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
唯恐覺遲·心不繫身(3)

  聖歷二年四月十八日,皇祖母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等為誓文,告天地於明堂,永不相負,銘之鐵卷,藏於史館。

  這一月,還有件事傳遍了洛陽城,而此事恰緣起於我。臨淄王府像是個克子之地,先有王妃小產,月初劉氏又重蹈覆轍,當年一事尚未淡化,再添上這樁新事,傳來傳去的也就成了我善妒的結果。

  「鐵卷不過死物,皇上竟想以此為牽制,讓李家武家永不相負,」父王笑著搖頭,「你皇祖母果真是老了,她在位這麼多年,最防的就是人心,如今卻如此輕信人心。」

  我抱著永惠,她小手指著桌上的酥山,我替她夾過一塊,捏了小塊放進那小嘴中,隨口道:「拋開皇位之爭,說不定是好事。突厥起兵是借由李家政權旁落,打著助李皇一族的旗號。這鐵卷一出,昭告天下李武永世不負,突厥可汗也就沒了名正言順的由頭,說不定會助狄仁傑一臂之力,連戰連勝。」永惠撇嘴,眨了眨眼,我笑著又給她掰了半塊。

  父王看著我們,嘆了聲,道:「你若如此喜歡孩子,倒不如給自己添一個。」我手頓了下,沒答話。

  父王又道:「為父本以為李隆基連著納妾,對你不大上心思,這半月來聽入耳中的,卻儘是他為你抱怨病後臉色淺白,廣集天下胭脂,為你生辰賀禮,親入宮討要銀匠造飾的傳聞。」

  我替永惠抹去嘴角碎渣,苦笑道,「那是他極擅揣度聖意,皇祖母命李家武家對天盟誓,永世不負,他便對我恩寵有加,豈不是正合了皇祖母的意?」

  「永安,」父王放了筷,看我道,「前日皇上曾問起,是否要宮中御醫開幾個方子。臨淄郡王如此恩寵有加,你入府三年卻始終沒動靜,連太子妃都曾明著問起,更別說背後聽不到的那些閒言碎語。」我重複道:「太子妃?」

  父王面色微沉,點了點頭。

  韋氏竟然當面問起此事,究竟何意?婉兒與她也是相較深厚,莫非是說了什麼?我心中一下下跳著,盯著茶杯發怔,這半年風平浪靜,竟忘了那始終不大出聲的太子和太子妃,若是他們有意做什麼,難道會牽出陳年舊事?

  面上忽被人拍了下,回過神時,永惠正眯眯笑著看我,依依呀呀地說著:「姐姐,姐姐。」我對她笑了下,遞給身側夏至,示意她屏退下人。

  待內室無人時,我才看著父王,猶豫道:「皇上可提過壽春郡王?」父王若有所思看我,道:「壽春郡王多年無子,難道是因你而起?」我心頭泛苦,相王長子無子嗣,對太子那一脈來說並非是壞事,其中或是還有更多緣由,但照李隆基的話來看,與我也脫不了關係。

  父王看我沉默著,搖了搖頭,嘆了口氣:「無人提起,眾人皆避諱此事。永安,你既已嫁入臨淄王府,此事不能再想了。」

  我又何嘗不知。這幾年維持的詭異關係,都不過是我和他的一念堅持,其實早已塵埃落定之事,我卻不願看清。當年一口自應下狄公的話,卻未料到做時竟有如此難。

  忽然,門口傳來請安的聲音,我轉頭看去,李隆基正邁入門內,他邊走邊對父王笑道:「岳丈大人來了,怎麼也不遣人傳句話?」父王忙起身,兩人相對著說了兩句,才各自落座,夏至已抱著永惠走到我身側。

  李隆基打量我一眼,軟聲道:「臉色還是不好,藥喝了嗎?」我嗯了聲,舉杯喝茶,有意避開他的話。他也沒再問,又轉頭去和父王說了些面上的話,大意不過都是遙祝狄仁傑凱旋而歸,大敗突厥什麼的。

  過了會兒,父王將永惠帶走了,他掃了眼桌上菜,道:「看你們也沒吃什麼,我正餓了,夏至,去備一副新碗筷。」夏至行禮退下,我忙叫住她,對李隆基道:「這是殘羹冷菜,怎麼能讓你吃,你若要想吃什麼,就讓下人換新菜。」

  他訝然看我,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你終於肯和我說話了。」我吩咐夏至換下殘羹冷菜,又囑咐她去要些李隆基平日愛吃的,待她出了門,才看向李隆基:「洛陽城中早已是你為博紅顏一笑的傳聞,我若不做出琴瑟相諧的樣子,就枉費了你一番心思。」

