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和氏璧

與王后這一次的見面,對於羋月來說更是不一樣。當夜,羋月生平第一次做噩夢。

她站在一團漆黑當中,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聽不到,似乎聽覺視覺全都被蒙住了。她素來膽大,可這時候卻沒來由地覺得害怕之至。她什麼也做不了,只有放開腳步,不停地跑著,她也不知道能跑到哪裡去,到底要逃著什麼,只曉得她一步也不敢停下來,若是停下來就似要被這一團黑暗給吞噬了一般。

可是她越跑,週遭的漆黑便越是濃稠,濃得似要粘住了她的四肢五官一般,濃得似要叫她窒息,她越跑越慢,漸漸地整個人似要被這一團漆黑給粘住、給淹沒、給悶死……那似是一種腐爛又帶著血腥的氣味,漸漸地就要把沒頂了。

她失聲驚叫、卻叫不出來,想動、卻是全身麻痺,一動也動不了。渾身只覺得一股寒氣侵入,她用盡全力,掙扎得滿頭儘是大汗,終於發出一聲嘶吼來……

因她白日惹了事,向氏不放心,便睡在她的身邊。睡到半夜,忽覺不對,連忙點亮了油燈一看,卻見羋月喘息著、臉上儘是掙扎痛苦,卻是一動也不能動,只是滿臉通紅,汗珠滾落。

她嚇得不敢動,只因聽說小兒夢噩,最怕驚動落下後患來,只急得連忙擰了絹帕為羋月拭去汗珠,將羋月抱在懷中,輕輕安撫著她的後背。

羋月這才似乎稍得了些力氣,用力掙扎著終於嘶吼出聲,這時候她的四肢才忽然拳打腳踢起來,向氏不妨被踢了一腳在腹中,她也顧不得自己傷痛,連忙抱住羋月喚道:「孺子、孺子,你且醒醒、醒醒!」

羋月自噩夢中驚醒,睜眼便看到了楚王商。

卻原來這夜楚王商正宿於莒姬處,因羋月噩夢,侍人走動,莒姬正有心事,睡得不穩,便聽到了聲音坐起來詢問,這一問,便連楚王商也醒了。聽說是九公主做了噩夢,兩人便於工起身一起去看望羋月。恰是見著羋月陷於噩夢,楚王商便自向氏懷中接過女兒來,道:「有寡人在,便是有何等鬼魅,敢來近身?」果然被楚王商抱在懷中後,羋月便漸漸醒來。她睜開眼睛,驚恐地看著前方,一時有些茫然,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嘴一扁,撲進楚王商的懷中大哭道:「父王……」

莒姬坐到楚王商身邊,撫著羋月的額頭驚道:「好燙,孺子,你可是被魘著了?」

羋月抽搐了一下,有些茫然地:「我,我不知道,父王,我不要睡覺了,夢裡有惡鬼……」

楚王商看著懷中的幼女,知她素來無憂無慮,如今作此噩夢,必是被王后白天的兇惡所驚,心下又是憐惜又暗恨,連忙輕輕拍著羋月道:「無事、無事,有父王在,什麼魑魅魍魎,都傷不了你。」

莒姬心中一動,忙問道:「是甚麼樣的惡鬼,我明日叫巫師作法驅了它?」

羋月有些茫然地搖頭:「不、我不知道。」畢竟她只是一個七歲小兒,再伶俐,又怎麼能說得清噩夢中的事情,莒姬問了一會兒,卻是什麼也不曾問出來。只是這好幾夜噩夢下來,一個小孩子何曾受得住,連御醫看了也只說是受了驚嚇,便以硃砂等入藥服了幾貼,稍在好轉,又說若是能夠有鎮邪之物能夠鎮住邪氣,或會好些。

楚王商聞聽便摘下自己隨身掛著的玉璧放在羋月的枕邊,又叫了巫師在雲夢台做了場法事,羋月這才漸漸睡得穩了。

小孩子恢復得甚快,過得十幾日,羋月又能夠起來活蹦亂跳了。倒是莒姬見了她身上掛著的玉璧,有些吃驚:「大王居然把和氏璧給你了。」

羋月奇道:「什麼是和氏璧?」

莒姬便取了她掛著的璧玉仔細端詳,同她解釋道:「和氏璧和隨侯珠,乃我楚國雙寶,你身上掛著的,便是和氏璧。」

羋月似懂非懂地點頭,又問:「那隨侯珠在哪兒呢?」

莒姬橫了她一眼:「小兒家,問這許多作什麼?」羋月再問,莒姬卻始終不答,任憑她百般糾纏,也不理她。

恰這日楚王商無事,來看羋月,羋月便問:「父王,這玉為何叫和氏璧,和氏是誰?」楚王商當哄著小女兒入睡,乃道:「和氏乃是卞和,乃是厲王之時的人。厲王之時,犬戎攻破鎬京,幽王死於驪山,平王東遷……」

