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無相

  待那一隊禁軍走過,那人低了低身,越過橫欄向西南而去。東方略隔著兩丈遠,慢慢跟著他。缺月疏桐,漏斷人定。他穿簷走壁,靈活地躲過宮中夜哨守衛,直奔昭陽殿,皇帝的寢宮。

  宮階前站著侍衛,那人並不上去,只抽身往殿側的耳房去,扭上低矮的瓦簷,潛行幾步,揭開幾片琉璃瓦,鑽了下去。東方等了一等,才依著他行跡也跳上那房頂,原來那幾片琉璃瓦下竟是一個一尺見方的空洞。

  東方屏息探了探,沿那空洞緩緩滑下去,轉過一道耳門,就是承鑠的寢室。也許是這寢室過於高大空曠,室內燭火閃耀,卻掩不住空洞昏暗的感覺。東方藏身一道影壁之後,露出半臉向室內看去,卻見那個黑衣人肅立承鑠床前,站得筆直,悄無聲息。手卻握了拳,微微發抖。

  東方收回身來,心中忽然有些了悟。只聽承鑠「啊」的一聲,「你是誰?」遷延喘息道:「你……你,你是……是你。」語調明顯地驚疑。

  那人聲音沙啞粗礪,沉沉答道:「你還認得我,承鑠。」他直呼其名,音色悲辛。

  承鑠呼吸急促,似掙扎要起來,道:「你是鬼……」

  「哈哈哈」,黑衣低聲笑道:「我不是鬼,你的鴆毒沒能殺得死我,我今日特來看你死。」憑空的有風,拂得燭火微微搖晃,映著他的音聲暗影,如同帶來了滿室魑魅魍魎。

  「不,不可能,你怎麼活著?」承鑠的聲音靜了下來。

  「你想知道?有一個人救下了我。這人原希望我可以給他的才識找到用武之地,可惜我沒聽他的話被你所害。他雖救了我,卻又轉投朝廷。然而,這些年來你待他如巫師神棍。他對你一失望,只好送點迷藥給你。」黑衣帶著幾分惡毒的快意。

  承鑠緩緩道:「原來背後的人是你。」他頓了一頓,「水鏡心術不正,雖有才識我也斷不會委以重任。你三人倒是宜乎為伍。」

  黑衣一步步靠近,「你現在的樣子真讓我高興。我做夢都想看見你這樣,我是慢慢掐死你好呢?還是捂死你好?」

  「唉,都不好。」東方不合時宜地接了一句。

  黑衣猝然回頭,東方從影壁後出來,閒閒地拾了銀挑子,剔了剔身側合葉盞裡的燈蕊。他站的角落亮了亮。

  黑衣沙啞道:「還沒來得及找你,你倒找上我了。」

  東方笑道:「倒不是找上你,是一不小心遇見了才跟來的。」

  「你上半夜和誰睡著,還想不想鴛夢重圓了?」

  東方不料承錦之事都被他發現,索性玩笑道:「不論和誰睡著,總好過和你睡著。你這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自己看著嚇不死,又何必半夜出來嚇人。」

  黑衣怒道:「你只管貧舌吧,先前因你在才沒下得了手,現在回去只怕都找不著人了。」

  東方神情一肅,皺眉道:「你們當真就想不出什麼好法子麼?怎的總向女人下手。你這個妹妹並不曾害過你,何苦六親不認!」

  「哈哈,六親,你問問他!」黑衣橫臂一指,對承鑠道:「當日將那鴆毒灌進我口中時,可認了六親?!」他突然反應過來,轉向東方:「你知道我是誰?」

  東方嘆道:「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廢太子承銘,他們的大哥。沒想到你還活著。」

  黑衣眼神一凜,「東方,這原是我們家事,並不與你相干。十三妹妹我著人帶走了,你少管閒事,我也不會為難她。」

  東方神色不改,話裡卻帶了狠勁:「你若要我不管你的事原也簡單,可你不該威脅我,更不該用承錦來威脅我!」

  氣氛隱約緊張,東方已打算動手。一直沒有說話的承鑠此時突然道:「殺了他吧。」

  東方一愣,未及動手,承鑠床帷之後白光一閃,不知是怎樣快的身手,一個青衣人影一晃,承銘的身子便一歪倒地,頭顱滾了開去。那人站定收劍,正是東方上次夜裡回來求見時見過的執事大太監。此刻他凝若石雕,仍然面無表情地看著東方。

