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不怕念起·初生劫(2)

  「你讓朕想起了一個人,」皇姑祖母的聲音在頭頂響起,夾帶著幾分疲累,「七八年前,她也是如此跪在這裡為朕的兒子求情,過了這麼多年,依舊每逢臘月就告病,提醒著朕當年的喪子之痛。」

  我只跪地聽著,不敢抬頭,亦不敢回話。皇姑祖母說的竟是婉兒。

  「永安,抬起頭看朕。」皇姑祖母命令道。

  我抬頭看她,那雙描繪的極冷冽的眼中,沒有笑意亦沒有怒意:「半年前鳳陽門一事,你不惜冒死去阻攔隆基,今日你更跪地為他的兄弟求情,難道朕這幾個兒孫裡,你竟看上了一個小你三歲的?」

  一句話,恍如驚雷,震得我答不上話。我本以為我思慮的足到,連婉兒也不曾知那件事,如今才真算是明白,在這大明宮中,沒有皇姑祖母看不到聽不到的。

  我又一磕頭,道:「鳳陽門一事永安假傳諭旨,求皇姑祖母降罪。」

  皇上看了我片刻,道:「朕若想降罪,就不會留你到今日。」她說完,站起身向殿外走去,韋團兒忙跟了上去,留了一地跪著的人。

  熏香仍蔓延著,我亦是跪在龍椅一側,不敢去看那幾個人的神情。

  待婉兒來時,已過了數個時辰。

  她走入殿內仍是神色倦倦,對李成器等人行禮道:「皇上此時正在見狄仁傑,幾位郡王先回東宮吧。」她說完忙走向我,沒說話,伸手把我扶了起來。

  我雙腿早已跪的沒了知覺,見李隆基目光灼灼地盯著我,忙側頭避開。皇姑祖母的話很明顯,李隆基在幾個兒孫中頗得她歡心,又非太子長子,與帝位相去甚遠,自然是個安身保命的依靠。可難道在她眼中,我真就算計了一個十歲的少年?

  婉兒始終拿帕子掩著口,輕聲咳嗽著,直到把我帶到她住處才停了聲。

  「你這一跪,算是把我也牽連了,」婉兒笑笑,拍了拍臥榻,道,「坐過來,我和你說幾句話。」我走過去坐下,膝蓋疼得不禁抽了口冷氣。

  「我十七歲時也如你一樣,為了李家人跪在了同一個地方,」婉兒輕聲道,「今日瞧見你,才真覺得當時真是傻,那是她嫡親的兒子,她都能起了殺意,添我一個又何妨?本以為那一跪哪怕能讓皇上多想上一刻也好,就有迴旋的機會,可不料卻是火上澆油。」

  我靜看著她,她隨手倒了杯茶,遞給我,道:「你皇姑祖母本就多疑,若讓她知道身邊人也被拉攏,甚至不惜以命相保,豈不更讓她忌憚?」

  她說的不假,亦是針針見血,方才我情急下也想著能讓皇上哪怕多猶豫一下,記起那是自己的嫡親的孫兒,說不定還有迴旋的餘地,卻忘了我是姓武的人。

  「不過,凡入來俊臣大牢之人,見了刑具已去了半條命,又何況是被審訊?」婉兒嘆氣,道,「若他還活著,也許我還會如你一般,心中人若是被釘住手腳,砸腦取髓,怕也僅有皇上那般的女人才能泰然自若。」

  我聽她一句句說著他,心中隱隱猜到了一個人。七八年前,我尚是幾歲的孩童,而婉兒也不過十六七歲,護著的不論是李弘還是李賢,都最終是個慘淡的往事。

  我猶豫了一下,才道:「皇姑祖母為何今日不當場治罪?」

  我不信憑著當年的婉兒的記憶,或是如今我這一跪能讓她改變心意,畢竟不是砸碎了碗碟,而是要篡謀帝位。狄仁傑謀逆一案定是到了我們都不知曉的地步,而這才是真正主導皇上沒有追究的原因。

  婉兒側頭看我,道:「你是想問我,狄仁傑的謀逆一案到底如何了,對不對?」我點點頭,等著她揭開這隱秘,婉兒撐著頭看我,道:「此案我也不知情,是你叔父武承嗣親自和來俊臣審理的,不過方才皇上既然已宣狄仁傑入宮,十有八九是要赦了。」

  我豁然開朗,皇姑祖母不過是要探一探那幾個郡王,其實早有決斷在心。她還是在試探,永平郡王在太初宮雪地所跪的一夜沒有任何好轉,自鳳陽門起,抑或自我入宮前,還是根本就從李賢死,李顯流放起,太子及諸位郡王就已成為她最不信任的人。

  婉兒笑著看我,等著我將所有都想明白,才道:「不過你這一跪也好,將皇上對你鳳陽門一事的疑心揭了開,否則你不知她的心思,我始終被蒙在鼓裡,而僅有她一人帶著那疑心始終觀察你的舉動,我光是想想就後怕。」