羋月幼時起便是以自家先王事跡為枕邊故事,當下便有些興奮地說:「兒知道,平王東遷,周室衰弱……」說到這裡,便有些猶豫道:「上次父王不是說,是武王稱王的嗎?」

楚王商笑了,摸摸她的小腦袋:「甚好,你記得倒是清楚。我族本出自羋姓熊氏,先君繹開創大楚基業,被周天子封子,代代相襲。到後來先王通見周室衰弱就依勢稱王,謚號為武王,又追諡先君蚡冒為厲王。卞和就是厲王時候的人……」

羋月似懂非懂地點頭:「哦!」

楚王商卻似已經沉浸於回憶之中,忽然間起到自己幼時也是這般在父親面前,聽著他細說國史,不禁也有了幾分當年的意味來:「那卞和在荊山中見石中有璞玉,於是就將當它獻於厲王。厲王叫玉匠來辨認,玉匠卻說,那只是石頭。厲王責其欺君,砍了他的左腳……」

羋月眨了眨眼睛問道:「就這麼把他的左腳給砍了?」

楚王商點點頭道:「嗯。」

羋月有些後怕地道:「那豈不是很痛!」

楚王商笑了,指了指她的額頭:「你這孺子,自然是怕痛的!」見她神情已經有些怏怏,便問:「還要再說嗎?」

羋月瞪大了眼睛,連連點頭:「要、要!」

「後來厲王死了,武王繼立,那卞和聽說換了新君,於是又來獻玉,誰曉得玉匠又說,那只是石頭。於是卞和又被砍了右腳……」

羋月聽得不禁感同身受,縮進了楚王商的懷中,揪緊了他的衣襟,輕輕地說:「他一定很痛很痛……」

楚王商摸摸她的頭:「是,很痛。」

羋月抽了抽鼻子,她有點想哭了:「那他為什麼還要來,他不怕痛嗎?」

楚王商輕歎一聲:「癡兒,這世間有許多東西,比怕痛更重要。庶民奴婢,生死如草芥豬羊,避痛畏死。可是士人卻是為道而活,那卞和雖是匠役之流,唯心頭有這一個道字,便擔得起這顆士子之心,這便無關身份了。士不在身,而在心,如傅說起於板築、膠鬲起於魚鹽……」

他一時興起多說了些,見羋月一臉迷茫,知道她聽不懂,心下笑了笑,又道:「睡吧。」乍聽這種鮮血淋漓刺激緊張的故事,只聽得一半,如何能夠安睡。羋月便扭著身份撒嬌道:「父王,兒還要聽,那卞和後來如何了?」

楚王商卻暗忖女兒曾經受驚,如今這個故事又甚為血腥,便有些後悔同她講這個故事,便略過中間草草道:「武王駕崩以後,文王繼立,卞和又來獻玉。文王因他如此執著,便命玉匠剖開此石,發現果然是稀世美玉,於是厚賞卞和,又以卞和之名將此玉命為和氏璧。」說完了便道:「好了,你要睡了。」

這個年紀的小孩子最是好問,羋月聽了不但不睡,而反更精神了:「父王,我不明白,如果說無道的厲王,聽不進賢人的真話,只相信佞人的胡說,為什麼有道的武王也一樣砍掉卞和的腳,最後只有文王才發現美玉呢?」

楚王商輕歎一聲道:「因為厲王和武王並不在乎有沒有玉,而在乎臣下是否欺君。」

羋月道:「那文王為什麼不一樣?」

楚王商道:「和氏璧成為楚國雙寶,固然是這塊美玉舉世罕有,可是文王將此玉作為國寶,卻是為了以此招攬天下賢才。厲王之時,國勢動盪;武王之時,東征西討,他們哪有心思在美玉上。直到文王之時,國勢才穩得穩固。君子以玉比德,文王欲招攬天下的賢才貞士,而當時北方諸國的賢士還以我大楚為蠻夷,文王宣揚卞和之事,又將卞和之玉作為國寶,以示我大楚重玉德,招賢人之意。」

這一堆說下去,羋月更加聽得不懂了。見楚王商似乎沒有再解釋的興致,她偏又聽了那個故事有些害怕,便努力想讓楚王商留下來繼續同她說話,便又道:「父王,我聽說和氏璧隨侯珠並稱我楚國二寶,那隨侯珠也是隨後獻給先王的嗎?」

楚王商搖了搖頭道:「那可不是。和氏璧出自荊山,又稱荊山玉。那隨侯珠卻有個別名,叫靈蛇珠,乃是靈蛇獻於隨侯的。」

羋月爬起來,更感興趣了:「真的,蛇也會獻珠?」

楚王商也知她聽了和氏璧的故事有些害怕,便也用隨侯珠的故事驅走她心頭的害怕。便道:「當年隨侯出行,見路上有大蛇被砍殺成兩斷,隨侯見蛇居然未死,於是令人以藥救治後,放蛇歸去。一年以後,隨侯乘舟之遇忽遇風浪,有大蛇於水中銜大珠獻上,珠盈徑寸,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隨侯以此誇耀諸侯……」

