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過,老師您還沒有完全回答我的問題。也許我真的可以通過貢獻他人變得喜歡自己、覺得自己有價值、不是一個沒用的人。
但是我們真的只要這樣就能幸福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如果不做些可以名留青史的大事業,證明我不是普通的阿貓阿狗的話,應該得不到真正地幸福吧?
老師把所有的一切都侷限在人際關係裡,卻閉口不談自我實現的幸福!在我看來,這根本就是逃避!
哲學家:是嗎?我不太明白你所謂「自我實現」的幸福,具體來說是什麼樣的東西?
年輕人:每個人都不一樣吧。有人希望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也有人針對比較個人化的目標,像是研究開發可以醫治絕症的新藥;或是成為藝術家,創作並留下一些很滿意的作品等等。
哲學家:那你呢?
年輕人:我還不是很清楚自己要追求什麼、將來呀做些什麼,但是我知道有些事情非做不可;總不能一直待在圖書館裡工作吧。這輩子應該找到自己的夢想、達到自我實現的目標,我也就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了吧。
說真的,像我父親整天不停地工作,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他要的幸福。但至少在我眼中,被工作追著跑的他,完全看不出幸福的模樣。我不想像他那樣度過一生。
哲學家:我明白了。關於這部分,我們用「問題兒童」為例子,應該就比較容易懂了。
年輕人:問題兒童?
哲學家:是的。首先,我們人類擁有「追求卓越」這種普遍的需求。記得之前也提到過,對吧?
年輕人:嗯。就是「想要奮發向上」或「追求理想的狀態」,對嗎?
哲學家:大多數的孩子,在一開始都會想要表現得「特別好」。具體來說,像是聽父母的話、在團體中表現良好,不論讀書、運動或才藝都很賣力學習。想藉著這樣的行為得到父母認同。
可是一旦達不到「特別好」的狀況,例如讀書或運動遇到了挫折,就會轉變成為「特別差」。
年輕人:為什麼?
哲學家:不論是特別好還是特別差,它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得到他人的關注,脫離「普通」的狀態,成為「特別的存在」。完全就是只為了這個目的。
年輕人:喔,好吧,然後呢?
哲學家:其實不管是讀書還是運動,想得到一定的成果,都需要一番努力。但這些轉變為「特別差」的孩子,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問題兒童」,即使逃避了原本良好健全的努力方式,依然還是想尋求別人的關注。阿德勒心理學稱之為「簡便的追求卓越」。
例如有些小孩會在課堂上亂丟橡皮擦,發出噪音妨礙上課。這麼做,的確會引起老師或同學們的注意吧?而且在那個場合上,會成為一個特別的存在。但這樣的表現是一種「簡便的追求卓越」,是不健全的態度。
年輕人:您的意思是,那些誤入歧途的孩子也都是這樣嘍?
哲學家:是的。所有的脫序行為,像是翹課、割腕自殺、未成年喝酒抽菸等等,都是「簡便的追求卓越」。你一開始提到的那位把自己關在家裡的朋友恐怕也是。
當孩子有了脫序行為時,父母和身邊的大人會責備他。責備,只會讓孩子感受到壓力;但就算被罵,孩子還是想要得到父母的關注。不論什麼方式都無所謂,就是想成為「特別的存在」。所以你會發現,不管怎樣責罵孩子,都制止不了他的脫序行為,從這一點來看,這其實是必然的結果。
年輕人:正因為用責罵的方式,所以反而阻止不了他的行為,是嗎?
哲學家:正是如此。因為父母或這些大人,其實是透過責罵的方式給予了關注。
年輕人:喔~可是之前老師有提過,這種行為帶有「對父母報復」的目的,它們之間是有關聯的嗎?
哲學家:嗯,「報復」很容易跟「簡便的追求卓越」搭上關係。它既可以造成對方的困擾,又可以顯現出自己的「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