  他伸手拿起的玉筷,撥弄著眼前的魚,我看著他的側臉,眼前疊著一個個影子,七八歲的孩童,十二三歲的少年,到如今已身形修長,眉目內斂的人。他一直在變,謀權算計卻從未有半點隱瞞,自始至終都是坦白的,包括他對帝位的心思。

  我開口道:「你若想做太宗皇帝,我會幫你,但我不會是文德皇后,當然,也不會是皇祖母。」他靜看了我會兒,道:「永安,你在說什麼?」我盯著他,道:「除非取得帝位,否則任何人座上那個位置,你們這一脈都是最危險的。所以你若有心,我雖做不到運籌帷幄,卻能錦上添花。」

  他眼色清澄,卻有著熠熠光彩,「你願意留在我身邊了,是嗎?」

  我點點頭,道:「是。」他與我對視良久才道:「你若不願——」我打斷他道:「安排我見一次壽春郡王,我有話和他說。」他啞然看我,過了會兒才苦笑道:「其實你不用通過我,告訴夏至,她自然會給你安排。」

  我愣了下,他又道:「夏至是大哥的人,他放在你身邊自然會告訴我,這也是我默許的。夏至很聰明,又是大哥的心腹,若遇到危及性命之事,總會幫到你,」他夾了塊魚,放在嘴裡細吃著,過了片刻才吐出刺,道,「永安,這些年明著暗著,你與大哥見面,我何曾攔過?」

  我避開他的視線,看著下人們換上新菜,沒再說話。

  見面的地方本是在府外,我拒絕了,只說在李隆基書房就好。

  當我入門時,屋內只有他一個人,臨窗而立,日光透過木窗的格子,在他身上打下斑駁錯落的光影。我靜立在門口,恍如回到了當年在大明宮那一次偶遇,若沒有那一次尋駱賓王的書卷,我不會在宜都房內遇到他,也自然不會因婉兒的忽然而至,與他一路走下來。

  他聽到聲響,回頭看我,笑了下,道:「身子好了嗎?」我點點頭,走到他身側,道:「差不多了,有沈秋的方子,怕是死人也能救回來。」他道:「沈秋總感嘆你對他言語刻薄,今日聽來,倒是他誤會了,沒想到你對他竟有如此信心。」

  我笑看他,道:「他連挖心剖腹的人都能救回來,我怎會對他的醫術沒信心。我以為他自來喜歡與人拌嘴,沒想到背後竟如此說我。」他搖頭一嘆,道:「他就是這樣的性情,無需太當真。」

  提起當年事,那夜竟還是如此清晰。

  看著塌上的人滿身鮮血,沈秋亦是雙手血淋淋地將五臟歸位,縫合傷口,我卻只能立在皇祖母身側,焦心等待。一直以來,我所做的都是抱有希望,等待著相守那一日,可若要比肩而立,困難重重,我不願再做一個無能為力的人。

  我抬頭看他,道:「與元氏成婚三年,府中姬妾也有不少,始終無所出,皇祖母可曾問過?」他看看我,又去看窗外,過了會兒才道:「問過,但沒有太多話,我是相王長子,若無所出也稱不上壞事。」

  此時此刻並非壞事,誰能猜到日後會如何?就像李隆基待我,當初為了拉攏太原王氏而有意冷落,如今應了鐵卷盟誓,便要立刻恩寵有加,所有有一切都不過是在揣度皇上的心思。

  我欲要再勸時,他已笑著轉身,道:「永安,不必再說此事,若要保住父兄性命只能拿回這天下山河,皇位之爭歷來是成王敗寇,我不希望有更多人成為這其中的牽絆。今時今日,無論你做何選擇,我都不會說什麼,這麼多年,你我之間有太多事情,早非尋常兒女之情,」他看了我會兒,溫聲道:「若有一日落敗,自我這處,不會再有後人夾在皇位爭鬥中,也算是幸事。若有幸取這天下,我希望是你的孩子承繼皇位,無論孩子的父親是誰。」

  我心裡一酸,看著只有兩步之遙的他,再難說出話。

  他早已明白,我今日見他真正想要說的話,亦或是他早已做了選擇。無論我是接受現在的身份,亦或是堅持越走越遠的情分,他都早做了選擇。

  我低頭,行禮道:「王爺既已明白,妾身就此告退了。」

  年少時那一卷殘紙,他所說的不負,我已看到。我想說的,也許日後再沒有機會說出,但已不再重要,無論我站在誰的身邊,歷經日後的血雨腥風,都是和他同樣的目的。保住父兄性命,拿回這天下河山。

  既已執手,此生已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