態輕盈。我明白自己大約巧妙地擺脫了疲勞。奔跑時,也會生出「還想再跑下去」的心情。

  儘管如此,不安還是不肯遁去。那曾在眼前一閃而過的陰影,莫非煙消霧散了麼?它不會仍然潛伏在我的體內,靜靜地等待出擊的時機麼,就像一個躲藏在看不到的地方屏息縮肩、等待著人睡熟的高明盜賊一樣?我凝神注目,試著窺視身體內部,企圖看清存在於彼的東西是什麼形態。然而如同我們好似迷宮的意識,我們的身體也是一個迷宮,處處是黑暗,處處有死角,處處有著無言的啟示,處處有兩意性在等候著我們。

  我手中所持的,僅僅是經驗和本能。經驗教給我:「該做的都做了,怎麼胡思亂想也於事無補,只有坐待那一天的到來。」本能告訴我的只有一句話:「想像!」我閉起眼睛,想像自己從布魯克林,從哈林區到中央街區,和幾萬名跑者一起跑過紐約街頭的情形;自己越過好幾座巨大的鋼鐵吊橋的景象;沿著熱鬧的中央公園南端,邊跑邊接近終點時的心情;跑完比賽之後去就餐的、賓館附近那家古色古香的牛排店。我不再凝神注視黑暗的顏色,不再側耳傾聽沉默的聲音了。

  蘭登公司負責我的書的麗絲,給我發來了一份Email,說她也將參加紐約城市馬拉松賽跑。這是她首次跑全程馬拉松。我回覆道:「享受賽跑!」(Have a good time!)是的,馬拉松賽跑,只有享受它才有意義。如若不是一種享受,何以有好幾萬人來跑這四十二公里的賽程呢?

  我再度確認了中央公園南端賓館的預約,預購了波士頓至紐約的機票,將穿慣的運動衫褲和穿熟了的慢跑鞋塞進健身袋。接下來唯有好好養息身體,靜靜地等待比賽當日了。一心祈禱那天是好天氣,是個出奇美麗的秋日。

  每次去跑紐約城市馬拉松而造訪那座城市(這次好像是第四次吧),我腦中都會晌起那支瓦農·杜克(Vernon Duke)作曲的灑脫而美麗的歌謠——《紐約的秋日》(Autumn in New York)。兩手空空的夢想家們,注定為這奇異的土地嘆息。這便是紐約的秋日,我喜愛再次生活在這裡。Dreamers with empty hands, May sigh for exotic lands. It'S autumn in New York, It'S good to live again.

  十一月的紐約實在是一個魅力十足的城市。空氣彷彿打定了主意,澄靜而晴朗。中央公園的樹木開始染成金黃色。天空高不可測,高樓大廈的玻璃奢華地反射著陽光。從一個街區到另一個街區,似乎可以無窮無盡地一直走到永遠。伯格道夫·古德曼百貨店的櫥窗裡,展示著高雅的羊絨大衣。街角飄漾著烤椒鹽卷餅的香味。

  賽事當天,是一面用雙足跑過紐約的秋日,跑過那「奇異的土地」,一面盡情地體味它呢?還是毫無餘裕可言呢?還沒有開跑,我無從得知。這,才是馬拉松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