羋月睜著大大的眼睛問道:「然後呢?」

楚王商卻不欲提起,草草道:「後來隨國並於我楚國,隨侯珠便到了楚宮。」

羋月想了想,輕歎了一聲:「唉,隨侯真傻。」

楚王商問道:「怎麼了?你又知道什麼?」

羋月小大人一般道:「隨侯要是不誇耀,就不會被搶了……」

楚王商失笑道:「小兒之見。這是大爭之世,孔子作春秋,便有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社稷者,不可勝數。大國併吞有小國,有沒有寶珠,都是無法避免的。」

羋月卻忽然問了一聲道:「為什麼隨侯珠與和氏璧是國寶,難道其他珠玉皆不如嗎?」

楚王商卻反問道:「你說呢?」

羋月低頭努力地想了想,楚王商本是隨口一說,見她如此倒笑了:「這豈是你這等小兒能解,睡吧。」

羋月卻凝思片刻,忽地抬起頭來,一邊想著,一邊猶豫地道:「父王,你說文王宣揚卞和之事,奉和氏璧為國寶,是為了招賢,兒似乎懂了。和氏璧是招賢,那隨侯珠是不是說,我楚國很強大呢?隨侯珠原是隨國的寶貝,我楚國卻滅了隨國,將寶貝搶了。誇示隨侯珠,就能讓人想起我們大楚有多厲害!對嗎?」她先是有些猶豫,越說到後來,越是流利,最後便抱著楚王商的手臂,兩眼彎彎,閃耀著期待誇獎的神采。

楚王商卻有些驚詫地看著羋月,神情複雜。

見他臉色有異,羋月這才不安地扭了扭身子:「父王,我說錯了嗎?」

楚王商搖頭道:「不,你沒說錯。這些,都是你自己想的嗎?」羋月乖覺地點點頭。

楚王商沉默不語,心中卻是已經掀起波瀾來,難道天象果然靈異,唐昧之說竟有可信之處?她不過才這般年紀,又是女兒之身,就有這般的悟性,太子槐只怕是一生都不會有這樣的領悟。若你是男兒身,若你是男兒身,便是再好不過了,唉!

他心中自正暗歎,羋月見他不語,又叫了一聲道:「父王。」楚王商回過神來,道:「你說得不錯,以隨侯珠為國寶,是為了彰顯武功,以和氏璧為國寶,是為了宣揚文德。你記住了,楚國真正的雙寶,不是珠寶玉器,而是文治武功。」羋月連忙點頭。

楚王商摸了摸她的腦袋道:「睡吧,有先祖靈威庇佑,這一覺你必能睡得安穩,不會有邪魔入侵了。」

羋月點點頭,鑽進被窩躺下,閉上眼睛。楚王商坐在旁邊,看著她睡了,奉方悄悄地熄了燈燭,只剩下最後一支。

羋月已經閉上了眼睛,可眼皮仍然在動著,忽然又睜開眼睛探起頭來問道:「父王,和氏璧在這裡,那隨侯珠在哪兒呢?」

楚王商按下了她的頭,道:「還不快睡。」

羋月涎著臉笑道:「好父王,你不告訴我,我睡不著啊。」

楚王商無奈道:「寡人送人了。」

羋月一怔,:「送給誰了?」她想了想道:「是不是送給母親了,還是阿娘?」

楚王商道:「都不是,別問了,睡吧。」

羋月最終還是問了一句:「父王送靈蛇珠給的人,也像我一樣討人喜歡嗎?」

楚王商笑了:「好不害臊,變著法兒不過是說自己討人喜歡罷了。好好,你才是最討人喜歡的姑娘。」將羋月終於哄得睡了,這才站起來,走出房間。

他在迴廊上慢慢踱著步,卻想著方才羋月的問話道:「她也像我一樣討人喜歡嗎?」

他暗嘲地搖頭,心思卻不禁回想到了三十年前,那個燦若桃花的少女對著他回眸一笑的情景來,暗中輕歎一聲,心中似乎軟了一軟。但轉眼又想起那日王后如瘋如魔、殺氣騰騰的樣子來,便又覺得有些心寒。

卻聽得耳邊有一個溫婉的聲音問道:「大王,夜深露重,您要保重啊!」一件外袍便披在他的身上。他抬頭,但見眼前的少婦笑臉迎人,眼神中儘是柔情,一時不快的心情竟在這溫婉體貼的敬愛中被撫平了。