  東方在他目光之下竟不自覺地攥緊了拳。承鑠喘息兩下,淡淡道:「出去吧。」那大太監對承鑠恭了恭身,退了下去。東方才漸漸放下駭然之意,卻說不上話來。

  承鑠看著那頭顱,喃喃道:「當初還是太手軟,沒有砍了你的頭……」一時似氣力不接,又似病痛難耐,輾轉道:「東方,你也去吧。」說完,翻了個身,也不再看東方。

  東方應了一聲,只覺他雖病臥於榻,卻仍然令人生畏。承鑠從來不多說話,尤其在他知道你有那個悟性明白他的意思的時候。他方才果斷下令殺人,打斷了兩人的對話,即使承錦果然被抓走了,東方如今也問不出所以然來了。

  東方自認不是個善良之人,卻也做不到這般狠烈。他上前抱起承銘的屍首頭顱出了寢殿。那個大太監冷冷地站在門外。東方也不看他,將屍首放到階下石台邊,縱身奔向承錦寢宮。床帳被縟依舊,甚至還帶著些許的溫度﹔人,卻不在了。

  東方回到承鑠寢宮外,擎了燭火來,細細地將承銘的屍身搜了一遍,什麼也沒有,只內衣裡襯裡用一塊黃布包著一塊龍形玉珮。玉珮是皇家之物,黃布卻是尋常粗布,邊角上有幾道硃砂痕,不知何意。

  天色將明時,承鑠病情轉重,急召東方問話。東方也猜著八九分。本來立嗣君是皇帝一人說了算,可如今承鑠只能倚重五王,若是承鐸不認這個侄子,未免會生出事來。東方便將立允寧的說法委婉地提了一提。

  承鑠也未反對,遣人急召了六部尚書來寢宮,頒下一道詔書:「立三皇子允寧為嗣,繼皇帝位﹔敕靖遠親王承鐸輔政﹔皇后賢良德儉,為朕良配,不可暫離,殉葬。」此詔書就,承鑠迴光返照一般,竟坐了起來,親手交給東方道:「往後之事便都托給五弟了。你替我告訴他,朕知他性情落拓,不事俗務。他既是朕親兄弟,就當是為朕分憂,為國效勞吧。」

  東方應下。又挨了一個時辰,承鑠撒手人寰。皇宮九門之內盡皆掛素,一切人等服孝。東方說晦日星在天,此日行喪於國運有損,只令禮部準備,暫緩一日發喪。調了趙隼的兩千親隨人馬代替了皇宮禁軍守衛,任何人不得外通消息。

  宮中上下見到這般架勢,都不知他意欲何為,心下忐忑。東方卻密行到了蕭墨府上,拿出那龍形玉珮和包裹的黃布與蕭墨看。蕭墨查看良久,道:「龍佩無甚特別,倒是這塊布,較為殊異。」

  東方急道:「你有話就說,我只有一天時間去找她。」

  蕭墨道:「這塊布乃是無相寺的經幡。」

  「你不會看錯吧?」

  「我曾給寺裡畫過壁畫,寺中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不會錯。」

  東方沒有二話,牽了馬與蕭墨同騎而去。無相寺雖在城中,卻是清泉出山,俗世流雅。及到寺外,蕭墨又道:「我想挾持公主之事不可明目張膽,正殿前後必無異樣。無相寺碑林之下有一秘道,直通禪堂,或許那裡有些線索。」

  東方一驚之下,倒沉靜下來,細詳蕭墨之言,道:「既是密道,你如何知道?」

  蕭墨瞭然道:「無相寺主持是我父親的密友。當初我將公主救出,送去燕州,便是借由這條秘道,不然怎能躲過禁軍的守衛。」

  東方一時只覺在朝在野都臥虎藏龍,當下也不多說,跟了他策馬至寺後碑林。

  從浮屠塔下進入一個狹道,向寺內行約百步,道內空洞,東方便聽見了些微聲響。他們循聲而去時,便見秘道斗室地上坐著一個人,長髮曳地,倚在牆上似無知覺。東方叫道:「承錦!」身後一人冷冷道:「你竟找到這裡來了。」

  東方驀然回頭,身後站著的,正是這一個多月尋覓不到的水鏡。兩人對立,忽然都不知從何開口。水鏡冷然道:「東方大人是來尋我的嗎?」

  「不,我是來找她的。」東方道。

  「她不是在那裡嗎?」水鏡淡淡道。

  東方心中壓抑,忍不住道:「為什麼?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水鏡靜靜地看了他半晌,緩緩道:「一個人若是懷才不遇,卻硬要裝作與世無爭,委實痛苦得很。」

