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不受過去支配的生活

  哲學家:我哪裡像虛無主義者了?

  年輕人:您想想看。您否定人的情感,說它只不過是工具,是達成目的的手段而已。可是老師您知道嗎?否定情感,就會牽扯到否定人性!我們就是因為有情感,會受喜怒哀樂所牽動!才能叫做人!如果否定情感,人就會變成有缺陷的機器。這樣不叫虛無主義者,還能叫什麼?

  哲學家:我並沒有否定情感的存在。誰都會有情緒、有感覺,這是理所當然的。只是你如果說「人是無法抵抗情感的」,那我一否定到底。我們不是受情感控制而行動的。而且,不論是從「人不受情感控制」或「人不受過去控制」的面來說,阿德勒心理學都是與虛無主義者對立的思想,是哲學。

  年輕人:不受情感控制,也不受過去控制?

  哲學家:假設某人曾經歷父母離婚這件事好了。這就和十八度的井水一樣,是客觀事實沒錯吧?至於對這件事感到冰涼還是溫暖,就是「現在」,而且是主觀的感受。不論過去經歷過什麼事,你賦予它的意義,就決定了你的現在。

  年輕人:您是說,問題不在「經歷過什麼事」,而是「如何解釋它」?

  哲學家:沒錯。我們無法搭時光機回到過去,時鐘的指針也不會倒轉。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決定論的觀點上,就會受到過去束縛,未來也永遠得不到幸福。

  年輕人:沒錯!就是因為沒辦法改變過去,人生才會這麼痛苦!

  哲學家:不只是痛苦。如果過去決定了一切,過去又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對人生就完全束手無策了。結果會變成怎樣呢?我們會對世界絕望,而且到頭來成為厭棄人生的虛無主義或悲觀主義者。弗洛伊德的決定論,可說是「心理創傷」最具代表性的論點,但他的決定論其實是變相的宿命論,是通往虛無主義的入口。你要認同那樣的價值觀嗎?

  年輕人:我當然不願認同這種價值觀。可是就算我不認同,過去的力量還是很大啊!

  哲學家:考慮一下可能性的問題吧。如果人可以改變,就絕對不會把決定論當成價值觀的基礎,必須以目的論為立足點。

  年輕人:反正您的意思就是要以「人是可以改變的」為前提,對吧?

  哲學家:那當然。你要想清楚,其實弗洛伊德式的決定論,才是否定我們個人自由意志,把人視為機器的理論。

  年輕人環視哲學家的書房。有一面牆全是書架,木製的小書桌上放著看起來寫到一半的原稿和鋼筆。「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這就是哲學家的主張。他所提倡的「目的論」,是一種徹底顛覆心理學因果定律的想法,讓年輕人實在難以接受。接下來,到底該從什麼地方切入,才能擊潰對方呢?年輕人深深吸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