一夜繾綣,楚王商沉沉睡去。

他一生征戰甚多,向來睡得甚是警醒,尤其是這兩年上了年紀,半夜總要醒來一兩次的。這夜他又醒過來時,朦朧間卻覺得枕邊似少了一人。

他睜開眼,半坐起來打量一下,此時因他睡著,室內只餘著稍遠的小小一支黃銅燭奴托著油燈,卻見莒姬坐於燭邊低著頭出神。燭光照得她側頰暈紅,眉目間含顰帶愁,叫人不由心頭一軟。

他這一坐起,不免稍有聲音,莒姬便聞聲轉頭,見他坐起,連忙坐起就要小趨向前,卻先頓了一頓,似是低頭以袖掩面片刻,這才上前柔聲道:「大王,您醒了!」

楚王商向她臉上一摸,便覺得有些濕意,便托起她的臉,對著燭光看了看。莒姬似是想要扭頭避開,輕聲道:「大王,夜已深了,妾服侍大王安歇。」

楚王商沉聲問道:「你哭了?」

莒姬掩飾道:「不曾,妾剛才只是剪燭花的時候薰著了!」

楚王商又豈會相信,冷哼一聲道:「你在哭什麼?」

莒姬低頭,沒有說話。

楚王商看著她,心下卻明白了什麼,長歎一聲,道:「你放心!」

他這話說得沒頭沒腦,莒姬卻撲了上來,摟住楚王商的脖子,低低地道:「大王,求大王允妾一事。」

夏夜她的手臂卻是清涼無汗的,是柔軟無助的,眼角邊一滴眼淚在燭光中似要暈開。

楚王商摟住了她,輕聲道:「你要寡人允你什麼?」

莒姬低聲道:「求大王允妾為大王從殉。」

楚王商微驚道:「何以如此?」

雖然自周朝立國以來一直有為貴人從殉的制度,然而隨著這些年列國征戰增多,不管是打仗還是農耕都需要勞力,所以這種以活人殉葬的制度敵不過時代變化,自春秋末年來已經漸漸興起以人俑代替人殉的趨向了。

莒姬輕歎,她的聲音如同微風吹動琴弦道:「妾傾慕大王,欲與大王同生共死,求大王允之!」

楚王商心中感動,將她擁入懷中,輕吻著她的發稍,莒姬伸出手來,抱住了楚王商,一時纏綿。

兩人躺下,楚王商本有些睡意,卻被這一觸動,心潮起伏,竟睡不著了。此時萬籟俱靜,正是心底最澄澈之時,忽然覺出有些不對勁來。

他抬眼見寂靜處,莒姬一動不動,卻是臉朝外躺著,他伸手去抱,卻發現莒姬竟是醒著,卻不敢動,唯恐響動吵著了他。

楚王商此時將莒姬抱入了懷中,忽然道:「你若隨寡人從殉,那一雙兒女怎麼辦呢?」

莒姬輕顫了一下,聲音悶悶地,似是鼻子有些不通順似地道:「有向妹妹照顧,自是無礙。」

楚王商輕聲道:「你捨得他們嗎?」

莒姬低聲道:「捨不得,可是……唯其捨不得,妾這麼做,才是對他們最好……」

楚王商苦笑一聲道:「月與戎,皆是寡人的兒女,難道竟還要愛姬你犧牲自己來保全他們,如此,置寡人於何地?」

莒姬吃了一驚,連忙起身伏地辨白道:「妾絕無此意,請大王明鑒。」

楚王商也坐起,歎息道:「寡人知道你最是懂事隱忍,這些年王后處事,寡人也不是不知道……難為你了!」

莒姬拭淚道:「妾不難為,大王世之英雄,妾此生能服侍大王,實妾之幸也。只是……」

楚王商道:「只是什麼?」

莒姬垂淚道:「大王,位高招謗,深寵招嫉。這宮中記恨妾的,何止一人。妾一人生死倒罷了,只是稚子何辜,異日不知如何才能保全他們!」

楚王商怒了道:「你、你好大的膽子,敢說這樣的話!」

莒姬縮了一下,又道:「小公主不過是弱齡稚女,遇王后之威,竟至生了噩夢。雖蒙大王慈愛,賜其和氏璧護身,只是和氏璧縱能保小公主今日睡得安穩,可若是異日再遇上王后,又能如何?只怕這和氏璧也會變成小公主的罪名吧。大王今日還在,小公主就險些喪命,若是他日失去大王的庇護,王后還會有何顧忌……」

說著,莒姬向前膝行兩步,將頭枕在楚王商膝上,無聲而泣。溫熱的淚水慢慢地滲入楚王商的膝上,讓他整個人充滿了不耐,很想將莒姬踢開,又很想將她死死摟在懷中。

他對後宮並無特別偏愛,妃子們不過是他消愁解悶的玩意兒而已,以往或有妃子恃寵生驕,他高興也縱容一番,不高興了就置之不理。莒姬之所以得寵甚久,固然是她長得漂亮聰明可人,更重要是她善解人意,懂分寸知進退,從來不曾有過非份要求。

