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死是種什麼樣的感覺?
一百個人,有一百種說法。
彌渡下葬的時候沒有棺材,只有一張破草席。沙子綿軟,無孔不入。
她靜靜躺在那裡,聽見洶湧的流沙聲從四面八方湧來,湧進她的耳朵裡,落在她的臉上。
然而靈魂和軀殼分離,耳邊沙聲震天的時候,神識卻漂浮在高處。
可能是停於一株沙棘的頂端吧,俯視一個衣衫襤褸的道士,用一片竹篾刨挖她身上覆蓋的沙土。
她被埋得並不深,大概只有兩尺左右,如果有力氣,一撐身子說不定就能坐起來。可惜現在不行,她控制不了四肢,得有人幫忙。
她從枝頭飄下來,蹲踞在道士對面,仔細端詳他的臉,瘦瘦的,有點髒,但是眉目清和,應該是個好人。
他挖得很快,沙子揚起來,壓住他的袍角。終於看見草席的邊緣了,他丟了竹篾兩手去掣,奮力向上一提,把草席拽出了沙坑。
彌渡很高興,歡呼雀躍,向他道謝,他聽不見。他撕開草席上的一個豁口,露出她的臉,彌渡借著月光仔細看,第一次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清自己的長相。和銅鏡中的倒影有差異,原來天庭更飽滿一些,下巴更玲瓏一些。她和這裡高鼻深目的胡人不同,她有柔和的輪廓和五官,同這個道士一樣,都是中原人。
道士拿袖子拂去她臉上的沙土,拍打她,掐她的人中。彌渡起先有點事不關己,後來感覺到疼痛,突然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吸附進去,像落進一個無底洞,不停下墜,重重落地,四肢百骸被擊得粉碎。
道士餵了她一點水,燃燒的食道和胃瞬間淬了火,冷卻下來,她能發出聲音了。她張了張嘴,聽見自己悲涼的語調,哀淒喚著「阿耶」。
其實她並不知道她的阿耶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明明活著卻被下葬。她的記憶有斷層,是一截一截的。
比如她記得某個場景,深幽的庭院裡,累累花樹下,兩個總角的孩子坐在臺階最上層吃胡餅……她記得自己的名字叫彌渡,也許是取自家鄉的某一個地方、某一條河流,但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她的記憶裡沒有痛苦。
道士把她帶回他落腳的地方,是鳴沙山崖壁上眾多洞窟中的一個。道士的俗名叫王朗,敦煌人都叫他王阿菩,意思是像菩薩一樣慈悲。
一個道士卻被喚成菩薩,這裡佛教相比道教更鼎盛。王阿菩給她食物,她略好些了就坐在棧道邊緣,邊吃邊眺望茫茫戈壁,頭頂是朗朗星光,餅屑落下萬丈深淵。
王阿菩蹲在她旁邊,問她還記不記得自己叫什麼,從哪裡來。她說:「我叫彌渡,不知道從哪裡來。」
王阿菩看她的目光越發憐憫了,稍後又釋然,「懂得越多,煩惱越多。都忘記了,才能涅磐重生。」他笑了笑,「我給你重新取個名字,以後就叫蓮燈吧。《大正藏》裡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希望你四德兼備,從今天起,做一個嶄新的你。」
於是彌渡這個名字就隨著沙坑一起被填埋起來,她喜歡自己的新名字,很潔淨,很光輝。那年她十三歲。
她和王阿菩相依為命,她曾問過他為什麼來敦煌,他說為了完成好友的遺願。
王阿菩的朋友是個有理想的僧人,立下宏願要將佛教發揚光大,夜以繼日在石窟中作畫,畫神眾和伎樂天。但是世人不理解他,他孤身一人染病圓寂,事隔幾個月才被發現。
「他沒有走完的路,我來替他走。雖然我是個道士。」王阿菩笑的時候,唇邊有深深的紋路。這裡的氣候中原人終究難以適應,他來敦煌五年,人已經蒼老了十歲。
蓮燈看著那片牆,牆上繪滿了裙帶飄揚,淩空奏樂的飛天。她說:「這個洞窟裡的神仙有張相同的臉。」
王阿菩的筆尖頓下來,退後幾步審視,悵然道:「我畫的其實一直是同一個人。」他化開顏料,繼續填充菩薩的裙裾。
蓮燈想那個人必定是王阿菩的心上人。她從洞窟裡走出來,遠望城廓,城裡燈火闌珊,還不及天上的星明亮。
她坐在沙丘上,腳下的沙子嗚嗚作響,她捧著臉哼唱:「紅狐狸紅狐狸,在戈壁灘上跳來跳去。你的窩在哪裡?在彩虹的盡頭,月亮城以西……」
歌聲漸漸低下去,今晚月色分外皎潔,沙丘那頭平整的表面上出現一個黑影,匍匐著,慢慢向前蠕動。
蓮燈拍拍袍子站起來,看不清是什麼,也許是隻羚羊,也許是匹駱駝。
她蹭地抽出彎刀走過去,距離比她想像的要遠,她向前跑,靴子裡灌滿了沙子。
走近時才發現是個人,那人趴在地上,兩條手臂保持著向前攀爬的姿勢,一動不動。
蓮燈的膽子一向很大,她用刀尖挑了挑他的頭髮,「喂,你死了嗎?」
沒有聲息,可能真的已經死了。她很失望,如果是個動物,可以宰了帶回去,給王阿菩加菜。
