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彩筆繡戶

  來得倒快,婉婉怏怏調開視線,問銅環:「給太妃的禮物準備好了罷?」

  銅環道是,著人把漆盤呈上來,「咱們大鄴公主下降,頭回見舅姑,賞賜的東西都有定規。因著老王爺薨了,殿下只需預備贈太妃的物件,衣裳一套,手帕一盒,另有梳妝匣子和澡豆袋,並銀器三百對。藩王府裡有三位庶福晉,兩位小爺,該籌備的東西,一應也都置辦妥當了。」

  婉婉點頭,這麼一大家子人要見,也夠受的。好在跟來的人都很靠得住,不擔心在禮節上失了分寸,只不過昨兒畫舫到了南京,迎親的隊伍直入公主府,南苑王在外的威望大概是要打折扣了。朝廷定下的章程她不得不遵從,但在她個人能力所及的範圍內,還是可以略作調和的。

  她抿了抿頭髮,對南苑王一笑:「老王爺不在了,我也不得拜見,回頭入家廟上柱香吧,王爺也好告慰阿瑪在天之靈。」

  她忽然跟他同稱阿瑪,實在叫他受寵若驚。原本以為她的不滿會蔓延到其他方面,可是並沒有。若說她是慕容高鞏的親妹子,有時候真有點信不及,當今皇帝是文人做派,尤其注重細節,也愛睚眥必報,她卻識大體,知道不讓人在瞧得見的地方詬病。可惜是位公主,屈了才,要是為王為侯,大約是塊治世的好材料。

  不得不說她懂得收買人心,一點小恩小惠就足以讓他心存感激了。他拱手向她長揖,「多謝殿下。」

  她輕輕頷首,大衫下的蟒袍領褖露出一截素紗中單,把纖長的頸項稱得異常玲瓏。內侍挑起香爐在前引路,她比了比手,示意王爺先行,也算成全了他夫唱婦隨的面子。

  他不由輕笑,甚好,有婦如此,都是他的福澤。他在前面緩行,能聽見她跟隨在後珠玉輕搖的聲響,一波波蕩漾,莫名讓他感覺心安。

  婉婉一路垂著眼睫,偶爾也會抬起眼觀望,他就在面前,個子那麼高,大概是常年練武的緣故,好像比廠臣還要魁偉些。玉帶鈎束出結實的身腰,下裳顯得格外的長,單論模樣,確實稱得上容止可觀。如果前幾回見面產生的好感能延續,或者她會慶幸嫁了他,現在呢,隱隱有種失之交臂的遺憾,果真天下還是沒有那樣的完人。

  至於這個公主府,她到現在才有空細看,南方的屋舍和北方不同,院子曲折些,最深的感觸就是門建得特別高,幾乎和屋簷相接。中間三扇對開闔的小門相拚,如果只開其中一扇,那便是又窄又高,一線天似的。

  門高了,門檻也相應加高,婉婉下意識比,再差一點兒就及她的膝蓋了。這算怎麼回事,尋常過日子,也像禁足一樣嗎?

  繞過了一個栽著芭蕉樹的小院才到前廳,南苑太妃已經在東堂落了座,慈眉善目的婦人,穿著琥珀色團花褙子。因為孀居的緣故,即使兒子大婚也不著艷色,只在領上壓了一對嵌寶石蓮花金扣,細微之處可見一斑,應當是個看得開,會受用的人。

  他們從門上進來,她站起身相迎,打量新媳婦的眼神充滿了歡喜和滿意。

  婉婉進門前還有些緊張,等見了人反倒平靜了。她在宮裡長大,當然不會有妃嬪抱怨太后的不是,但婆媳之間難相處,這是一早就聽人說過的。她來時也唯恐這個婆婆橫眉冷眼,畢竟大婚當天的儀俗都反了,多少會惹她不快。沒想到她臉上竟毫無怨怪的神色,寬和大度從她的眼睛裡直接流露出來了。

  女使燃起了香,執事引她到拜位上,她平掖兩手舉於眉前,對太妃拜了四拜。但凡尚公主的人家,在對待公主媳婦的禮儀上有一定的規矩,普通人家公婆受禮理所應當,就算跪地敬茶,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但擱到帝王家,那就大大不一樣了。公婆受禮過後,必須起身還禮,公主四拜,公婆還兩拜。當然禮不是白還的,公主有物餽贈,至於究竟算是孝敬還是賞賜,那就全看個人見解了。