王后好妒,他不是不知道,但王后雖是稍有過份,但從來也不敢真正去觸怒於他,所以對王后雖然日漸冷落,但終究還是維護著王后的面子。但近年來王后越來越出格,從向氏懷孕之時便有些不軌之舉,他一則因向氏生了女兒令他失望,二則也怕懲戒了王后,容易給外界以太子不穩的印象,到時候諸子以為看到機會,就會形成爭奪之勢,影響國內穩定,所以也就隱忍了下來。

直至王后到親自出手對付九公主這樣一個稚齡小兒,才讓他怒不可竭,事情雖小,然他還活著,王后就敢傷他子嗣,不能不讓他顧慮到有朝一日他駕崩了,那他的其他庶子庶女們會有什麼樣的命運。

那一日王后的離去,已經讓他隱隱潛伏了這樣的怒火,可是他卻竭力不去想這件事,想了,就要面對,就要動手。可在他沒有想仔細以前,他並不願意立刻就去面對和決斷這件事。

而此時莒姬的挑破,卻是讓他猝不及防,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後果。

那一刻,他心頭怒火而起,莒姬卻聰明地沒有說話了。

她是聰明的,這時候,只要她再多一句嘴,雖然能更快地挑起楚王商的怒火,但這怒火首先就會發洩到她的身上來。她只是無聲地伏著,靜默地幾欲要讓人當她不存在。

楚王商沉默著,臉色鐵青。

一室俱靜。

莒姬漸漸睡了過去。

楚王商卻坐了一夜,直至天際發白,這才在寺人的服侍下,更衣上朝去了。

此後莒姬不再提起此事,楚王商也不提起,似乎這件事,只是午夜的一個夢似的。

可莒姬心中明白,楚王商也心中明白。莒姬不提,只是溫柔沉默以待,她知道只消這一句就足夠,若提得多了,顯見自己急不可待,倒是私心過重。像楚王商這樣的男人,是從來不會讓女人干涉於他,若是讓他察覺,只怕自己先是不保。

而楚王商,心中有了此事,但是他還未曾想到如何行事之前,他是不會讓任何人看出他的心事來的。但卻是對小公主多了幾分關照,甚至允其隨同自己同去行獵的要求。

如此風平浪靜地過了十餘日,忽然有宮人告發王后曾經擅殺後宮越美人,楚王商細查之下,竟是當真,當下勃然大怒,下旨嚴厲斥責王后令其閉門思過,甚至罷其所屬內小臣之職。

內小臣掌王后之命,出入宮禁,傳王后之諭,詔令四方及卿大夫,亦是掌後宮諸事。罷王后內小臣之職,又不加新人任命,又令王后閉門,形同奪了王后之權柄。

王后惱怒萬分,又驚又懼,雖有幾分懷疑是楚王商因小公主之事責罰於她,可是也斷沒有為了一個媵生的女兒受驚而竟至要廢嫡的派勢來。

王后本就是五十來歲天癸將絕之時,正身體狀況反覆不定,晝夜顛倒睡眠無常脾氣暴燥之時,再加上憂懼憤懣之情,這日子便如同煎熬一般,不幾日便病倒了。

那越美人原是越國獻女,亦是曾經得寵過,自莒姬入宮,便已經失寵。偏那日太子槐經過桂園,與越美人相逢,一個性子輕佻,一個深宮寂寞,見四下無人,不免言語上有幾分曖昧之意,卻也僅僅止此而已。偏被人看到,報與王后,王后正因向氏懷孕之事而憂心忡忡,聞言大怒,當即便以越美人有病為由,將越美人弄死,報了個病亡。太子槐亦因此事,與王后一番爭執,無奈母親強勢,只得抱憾。

不想此事過了數年,竟然又被人翻出,甚至隱隱指向太子槐調戲父妾,王后殺人滅口的流言來。太子槐本聽說越美人之事翻出,也是大吃一驚。他心性倒是不壞,只是優柔寡斷性子輕佻,對越美人之事也是心懷愧疚,雖然亦對母親有怨,卻是不敢言語。

不想這事重新翻出,又聽說母親生病,且有宮中風聲,說楚王商有意重新廢立,這才大吃一驚。卻又不敢去向素來畏懼的父王求情,他身邊的賓客靳尚便勸他道:「太子,大王若要興廢立之事,必會與令尹商議,太子何不求助令尹?」