她歎了口氣,打算離開。因為王阿菩不讓她接觸陌生人,以前白天是不能走出鳴沙山的,直到半年前安西換了都護,才許她晚間在外走動。
她正準備轉身,一隻手按在她的腳背上,沙礫間傳來斷斷續續的呻吟:「救救我……」
原來她還活著,聽嗓音是個姑娘。蓮燈扶她坐起來,摘下水囊餵她,她一定渴了很久,把水囊高舉過頭頂,直著嗓子往下灌。
水流得太急了,嗆進她的鼻子裡,她把剩下的水澆在頭上,成綹的頭髮黏在兩頰,深深吸了口氣,然後艱難地對她笑笑,「有吃的嗎?」
蓮燈急忙掏出一塊烤餅遞過去,她狼吞虎嚥吃完了,仰天倒下,又不動了,最後蓮燈把她背回了洞窟裡。
她身上有很多刀傷,有的傷口很深,看得見骨頭,王阿菩說她能活著,簡直是個奇跡。蓮燈在一旁打下手,看著王阿菩替她包紮。血污下的衣裳華美,腰間還別著一柄金銀鈿裝橫刀,看來不是普通人。
王阿菩是男的,只能處理四肢的傷,胸背上的太隱秘了,還需蓮燈動手。
蓮燈仔細替她清洗了嵌在肉裡的沙子,然後上藥包紮。
她一直不醒,昏迷中譫語連連,蓮燈抱著兩膝坐在她身旁,一直等到天明。
第二天她才恢復意識,說她叫曇奴。蓮燈問她,「你是被仇家追殺的麼?中了那麼多刀!」
曇奴揚了揚眉,「沒什麼,打架。」
於是晚間的沙丘上多了一個人,和蓮燈並肩坐著,她聽蓮燈唱歌,蓮燈聽她講故事。
曇奴繪聲繪色描摹的世界是她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故事裡有豐豔的美婦、熱情洋溢的詩歌,還有一個空前繁榮的都城,叫長安。
蓮燈當時咦了一聲,「我聽過這個地方,名字真美。」
「是王阿菩告訴你的麼?」曇奴說,「你應該知道的,你是中原人,長安是中原都城。」
可是蓮燈對以前的事沒有更多的記憶了,想了很久,尷尬地笑道:「我只記得這個名字。」
曇奴枕著後腦躺在沙丘上,「你真奇怪,為什麼想不起以前?」
蓮燈沒有把自己的來歷告訴她,隨口道:「可能是生了什麼病吧!現在也很好,自由自在,就像洞窟裡的神仙。」
「你沒有父母麼?王阿菩看不出年紀,但應該不是你父親。你不想找回自己的爺娘?」
蓮燈淡淡的,「王阿菩說不知道我的爺娘是誰……你呢?你的爺娘在哪裡?」
曇奴說:「我是孤兒,從小在定王的軍營裡長大。那裡有很多像我一樣的人,經過層層選拔成為定王的近侍,為定王效命。我們這些人沒有未來,隨時可能會死,所以不需要父母。」
蓮燈對官階不太瞭解,反正王應該是級別很高的大官,「那你還回定王身邊去麼?」
曇奴嗤地一笑,「傻子才回去。我們奉命為定王剷除異己,經過一場很殘酷的廝殺,我受了重傷。他們以為我死了,把我扔在半道上,我為什麼還要回去賣命?」她頓了頓又道,「可能你也是個孤兒,你的名字與佛有緣。」
她說不是,「我以前叫彌渡,蓮燈是王阿菩給我取的。」
曇奴卻有些詫異,「你叫彌渡麼?姓什麼?」
姓什麼她說不上來,曇奴自顧自道:「我記得安西有位副都護,他有個獨生女,曾經帶到定王府做客,名字就叫彌渡。可是百里都護在兩年前因通敵罪伏誅,妻女也遭連坐……」
蓮燈沒有聽她說完就跑回了洞窟裡,追問王阿菩自己的身世,王阿菩看了曇奴良久,「救你救錯了。」
曇奴面紅耳赤,但知道自己猜得沒錯。王阿菩希望蓮燈有個平順的未來,那些深仇大恨能不追究就不要追究。
她父親是個鐵骨錚錚的戰將,不可能勾結突厥。但是朝中風向不穩,利益牽扯太多,她一個孤女,知道了真相也只有徒增煩惱。
蓮燈倒很平靜,「我想去中原看看,明天就動身。」
王阿菩和她相處兩年,能夠猜到她的想法,但他不願意她這樣做,「我救你,是想讓你活下去。你阿耶的案子翻不了,你沒有這個能力。」
其實她的記憶依舊沒有恢復,感受不到刻骨的仇恨。只是有種復仇的天性,要給爺娘一個交代。她搖了搖頭,「我不想翻案,我有我的打算,事情辦完了我還回敦煌來。」
她說得很堅決,沒有咬牙切齒的憤怒,但心沉似鐵。
王阿菩知道難以改變她的決心,很多事從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他無法左右她的人生。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她安排好退路。他瞥了曇奴一眼,「你的命是她救的,如果要報恩,就將她安全送抵長安。」
曇奴正羞愧得無地自容,聽了他的話忙長揖下去,「一切因我而起,敢不如命。」
他又取出一塊木牌交給蓮燈,切切叮囑:「守住自己的秘密,即便是父族母族,亦不能投奔。到了長安,找到這個地方,求見國師臨淵。我和他有些交情,他雖然不問俗事,但看在我的面子上,一應都會替你安排妥當的。」
蓮燈雙手把木牌接了過來,低頭看,繁複的紋飾中央有四字篆書,婉而通地刻著太上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