  太妃不是個小家兒氣的人,道了謝,接過漆盤交給邊上服侍的,自己親自來牽婉婉入座,頗有些唏噓地感慨:「殿下大約還不知道,我和你母親徐娘娘,在閨閣中就交好。朝廷指婚,你母親進宮侍奉孝宗皇帝,我奉旨下嫁南苑,一南一北相隔幾千里遠,自此聯繫才漸漸少了。你也曉得的,藩王無旨不得入京,我每常想你母親,就和良時的阿瑪哭鬧。後來總算有了機會,孝宗皇帝辦藩王大宴,我隨良時的阿瑪進宮看望徐娘娘,那時候你已經五六歲了,咱們見過一面,不知你還記不記得我?」

  像一般的富貴人家,從老到小都講究矜持,頭一回見面,能說這麼多的真少見。婉婉有些意外,但不覺得反感。尤其太妃和她母親有淵源,這麼一來反覺貼心了。

  婉婉就是這樣,脾氣好,性子軟,別人要是以誠待她,她自然也會同樣回饋。

  她靦腆地笑,「那時候太小,竟不記得了……」

  太妃依舊滿懷眷戀地看著她,「瞧見你,就和瞧見徐娘娘是一樣的。那次我沒能久留,統共待了三日就回南京來了。見面的時候你母親身上已經不大好,到了冬至一日弱似一日,年後就……」忽然意識到大喜的日子不該說這個,忙打住了,換了個笑臉道,「我昨兒就盼著見你來著,高興得一晚上沒闔眼。今兒見了,果真和我想的一樣,細看這眉眼,還有小時候的影子。你初到南苑,難免認生,不礙的,往後咱們是一家子。我沒有生養女兒,拿你當自己女兒待。你呢,萬萬不要和我見外,良時要是哪裡做得不當了,你只管和我說,我自然教訓他。」

  太妃是很和煦的人,即便說了很多,一字一句都平實可靠,絶不會產生獻媚的嫌疑。宇文良時到了她嘴裡不過是個平常的兒子,萬一做錯了事,有母親藉著教訓打圓場,婉婉甚至有點嚮往這種充滿煙火氣的生活了。

  她兩手壓著膝頭霞帔,頰上紅暈淺生,微微低著頭道:「多謝額涅了,南北的規矩未必相同,倘或我有失禮的地方,也請額涅多多提點。」

  幾乎無一處不齊全,一位帝王家的公主,有溫婉的脾氣和謙遜的態度,這點是很難得的。太妃做女孩兒時也養在京城,家裡老太爺門生遍佈京畿,逢年過節誥命往來,見了太多太多的閨秀和宗女。那些金貴人兒,未必有傲骨,但卻有傲氣,好好的一句話也能說出她們的不可一世。然而真正的金枝玉葉,三朝唯一的公主,她淡然又持重,怎麼能不撞到太妃心坎兒上來?活脫脫就是徐貴妃當年的樣子!

  婆媳好好說了一回話,邊上的婢女才提醒:「老太太,兩位爺和庶福晉們在外頭候著呢。」

  太妃才想起來,噢了一聲道:「竟把他們都忘了。」說著覷婉婉臉色,畢竟年輕的姑娘,瞧著丈夫跟前有別的人,連兒子都那麼大了,不知道是什麼想頭。但終歸紙包不住火,都是明面上的事兒,藏著掖著也不成就。

  她點頭,「都請進來吧,叫他們給長公主殿下磕頭。」

  婉婉倒是平靜的,就像銅環跟她說的那樣,宮裡有侄兒們,也有皇帝哥子的三宮六院。這世道,男人房裡有幾個妾侍太常見了,她心胸開闊些,也就不覺得怎麼樣了。

  穿著葛布箭衣的太監蝦著腰在前引路,簇新的靴底在青石磚上踏過,清脆又急促。後面跟著兩個七八歲的孩子,小小的人,打扮得像模像樣,乾乾淨淨一身祁人的吉服,外面是小馬褂,裡頭是四開衩的袍子。進門來,啪地打了馬蹄袖,穩穩請了個跪安——

  「兒子瀾舟……」

  「兒子瀾亭……」

  「恭請額涅金安。」

  婉婉愣住了,看了銅環一眼。沒想到這就成了別人的母親,就算早有了準備,依舊難掩驚訝。

  太妃眼見她發怔,指了指大一點的孩子道:「瀾舟今年八歲,是庶福晉塔喇氏所出。」

  她介紹的當口,一個旗裝女子上前來磕頭。祁人的著裝仍舊保有他們的特色,衣皆連裳,腳上蹬著花盆底,頭上戴著旗頭。跪地的時候絨花和頭面幾乎要掃到塵土,看著就很費勁的模樣。