太子槐聽了此言,連忙急趨令尹府第,求助昭陽。他知昭陽最愛美玉,連忙將自己宮中最好的美玉搜羅了幾塊,來當成禮物。

昭陽見了美玉,卻只是略一欣賞,原物奉還,道:「臣為楚臣,安敢受太子之禮。但凡臣職責所在,必當盡心。」

太子槐見他不肯收禮,只道事情當真不好,臉色也變了。

昭陽見他如此,只得安慰於他道:「太子誤會於臣了,群臣有別,主憂臣勞。若是異日……臣立下戰功,或者治國有功,得君王賞賜,乃是本份。如今若是臣收了太子之禮而奔走,非但有失操守,且以臣辱君,豈不該死。」

這番話說得太子槐又服氣又欽佩,雖然昭陽一句肯定的話也沒有給予他,但他離開令尹府時,卻莫名多了信心。

卻不知他那點心思在昭陽眼中哪裡夠看,雖然宮中美玉的確是價值連城,但對於久經世事的昭陽來說,為太子說幾句好話容易,但這太子之禮,卻是萬萬收不得的。這會兒太子有求於人,自是厚禮卑辭,他若這麼大剌剌地收了禮,等到太子繼位,想起自己當年求人的窘態來,豈不恨上自己。

若是楚王商與他商議事,他倒可老實不客氣地開口,有時候君臣之間也是一種交易,彼此能懂,自然心領神會。

恰恰是太子槐這等自信心不足的年輕人,反而刺激不得,在他面前,要有老臣的高傲以拿捏,更要有臣下的分寸以安撫。

想到此節,便站起來,向宮中呈上書簡,要求入見。不多時,楚王商便召見了昭陽。

昭陽趨入,一路行來但見時已經春盡夏至,花木葳蕤,兩邊宮娥卻是肅立無聲,寂靜得似少了幾分活力。

昭陽輕歎一聲,此時章華台的氣氛確是頗有令人惴惴不安的感覺。

及至殿前,他脫了青舄入見,見楚王商只穿著常服,抱了一冊竹簡在刻字,見了昭陽進來,甚是隨意地招手道:「令尹,有甚要緊國事,要見寡人?」

昭陽也老實不客氣地走到楚王商對面的枰上坐下,道:「臣也想偷個懶,卻是不得不來見大王。」

楚王商放下刻刀,輕輕吹去上面的竹屑,道:「天干物燥,又是何事驚動了你這老豎。」

豎便是豎子之意,叫人老豎,實則無禮之至。不過楚王商與昭陽群臣相得數十年,多年共上戰場,架也打得,泥也滾過,私底下更不恭更無禮的對罵也不是沒有過。

昭陽也老實不客氣白了楚王商一眼,知道他故意說這等調笑之話,便是不想聽自己正言直諫,素性不看他的臉色,道:「日頭正熱,我倒想安居消暑,你自家家事不諧,卻催得我跑一趟。」他素性連臣也不稱,直接稱我了。