  東方默然。

  水鏡緩緩走過他身邊,站到斗室的另一端,手中提的刀紋絲不動:「我在平遙鎮見到你時,你才六歲。」

  東方道:「不錯。」

  「那時我見你聰明好學,要帶你走。你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你娘哭著留你,你也不為所動。一個六歲孩童就有離家闖蕩的膽氣,我早該想到這樣一個人,必不會泯然世間。」

  東方不語。

  「你跟隨我十年,我教你武功學問。你需知道,彼時我教你是心無別念,視你如子。」

  「我記得。」東方平靜道。

  水鏡默然注視了他片刻,忽然笑道:「哈哈,不想當年一念之差竟帶來今日諸多麻煩!你記得?!你記得你病了我如何照顧你的,你記得你練功摔傷了腿我是如何背著你跋山涉水,你記得……」

  「行了!」東方斷然一喝。

  ……

  「你說的,我沒有忘。沒有你,我現在也不過在平遙鎮種地,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曉。你今日陷身局中,是你自己選的。你我都別談為國為民,別談陳舊事了。」他說到最後一句時的蕭索之氣,也帶出了水鏡臉上的慘淡。

  水鏡慢慢點頭道:「好,好,你一向是個有決斷的人,否則當初也不會離了我獨自江湖闖蕩。既看得分明,我們不說也罷。」

  東方轉顧承錦,見她不知何時睜了眼看著自己,風寒未癒,又被捉到這陰冷的秘道中,必然苦楚萬分。東方脫下外衣,披到承錦身上,自覺水鏡的目光在身後凜冽如刀。東方將衣服拉了一拉,讓承錦披好。四目相對間,卻無雜念紛飛,只覺空明寂寞。

  動靜之間,水鏡大刀出鞘,直向二人砍來,竟有九分攻勢,只留一分迴旋。東方未回身時,已是一揚手,水鏡手腕間被精鋼鏈擊中,刀交左手,斜斜削了下來。東方折腰避過,凝力如浪,依著那精鋼鏈子直擊水鏡天靈蓋。水鏡一招未老,回刀自救。

  室內殺氣頓生,兩人瞬間已拆了十餘招,卻不見兵刃相交。水鏡出勢之餘,反讚道:「這『雪雲濤』你倒練好了。」

  東方知他武功深淺,並不答話,一意應對。蕭墨見此,便知東方並無十足勝算,乃對水鏡道:「你還是快罷手吧,在這裡打是沒有勝算的。」

  蕭墨吐屬納息並無內功,水鏡回道:「小兒,老夫鬥得過他就鬥得過你。」

  蕭墨冷笑道:「佛門重地,若要殺生,必遭報應。」

  他話音剛落,東方的雪雲濤刮上了水鏡的刀,火花一濺,他二人內力催動,嗡嗡之聲在這封閉的空間裡迴響。瞬息之後,兵刃再撞。東方固然招式老道,內功修為畢竟不及水鏡,兩次內力相撞,氣府之中已受隱創。他勉強提一口氣,只覷水鏡破綻。

  兩人鬥得緊時,心無外物,並不曾旁顧左右。忽然東方手腳一軟,兵刃掉地。水鏡也同時落刀止招,他一膝跪地,便見一粒佛珠,滴溜溜滾到了旁邊,心中已知是被高手制住了。袈裟輕緩,一個老和尚站在秘道之口。

  蕭墨淡然道:「住持大師,有禮了。」

  承錦一邊認出來,正是上次在寺中求拜時,大雄寶殿上用話點渡她的老和尚。

  「阿彌陀佛。」住持白鬚長髯,峻嚴軒疏,上前拾起佛珠道:「二位施主怎可在佛寺之中動刀兵,我在外面都覺殺意重重。」

  他兩粒佛珠便制住打鬥,無論內功外式都比二人高出百倍。東方站起來,並不作答,卻走到承錦身邊,將她攬過來,道:「你怎樣?」

  承錦輕聲道:「冷。」

  東方便將她抱在懷裡。

  水鏡也起身立直,問:「恕我眼拙,大師能否賜個俗號?」

  住持搖頭道:「老衲許多年不動刀劍,只在寺中勤修佛法,以求證果。施主不認得我也是理所應當。名號稱謂便不必了。」

  「你要幫他?」

  「老衲誰也不幫,只願化解施主的戾氣。」住持合掌。

  「我沒有戾氣。」水鏡道。

  「施主卻有貴賤心。你將這女子捉來寺中,引來人爭鬥,正是為利所驅。施主既來這無相寺,可知何為無相?」住持問道。

  水鏡看向東方,東方看著水鏡,蕭墨望著住持,各自沉默。

  住持嘆道:「南閻浮眾生性情剛強難伏,墮於無邊苦海,尤不自知,又怎知無相。蕭施主,你與你的朋友且回,待老衲勸化這位施主。」

  蕭墨凝目道:「大師,此人為害社稷,留之天下不安。」

  住持嘆息道:「老衲是僧人,不可犯殺戒,更不可在佛寺殺人。他縱然罪惡滔天,也有一念之善,為何不能寬容些呢?」

  卻聽承錦倚著東方,虛弱而清晰地插話道:「無相寺以《金剛經》為正信,《金剛經》之要義在於破相。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住持循聲望去,道:「善哉,善哉,女施主所言甚是。」