  我尷尬笑笑:「這一跪,算是落下了算計的名聲了,被算計的還是十歲的臨淄郡王。」

  婉兒自倒了杯茶,坐起來,認真道:「這樣才好。這宮裡誰不在算計?能讓皇上看得到你的算計,她才會放心,那些看不到的才是她最忌憚的,」她喝了一口茶,嘆道,「永平郡王若是有一兩點錯處就好了,也就不會做了眾矢之的。」

  我被這一句句話浸的冰涼,沒有答話。

  太子長子本就是眾矢之的,有錯便是死,無錯也是藏著禍心。

  「抱歉,」我道,「此事也牽連到了你。」

  「我隨口抱怨的話,你不必當真,」婉兒吹著杯中茶葉,笑道,「方才皇上的確大發雷霆,說我每逢臘月他的祭日就告假,這麼多年還放不下心中怨氣。我是放不下,放下了有什麼好,皇上肯定又會想,這麼大的事情怎麼就輕易放下了呢,肯定暗中還在恨著。」

  我倚靠在她身邊,手揉著膝蓋出神。

  當年入宮前心中的悸動仍在,皇姑祖母像是兒時的一個傳說,身為女子登上帝位,將武家帶入了無上尊崇的大明宮,與李家比肩,這是何等厲害的人。今時今日在皇姑祖母身側才知道,那是用一個個仇恨和鮮血換來的。謀逆帝位,這個罪名曾有多少人擔過?都是最親近的人。

  「臘月一過,你就十三歲了,」婉兒捂著茶杯,道,「尋個機會出宮吧,雖然我捨不得你,卻想讓你遠一些。」

  我沒應聲,和她都沉默下來。

  婉兒住的地方挨著韋團兒,我本想避開那處,卻沒料一出門就撞見了個女人在和韋團兒說話,她穿著件月青色寬袖對襟衫,臂間斜斜搭著鵝黃披帛,襯得眉目祥和可親,宛如水墨中走出的人。

  我隱隱聽見二人說什麼納妾室的話,正便想自另一側離開,豈料她聽見聲音回了頭,竟是太子妃。我只在入宮那一年的正月見過她一次,之後她始終告病未露面,皇姑祖母顯是對這兒媳並不上心,只偶爾與太子閒話時提上一兩句而已。

  而如今,我看著她那張與永平郡王有五六分相似的臉,竟不覺有些慌亂,忙行禮道:「太子妃。」她輕點了點頭,看了一眼韋團兒,韋團兒忙笑道:「這是永安郡主。」

  太子妃柔和看著我,眼中閃閃爍爍的添了幾分暖意:「起來吧,還是入宮那年見得,這一晃就快三年了,模樣倒有些不一樣了。」我起身,道:「剛才天暗,一時沒看出來,還請太子妃恕罪。」

  太子妃笑看我,道:「沒有那麼多禮,」她側頭對韋團兒,道,「總聽說母皇很喜歡這個侄孫兒,可曾有賜婚的意思了?」韋團兒搖頭,回話,道:「今日還提起過,小郡主面皮薄,給搪塞過去了。」

  我聽她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似是極相熟,卻不像婉兒說得那麼微妙。細細想方才出門隱隱聽到的話,難道是太子改了主意,亦或是太子妃想要成人之美?那納妾的話想必說得就是韋團兒了。

  太子妃似乎並不知方才蓬萊殿中的驚魂一幕,只笑了兩聲道:「多乖順的孩子,本宮倒是看著喜歡。」韋團兒看了我一眼,陪笑道:「幾個郡王都可娶妻了,太子妃若是喜歡,不妨在皇上那處說上兩句,皇上必會成全的。」太子妃笑著看我,沒接話。

  我聽得有些無措,卻不敢貿然告退,最後還是太子妃點了點頭,讓我走了。

  那日後,皇姑祖母恍如無事一般,只偶爾提起狄仁傑已被貶為彭澤令,竟和我談論起一年多前那拜相的宴席。我謹慎回著話,偶爾能自皇姑祖母的眼中看到些遺憾,叔父武承嗣屢屢進言要誅殺,她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並直言不再提及此案。

  皇姑祖母心境好時,還會問些我前兩個月收的瓊花果實,笑顏我若是來年能種出新苗,便留在宮中御花園,專守著瓊花也好。

  我每聽到她說來年,就總記起婉兒的話,若要出宮並不難,只要父王來求皇姑祖母也不會強留,可是,我卻不願再深想下去。

  大明宮中雨雪始終未停,待到正月初二終是來了一場大雪。

  宜平邊仔細替我系好袍帔,戴好風帽,邊道:「上官姑娘昨日深夜遣人來傳話,說她今日會早些到嘉豫殿,讓郡主自行去就好。」我嗯了一聲,道:「什麼時辰來的?」我昨晚睡得極晚,她竟更晚?

  「丑時三刻,」宜平想了下,道,「好在我睡得不實。」我愣了一下,不解婉兒為何深夜來遣人傳話:「還說什麼了嗎?」宜平搖頭,道:「沒了,就囑咐郡主,今日是各宮人賀年的日子,千萬別去晚了。」

  我點點頭,總覺有什麼,看了一眼白茫的窗外,卻又想不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