楚王商嗤地一聲道:「是你自家多事,卻來說我。便是我自家事不諧,又與你何干?」

昭陽奪了他手中的竹簡道:「同你說正經事,莫要顧左右而言他。」

楚王商只得放下手中事,正色道:「罷罷罷,寡人且聽你說來。」

昭陽拱手肅然道:「臣聞大王因小過而令王后閉門思過,又罷內小臣,王后因而憂懼成疾,太子不安。臣忝為令尹,不敢無視此事,特來求大王示下。」

這兩人多年默契,於正事調笑間片言轉折,卻是毫無凝滯,楚王商此時也肅然道:「此我家事也,令尹休管。」

昭陽也固執道:「國君家事,便干國事,如何不能管?」

楚王商嗐了一聲,有些鬱悶地道:「此事與太子無關,你自管放心。」

昭陽立刻反問道:「與太子無關……大王莫不是要對王后行事?」

楚王商哼了一聲,沒有回答。

昭陽歎息道:「列國諸侯,因戀美色,而厭元妃年老色衰,另興廢立,原也不止一個兩個,臣只道大王是個明白人,卻不想也是守不住這條線啊!」

楚王商看了昭陽一眼,明知道他是激將,卻也忍不住道:「非是寡人厭舊,乃王后不仁……」

昭陽眉一挑道:「是越美人之事……」

兩人四目交會,彼此明白,不過一個媵妾,便是處置了又能如何,不過是叫楚王商厭了王后,但卻不至於會因此而要興廢後之舉。

楚王商搖頭道:「非也,前日九公主金丸彈雀,誤衝撞了王后,王后竟是殺性大發,甚至在寡人面前也是出言不遜……」

昭陽默然,楚王商提到的卻是任何一個男人都不能忍受的事:子嗣。

身為男人,他能夠明白楚王商的震怒,但在宗法上,又不至於到了非要廢後的程度,只輕歎一聲道:「大王當真要廢後?」

楚王商反問道:「以令尹之意呢?」

昭陽卻道:「廢後甚易,然則太子仍在,他日太子繼位,王后怕是仍要回到宮中。到時候王后心懷怨恨,只怕是……」

他沒有說下去,但楚王商卻已經明白,到時候王后含恨而來,只怕心存報復,手段更為酷烈。

楚王商嘴角一絲冷笑道:「難道寡人當真就奈何她不得?」

昭陽看著楚王商的冷笑,歎息,他能夠從這一絲笑容中看出楚王商的意思來,卻是搖頭道:「不妥,不妥。」

楚王商反問道:「令尹知道寡人的意思?」

昭陽卻是搖頭,他明白楚王商的意思,大不了自己死的時候讓王后從殉便是,一了百了。他卻不得不指出此舉的不可行道:「奉父是孝,奉母亦是孝。」

楚王商語塞,新君奉遺命讓王后從殉是孝,違遺命保母亦是孝道,於禮法上,只怕也是指責他不得。

昭陽又道:「從來母子相系,大王若要保太子,便不能對王后太過。更何況,王后便是不慈,然未有明罪,如若處置太過,則非王后不慈,乃大王寡恩了。」

楚王商忽然勃然大怒道:「說什麼母子相系,與其要寡人投鼠忌器,寡人不如連這『器』也一併毀卻了。」

昭陽一驚,趨前兩步,急道:「大王,太子無過!」

楚王商卻冷笑道:「愚即是過,庸即是過。異日他若不能節制其母,豈不毀我宗室。」

昭陽上前拱手道:「但有老臣在,斷不敢教此事發生。」

楚王商手指輕輕敲著几案,卻看向昭陽道:「令尹既如此言,想必有萬全之策了?」

這樣的眼光太過熟,昭陽忽然靈光一閃,卻忽然已經明白了關節所在,無言苦笑道:「大王你又給老臣下套了。」

楚王商這種眼神,他真是熟悉得刻骨銘心,多少年來,但凡是楚王商有了為難之事,要他出頭或者要他出主意,便是這般眼神。

此時他恍悟楚王商前頭說廢說殺,不過是個引子,想借此讓自己站出來,為他的後宮妃嬪子嗣具保而已。

想到這裡,昭陽不禁有老淚縱橫之感,他這一輩子,就是被他的君王坑害和背黑鍋的一輩子啊。

想到這些,他只得上前,肅然一禮,大聲道:「大王,王后乃是元後,太子冊立多年,臣請大王三思。大王若固執已見,臣不敢奉詔。」

他的眼角看到跪坐在角落裡的史官,這時候開始奮筆疾書了。

這場戲,演的是王后失德,致使君王震怒,欲廢王后,危及太子,有忠臣泣血上書,力保元後儲君。

他的聲音略大了些,外頭便開始有細碎的腳步聲疾奔而去。

接下來,就是第二場戲的轉折了。

楚王商咳嗽一聲,高聲道:「那依令尹之見,莫非要等到寡人歸天之後,王后大肆殺伐,那時候令尹才會奉詔?只可惜那時候寡人已經不在,也無詔可奉了。」

昭陽鄭重地道:「帝王血胤,豈容戕害。大王但請放心,老臣今日能在這裡保得住王后和太子,異日就能保得住大王所有的兒女不受戕害。」

楚王商冷冷地道:「從來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寡人能聽得進令尹的忠言,可是到了那一天,何人能夠擋得住一個發瘋的女人?」

昭陽肅容道:「有國法在,有宗廟在,有我羋姓一脈所有的宗族封臣在,有文武百官在,規矩就不會亂。大王,這些年來王后雖然有些驕橫,行事卻不曾真的太越過規矩。她心裡比誰都清楚,什麼事能做,什麼事做不得。若當真王后亂了宗法,老臣身為宗伯,自會開宗廟,請祖宗家法,幽王后於桐宮。」

史官埋頭疾書中。

楚王商看了昭陽一眼,冷笑道:「到時候,只怕是令尹未必有此能力了。」

昭陽肅然道:「老臣知道大王說的是太子。大王,太子也是一個男人,男人總想自己作主的。他身為太子,只能依附於王后,共同進退。有朝一日他成了君王,自然就有身為君王的考量了,保全宗室血胤,亦是身為王者之職責。更何況臣認為事情遠到不了這一步,到那時如果太子登基,王后的所思所想,自然也要以太子為主,豈會為私怨而害自毀?」