  承錦咳嗽兩聲,又道:「菩薩於法,應無所住於佈施。世人於法,應不住於相。大師以為然否?」

  住持正容道:「正法殊勝,不可邪見。老衲年少時快意恩仇,殺人如麻,皈依我佛方知業力深重。此生誠不願再開殺戒,墮三惡道。」

  承錦靠在東方懷裡,揚聲道:「大師所修,既是三惡道,並非三摩地。」

  「怎講?」住持詫異。

  「若有閻浮之人,諸般邪惡,危害眾生,大師卻執著於戒,以為慈悲。執念即是相,又談何無相?如此堪不破,又談何佛法!佛法由智慧而生慈悲心,怎能本末倒置,妄以善行求證菩提?」承錦漸漸疾聲迅色。

  住持一句句聽來,大驚失色,被她逼問之下,竟啞口無言,反步步退了過去。

  東方抱著承錦的手臂緊了緊,胸口的溫度隔著衣衫傳到她身上,承錦斂容道:「佛祖曾言,若能受持《金剛經》四偈,福德多於以七寶佈施滿恆河沙數。你今日縱使勸化了他,所行無非芥末微塵,身語意業無有疲厭,百千億劫無有窮盡,談什麼苦海無邊,正法殊勝?!」

  「芥末微塵,」住持喃喃念道,「芥末微塵……哈哈哈……」他縱聲大笑,整個碑林秘道裡都迴蕩著他的聲音,震耳欲聾。蕭墨與承錦不會武功,聽不出所以然來﹔東方和水鏡卻聽出他內瀝蕩,心緒起伏。伸手握上水鏡的刀柄,鋒刃長嘯一聲,鏗然入耳。水鏡大驚之下,凝力欲抗,然而寒光過處,頭顱落地,血濺石壁。屍首若生般坐立不倒。

  東方猝然仰頭抵在牆上,只覺有什麼東西在心中緩慢撕裂。去年此時,他還在平遙鎮的草廬裡飲酒練劍。十三公主和親的消息正風傳著,明姬鬧著要去見識公主是什麼模樣。為什麼短短一年,卻像是過了一生,把什麼都埋葬掉了。

  住持望著鮮血四濺,眼中悲喜難辨,合掌閉目而念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注)」語罷,將長刀拄地,佛珠掛柄,長笑而去。後世之人號之屠珠大師,只因這位大師放下屠刀而入佛門,又因舉刀殺人而頓悟。從此,隱入深山,不知所蹤,只留下半世生平任世人毀譽。

  佛法簡文雋意,直指人心。東方此刻悲極,反生出平和沉靜之心,只覺時序遞嬗之下,屬於他的東西,或許只有手中抱著的承錦。悲歡起伏下,只願世事圓滿,不離不棄。東方攬著承錦背脊,望著她輕聲道:「萬物是空,是相,是無常,故而執念會苦,愛戀會苦。你今後與我在一起,也難免不會苦。」

  承錦愣愣地聽了,縮在他懷裡,輕笑道:「談什麼空與相啊,天高雲淡,闊海晴空,世間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只隨本心去吧。」

  東方聽著覺得很對,怪道:「怎麼道理都是你的?」承錦但笑不言,東方思忖自語道:「給我二十年,我想夠了。」

  承錦微微仰頭道:「我有多少年都給你。」

  蕭墨看著水鏡尤自坐立不倒的無頭屍身,一旁涼涼道:「你倆可真是絕配,這樣的地方,對著這詭譎屍首,也能談論情愛。」

  承錦倏然將臉埋在東方肩上,東方大笑道:「蕭墨,我們談論的並不是情愛。有朝一日,你與人談到了,就知道了。」

  蕭墨無奈地笑一笑,越過他們兩,搖頭而去。

  ---

  註:文中所解無相,並非勸人向惡殺生。偏誤不恭之處,虔心懺悔。以殺人破法相,是劍走偏鋒,不可視為常法。殺生造業,謹記。

  偈語出自《金剛經》第三十二品,實為提綱挈領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