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人,常常決定「不要改變」

  哲學家:請坐下。繼續爭論下去也不會有交集。讓我先針對剛剛那個話題的基本概念,也就是阿德勒心理學如何解釋人類做個簡單的說明。

  年輕人:簡短!請您儘量簡短!

  哲學家:剛才你說「人的性格或氣質是不能改變的」,關於這部分,阿德勒心理學是以「生活形態」(life style)來說明人的性格或氣質。

  年輕人:生活形態?

  哲學家:嗯。對人生採取的思考或行動的傾向。

  年輕人:思考或行動的……傾向?

  哲學家:就是個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還有如何看待「自己」。你可以這麼想:把所有我們「賦予它意義」的概念集合起來,就是生活形態。狹義來說可以解釋成性格;廣泛來說,就包含了這個人的世界觀或人生觀。

  年輕人:世界觀是指?

  哲學家:假設有一個人因為「我有悲觀的性格」而苦惱。你把這句話修改成「我有悲觀的『世界觀』」試試看。此時,你就會認為問題不在自己的性格,而是自己擁有的世界觀。性格這追東西很微妙,總讓人覺得似乎是無法改變的;不過如果是世界觀,好像就有改變的可能。

  年輕人:嗯,這部分有點難。您所說的生活形態,是不是跟「生活方式」差不多?

  哲學家:也可以這麼說。說的貼切一點,就是「人生的姿態」。你一定認為氣質或性格跟自己的意志沒有關係。不過阿德勒心理學卻認為,生活形態是自己選的。

  年輕人:自己選的?

  哲學家:沒錯。你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形態。

  年輕人:您是說,我不只選擇了「不幸」,連難搞的性格都是自己選的?

  哲學家:就是這樣。

  年輕人:哈!不管怎麼說,這個論點終究有碰壁的時候。在我意識到自己的性格前,早就是這副德行了,更別說根本沒有什麼選擇個性的記憶,老師應該也是吧?說什麼性格可以自由選擇,這才是把大家當成機器人的說法吧!

  哲學家:當然,「這樣的我」並不是有意識去選的,說不定一開始是無意識中作出決定的;至於你之前再三提到的外在因素,像是種族、國籍、文化還有家庭環境等等,也都會對選擇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不過就算是這樣,「這樣的我」也還是你自己選的。

  年輕人:這是什麼意思?我到底是什麼時候選的?

  哲學家:以阿德勒心理學的看法來說,差不多是十歲左右。

  年輕人:好,那我退一步來說,不,退一百步來說好了,就算我真的在十歲左右,而且還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選擇了這樣的生活形態,那又代表什麼?管他是性格,還是氣質、生活形態什麼的,我已經變成了「這樣的我」,事情不會有任何改變,不是嗎?

  哲學家:不是這樣的。如果生活形態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選的,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

  年輕人:重新選擇?

  哲學家:或許你從來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形態,甚至連這個概念都不曉得。當然,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出身,包括生在這個國家、這個時代、這個家庭等等,這都不是自己選的,可是這些東西卻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你可能會覺得不滿,有時看著別人,心中甚至會想:「如果也能生在那種環境就好了。」

  可是事情不能在這裡結束。問題不在過去,而在現在,就在「這裡」。現在,你在這裡知道生活形態是怎麼一回事,那麼將來要怎麼辦,就是你的責任了。是要繼續堅持原來的生活形態,還是重新選一個新的,全都在你的一念之間。

  年輕人:那要怎樣重新選擇?光憑老師一句話:「餵!你的生活形態是自己選的,所以現在立刻重新選擇吧!」難道就能改變嗎?

  哲學家:不,你不是無法改變。無論何時何地,人都是可以改變的。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年輕人:什麼?

  哲學家:人們經常在選擇自己的生活形態。就算像現在這樣促膝長談的瞬間,我們依然在做選擇。你說自己是不幸的,希望立刻就能改變,甚至祈求可以重生變成其他人,可是到最後還是無法改變。為什麼?那是因為你自己不斷不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

  年輕人:不不不,這完全說不通嘛!我想改變,而且是發自內心、毫無虛假的。我怎麼可能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哲學家:大概是因為對你而言,現在的生活形態即使有點不方便或者不順心,但相對來說,維持現狀還是比較容易控制、比較輕鬆吧。

  如果繼續保持「現在的我」,該怎麼應付眼前發生的事,結果又會導致什麼狀況,這些大概都可以靠經驗推測出來。簡單來說,就像開一輛很習慣、很順手的老車,就算偶爾有點小狀況,也都在意料之中,可以輕鬆處理。

  另一方面,要是選擇了新的生活形態,既不知這個全新的自我會遇到什麼狀況,也不知怎麼對付眼前發生的事。未來變得難以預料、生活充滿不安,搞不好會覺得接下來的日子更痛苦、更不幸。也就是說,大家儘管有種種不安,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

  年輕人: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

  哲學家:當我們打算改變生活形態時,這對我們的「勇氣」是一大考驗。是要選擇改變,面對「不安」?還是保持原狀、繼續和「不滿」糾糾纏不清?我想你應該是選擇了後者吧!

  年輕人:……您又提到了「勇氣」。

  哲學家:嗯。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