楚王商長歎一聲,用力按住太陽穴,表情隱忍。

昭陽關切地膝行一步道:「大王,您沒事吧?」

楚王商點點頭道:「寡人無事。」

昭陽平息下來,回歸原位。

楚王商忽然坐直,在几案上取過絹帕,揮筆寫下詔書,蓋上玉璽,放入錦囊之中,再用銅印在錦囊外用印泥封口,交給昭陽。

昭陽接過錦囊,看著楚王商。

楚王商道:「寡人死後,斷不許有后妃或子女近臣殉葬,若是有人提出,你便以此遺詔節制。」

昭陽接過錦囊,下拜道:「臣肝腦塗地,不敢有負大王。」

楚王商擺手道:「去吧!」

昭陽退出。

楚王商看著昭陽退出,緩緩閉上眼睛。

誠如昭陽所言,他並不想廢後,更不想廢太子。但是,他卻不能容忍王后越來越張狂的表現。

廢後,只不過是他敲打王后的行式而已。

若是有可能,他自然是願意悄無聲息地把後宮之事,在後宮解決掉。但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的身體很可能撐不過一年了,他不想造成一個在他身後動盪的楚國,也不想自己死後身邊的人受到戕害。

他就是故意要造成一種廢後的風向,讓王后惶恐,讓太子惶恐,讓王后與太子求助昭陽,再讓昭陽「犯顏直諫」保下王后與太子,讓王后與太子欠下昭陽這份大情面。此後,再讓昭陽以宗室的名義保其子孫,便是王后與太子再有什麼妄動,也不得不給昭陽這點面子。

更何況這種廢立風聲,打了王后的臉面,戕害了她的威信,便能夠讓她在新王繼位以後,不能伸手太長,也可保自己的后妃子嗣之安全。

這並非萬全之計,然而也只是他此刻能夠對王后作的最大節制。

他並不想這麼快出手,然則自那日莒姬夜泣之後,他忽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似乎自己現在不做些什麼,會很快沒有機會再作了。

這種預感曾經於戰場上救過他的性命,楚人重巫,他也很相信冥冥中自有神意在,既然有此預感,他想,他得做些什麼,留下些什麼來。

想到這裡,他懶洋洋地伸了伸手,吩咐道:「寡人晝寢,無事不得相擾。」

昭陽收起錦囊,著了青舄,走下章華台的台階,轉入迴廊,慢慢地走著。

一重重迴廊,曲折宛轉,轉角出,見王后靜靜地站在那兒。

赫赫楚王后,素來出入婢僕環侍,副笄六珈,衣飾華章。而今的王后,卻是科頭素衣,蒼老憔悴不堪,竟是連姿容也不顧了。

昭陽吃了一驚,連忙行禮道:「臣昭陽參見小君。」

王后側身讓過,長歎一聲,掩面嗚咽道:「小童是待罪之人,今日之後,不知道是否能受令尹之禮。」

昭陽見她如此,雖知是作戲,心中也亦生惻隱之心,道:「小君可是來見大王?」

王后點頭泣道:「小童觸怒大王,特來脫簪待罪。」

昭陽作了一揖:「如此,臣告退。」

王后的臉色很難看,她死死盯著昭陽,卻從昭陽的眼中看不出什麼來,她忍了許久,終於還是問道:「大王召令尹何事?」

昭陽恭敬地道:「小君請恕臣之罪,大王與臣議事,小君若要知道,當去問大王,不應該來問臣。」

王后的表情變得很難看,昭陽微一拱手,便繞過王后身邊繼續向前走去。王后看著昭陽的背影,忽然尖利地叫了一聲:「我問你,大王是不是要跟你商議廢後的事?」

昭陽站住,一動不動。

王后眼中更加瘋狂,她不顧禮儀,上前兩步,嘶聲道:「令尹,你敢發誓嗎,你敢發誓今日大王召見你,沒有說過這件事?」

昭陽慢慢轉過身去,慢慢地一步步走近王后,他的眼神嚴厲而銳利道:「那王后敢發誓嗎?王后若敢發誓,終王后一生,不會傷害大王的任何一個兒女嗎,不會殺大王的妃嬪嗎??」

王后瑟瑟發抖,直覺本能讓她知道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顫聲道:「若小童敢發誓呢,令尹也敢發誓嗎?」

昭陽肅容道:「若王后敢,那臣也敢發誓,終臣一生,必保全王后和太子的地位不受影響。」

王后忽然放鬆下來,喜極而泣,跪下拜謝昭陽道:「小童代太子多謝令尹。」

昭陽忙避讓回拜道:「大王不負王后與太子,請王后勿負大王。」

王后鬆了一口氣,卻是坐在地上,竟是一下子站不起來了。

侍女玳瑁連忙上前扶起王后道:「小君。」

昭陽卻似是無視王后欲要渴知更多的眼神,只一揖道:「如此,臣告退。」

說完,便轉身而去。

王后端坐在地上,看著昭陽遠去的背影,眼神複雜。

玳瑁不安地扶著她道:「小君,您無事吧。」

王后擺了擺手,笑容慘淡道:「到了此刻,我還能再求什麼?只要能夠保得住現狀,保得住太子,就是大幸了。」

玳瑁心下慘淡道:「小君!」

王后昂起頭來,向著章華台行去,前面就算是刀山火海,她亦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