  婉婉說:「不必拘禮,起來吧。」

  孩子活絡,一下就站起來了。那位庶福晉難了點兒,因為腳底那塊木疙瘩有三寸來高,必須婢女攙扶才能起身。

  婉婉偏頭看,那位大爺生得真好,粉雕玉琢,像觀音駕前的童子。眼睛隨了父親,眼裡有金燦燦的一道環,儼然是小號兒的宇文良時。再瞧那塔喇氏,長得並不十分美,不過很娟秀,怯怯地站著,十分謹慎的樣子。

  大爺黑黝黝的眼睛看著她,婉婉不由一笑,轉頭叫小酉看賞。屋裡的人都在等她的態度,見她不計較,紛紛鬆了口氣。

  太妃又指二爺,「瀾亭今年七歲,庶福晉周氏所出。」

  周氏上前來磕頭,漢人不像祁人那麼繁複,穿一件丁香色的妝花緞褙子,底下是一條欄杆裙。婉婉照例讓起來,她抬起頭,這人天生長了副笑模樣,圓溜溜的眼睛,圓溜溜的鼻子,連嘴都是圓圓的。虧得她兒子長得不像她,否則爺們兒就欠威嚴了。

  真是奇怪,南苑王府裡的人都挺有意思,侍妾不很漂亮,但也算各有千秋。最後的一位姓陳,無所出,進退有度,一點不莽撞。婉婉曾經聽過這些庶福晉的來歷,據說原先都是伺候太妃的,當初讓宇文良時娶親,他如論如何不肯鬆口,太妃沒轍了,只好往他房裡塞人。就比如皇子們大了,跟前司寢、司帳都有引導的責任一樣,碰過,不上心,將來給個位分就完了。這些女人身份上雖然有變,但依舊保留奴才對主子的那份兢業,匪夷所思,也有些悲哀。

  婉婉對她們的興趣不大,更中意那兩位小爺。她來前特意囑咐小酉準備京城孩子們玩的玩意兒,果然他們喜歡,金銀不在眼裡,抱著呱嗒嘴,偷偷拉底下那根紅繩。這裡頭有機簧,一拉,兔兒爺的嘴和眼睛就亂動,他們起先不知道,弄出了動靜來,一時都怔怔的,很快面紅耳赤。

  太妃作勢唬起了臉,「真是的,頭回見人就失了禮數,看你們阿瑪不打你們!」

  兩個孩子愈發惶恐了,大大的眼睛看過來,嘴裡囁嚅著,就要給她下跪。

  婉婉忙起身相扶,「本來就是我帶來給他們玩兒的,不能怪他們。」一面說,一面退回了座上,笑道,「宮裡有十位皇子,得了閒也上我那兒去。孩子就是孩子,別太苛責了,沒的抹殺了天性。叫他們玩兒吧,玩兒得越好越聰明。」

  她笑起來簡直如春風拂面,語氣輕柔,一遞一聲地,能沁入骨髓。兩個孩子相視笑了笑,大概正說進他們心裡了。

  太妃也歡喜不已,招呼著:「還不謝謝你們額涅!瞧瞧,阿瑪管得嚴,有額涅護著,你們往後可鬆了繮了。」

  婉婉讓她一口一個額涅的稱呼,實在很不好意思。兩個孩子又上來打千兒,「兒子以後一定聽額涅的話,孝敬額涅。」

  婉婉漲紅了臉,邊上那個老奸巨猾的人對孩子們的話十分滿意,唇角露出笑意來,看得她牙根直癢癢。

  老太妃又發話了:「打明兒起,就上額涅這兒晨昏定省來,一天不許落下。藩王府離長公主府雖遠了點兒,也不礙的,總師傅還教你們學弓馬呢,正好路上練練手。」轉頭看良時,「孩子小,我不放心,你呢,早上議完了事兒,就陪著一道兒來吧!殿下一個人進膳怪冷清的,你在邊上端個茶,遞個水,不為過。你阿瑪當年也這麼過來的,咱們宇文家的爺們兒疼媳婦兒,到你這輩可不許斷了。」

  這算是結結實實給他創造了一把條件,老太妃不聲不響的,肚子裡能打算。兩府離得遠,總有個颳風下雨的時候,長公主心眼兒好,能看著孩子來回顛騰?一來二去的,興許就準他們住下了。連兒子都住下了,老子的好日子還遠嗎?這麼一算,真是天衣無縫,老太妃撫著掌,自己先得意地笑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