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十三月——陰曆十三

  二百七十三

  遠野鄉一年之間的各種活動,都依照舊曆舉行。

  辭歲的儀式,從十一月十五日的「立新木」(譯註:原文為「タテキタテ」[tatekitate],無漢字)開始,一直到二月九日的「開弓箭」,中間有形形色色的活動,是一年之中活動最多的時期。

  家家戶戶供奉給正月來訪的大年神的飯,叫「御靈飯」,這飯不能用普通的柴薪來烹煮。煮御靈飯時,必須到山裡砍來全新的木柴。

  十一月十五日,是砍這木柴的日子。

  這天砍來的木頭,在傍晚前要先豎立著。然後用新柴造弓箭,綁在木頭上,對著南方,以證明這塊木頭是神聖的,並且祈禱不會被鳥所污穢。

  這就是立新木。

  二百七十五

  十二月從一日到三十日之間,幾乎每一天都有各種神佛的除歲活動。不過只有齋子才會祭祀全部的神明。

  在一般人家,只慶祝下列日子:

  首先五日是御田神,八日是藥師神,九日是稻荷神,十日是大黑神,十二日是山神,十四日是阿彌陀佛,十五日是若惠比壽,十七日是觀音菩薩,二十日是黃鼠狼——陸地神,二十三日是工匠之神——聖德太子,二十四日是氣仙的地藏神,二十五日是文殊菩薩,二十八日是不動明王,二十九日是御蒼前神(譯註:蒼前神是日本東北至關東、中部地方信仰的馬神,也稱為勝善或相染),為這些神明進行除歲等活動。

  而人是在三十日除歲。

  二百七十六

  十二月十日的大黑神除歲,會在神前供奉白蘿蔔葉。

  傳說是這樣的:

  有一次大黑神因為吃了太多年糕,就快撐死了。

  母神叫他快點吃生白蘿蔔,但不巧沒有白蘿蔔。

  因此大黑神四處詢問有沒有白蘿蔔,這時看見河邊有個婢女在洗白蘿蔔。大黑神請婢女給他一根,但婢女回答:

  「這些白蘿蔔是主人一根一根數過才交給我的,我不能給你。」

  大黑神失望極了,婢女見狀說:

  「請放心,這裡還有白蘿蔔葉。」

  然後折下白蘿蔔葉給大黑神。

  據說大黑神因為白蘿蔔葉而保住了一命。

  因為這樣的傳說,人們開始供奉白蘿蔔葉給大黑神。

  二百七十四

  十二月二十三日會煮紅豆粥,用胡枝子做成的筷子食用。

  這叫作大師粥。

  傳說用吃過大師粥的筷子在灰膳上習字,字就會寫得漂亮。

  灰膳是撒上灰並搖晃勻平的膳台。

  此外,這天還要製作家人人數的糯米糰子。

  其中一顆糰子裡面會塞入錢幣。

  吃到有錢幣的糰子的人會很開心,因為這表示明年將會交好運,大富大貴。

  大師粥的大師指的是誰,詳情不明。傳說原本是一個有許多孩子、在暴風雪中過世的人。

  二百七十七

  正月初三叫「初不祥」,被視為凶日。

  意思好像是這天不管做什麼都不會有好結果。因此遠野一帶都說不管是年初拜年,或是巡訪寺社,都要在初一和初二就結束,初三最好什麼事都不要做。

  其他的年節活動與其他地方沒什麼不同。七草粥(譯註:正月初七,日本人會以七種植物的嫩葉煮成羹食用,據信可祛百病)等的做法,大致上也都一樣。在砧板上切七草時唱的歌是:

  「唐土之虎、鄉下之虎,在它們到來之前,要煮什麼粥?煮七草粥。」

  二百七十八

  從前,遠野鎮上有在正月十一日買鹽的習俗。

  在這天買鹽,以及買來的鹽,叫作「與作鹽」,據說每一家都會買。即使家中鹽很充足,還是會買一點。不拘多少,各家一定都會買。

  從前有個叫與作的鹽販子。他沒有店面,是巡迴各村兜售鹽巴的行商。

  某年正月十一日,與作到遠野來賣鹽。許多人家都買了,而買了鹽的人家都驚奇且開心。因為這天向與作買來的鹽裡竟摻了黃金。不論買了多少,每一家的鹽都有黃金。

  因為這件吉利的事,形成了在這天買鹽巴的習慣。

  二百七十九

  小正月是女人的除歲日。

  這天也是家中各種道具過年的日子。所以借出去的東西都要收回來,全部放在家裡,並且供上年糕。

  供奉給自在鈎(譯註:在灶上或地爐上吊掛鍋子的鈎子,因可自由伸縮長度,故叫作自在鈎)的年糕叫鍵鼻神餅。據說只要家裡的人在夜裡吃了這年糕,就能身強力壯。

  倉庫和儲藏室的老鼠,也要為它們供上年糕。這叫作嫁子餅,各供上兩塊。

  另外,也會供奉年糕給狼。

  將切成一塊塊的年糕用稻草束包起來,綁在山腳下的樹枝等處。

  這叫作狼餅。此外還有狐狸餅等。

  二百八十

  小正月的活動中,有叫作「呼鴉」的。

  將切成小塊的年糕放進木量鬥,趁著還有天光的時候,叫孩子們拿著去喊烏鴉。

  村中各處都可以聽到孩子們的歌聲:

  烏鴉來呵

  給你紅豆年糕吃

  快來呵

  鴉群就會不知從何處飛來。

  那景象就好像烏鴉也知道這一天,等著聽到呼喚一樣。

  二百八十二

  小正月會掛上「八稻草人」(譯註:原文作「ヤツカカシ」[yatsukakashi],無漢字)。

  這是一種驅魔儀式,叫作封窗。

  將嫩慄枝裁成五寸長,穿上切成小塊的年糕、魚、昆布,等等,再插在房屋的入口或窗戶等處。

  二百八十三

  小正月也會做一種叫「拖海鼠」的活動。

  用繩索綁住馬鞋(譯註:以稻草、皮革或和紙製成,保護馬蹄的鞋子)拖曳,在房屋周圍還有屋內緩步前進,並一邊大喊:

  「海鼠大王駕到,田鼠大王換領土!」

  這是驅逐田鼠的咒法。

  二百八十七

  小正月的活動裡,「稼鳥」(譯註:原文作「カセギドリ」[kasegidori],無漢字。形態與東北地方的奇祭「加勢鳥」[kasedori]相似)活動是最為粗暴的。

  這是模仿雞的活動。

  不是各家舉辦,而是整個地區的活動,因此需要全村討論決定。依照商議結果,每戶派出一名年輕人,依聚落編成總共二三十名的小組。

  年輕人肩部綁上用稻草做成的蓑衣「奇態」(譯註:原文作「ケンダイ」[kendai],無漢字。語源不明),頭戴白色斗笠,各個手持棒子。棒子前端或中間綁上稻草段。

  各組人馬打扮成這種模樣,攻入村中的富裕人家,索求年糕。而且不會在自己的聚落行動,一定要攻打別村。同時他們還會另設迎擊小隊防備,以埋伏其他村子的稼鳥。

  稼鳥首先攻向鄰村的代表性富家,所有的人一起在屋簷下彎腰,模仿雞的動作,然後將帶來的五升大量鬥擲入屋子裡。

  規矩中,被擲入量斗的人家,必須裝滿年糕後再端出來。但這時要用鐮刀割下量鬥一角再歸還。這叫作「割量鬥」。

  不過稼鳥無法輕易得到拿出來的年糕。

  因為遭攻打的富家所在的村子年輕人,會用淺盆裝水潑稼鳥的頭,不讓他們得逞。

  以潑水為信號,打鬥開始。

  就這樣不斷地重複,賺取年糕(譯註:日文中的賺取[稼ぐ,kasegu],可能就是稼鳥的語源)。

  此外,當不同聚落的稼鳥在街上狹路相逢,也會發生打鬥。

  碰上的時候,雙方要先彎腰模仿雞的動作,然後再開打。打贏的話,就可以搶走輸的一方得到的全部年糕。

  聽說現在因為警察會管制,所以沒有過去那麼熱鬧了。

  二百八十四

  同樣在小正月這天,會進行打果樹的活動,祈求結果豐收。在遠野地方,把這稱為「持切」(譯註:原文作「モチキリ」[mochikiri],無漢字)。

  首先,一個人用斧頭敲打院子裡的樹幹,說:

  「不結好果子,就把你砍掉。」

  另一個人則應答:「我一定會結出好果子,請高抬貴手。」

  二百八十五

  立瓠的儀式,是在慄樹枝插上削細的胡桃嫩枝,綁上馬鞋等吊掛起來。

  這是用來祈禱當年的瓠瓜和南瓜豐收的。

  這也是小正月的活動之一。

  二百八十一

  小正月到了向晚時分,當夕陽將雪景染得一片艷紅時,家家戶戶就會開始進行「彌六郎」(譯註:原文作「ヤロクロ」[yarokuro],無漢字)儀式。

  該戶家長拿著裝了豆殻、蕎麥殻等的量鬥,一邊撒,一邊從玄關到大門口往返三次。

  這時要高聲唱著:

  彌六郎飛來了,金錢財寶也飛來了。

  是有馬的大人嗎?還是有牛的大人?

  豆殻熱騰騰,蕎麥殻也熱騰騰。

  據說「彌六郎」指的是一個叫遠野彌六郎的諸侯。這名諸侯被命令更換領地,從八戶遷到遠野時,當地人民為了慶祝新主公到任,舉行儀式,遂流傳下來。

  二百七十一

  小正月的夜晚,人們會在葫蘆裡放小刀,一邊「咔啦咔啦」地搖著,一邊訪問各家。這叫作「斫納莫米」或「斫火斑」(譯註:原文分別是「ナモミタクリ」[namomitakuri]、「ヒカタタクリ」[hikatatakuri]。納莫米即火斑的方言)。

  斫(譯註:原文作「タクリ」[takuri])是方言,剝下的意思。

  一整年都坐在火爐邊烤火,懶得工作的人,兩邊的小腿會烘烤出紫色的火斑來。他們就是要找上門來,用小刀剝下這些懶鬼的證明。

  人們來到門口,喚道:

  「斫火斑,斫火斑。」

  屋內的人就會應說:

  「看,斫納莫米來了。」

  然後要女兒們端出年糕賠罪懺悔。家裡有寶貝女兒的人家,會更恭敬地賠罪。因為有時候斫納莫米會特別盯上那樣的女孩,斫她們的皮。

  二百八十六

  小正月的活動非常多,除了與福神有關的儀式及斫納莫米以外,還有插秧、播種、春駒等儀式。

  插秧是女孩們手持松葉,在雪地上模仿種稻的動作,並挨家挨戶領年糕。

  播種是以鋤頭將積雪堆出田埂,唱道:

  喲哎呀啦、哎呀噯

  四處領年糕。

  春駒是搖鈴拜訪各家,分發畫有馬的白紙。一樣會領到年糕。

  二百八十八

  插秧舞也在小正月進行。

  這是地區活動,因此經全村討論後,從每一戶推派人手。

  這天夜晚,男女齊聚舞蹈,然後將斗笠放置於一處。

  插秧舞中使用的斗笠,要一直保留到二月九日。

  二百八十九

  小正月的隔天一月十六日,會進行趕鳥儀式,叫作夜鳥(譯註:原文作「ヨンドリ」[yondori],無漢字。原文後面還有一句「也叫‘ヨウドリ’[youdori]」)。

  在天亮前起床,一邊敲打木板,一邊在屋子周圍繞行三圈。大部分都是用木棒敲打膳台底部巡繞,唱著這樣的歌:

  夜鳥喲,朝鳥喲,夜半吉時,沒有半隻鳥,喲喲。

  這首歌還有不同的版本:

  夜鳥喲,朝鳥喲,太壞的鳥要敲破頭沾鹽巴,

  放進籠子裡,趕去蝦夷島,喲喲。

  二百九十

  一月二十日會進行「二十日炙」(譯註:原文疑錯字,應是「ヤイトヤキ」[yaitoyaki],無漢字),或是「熏夜蚊」(譯註:原文作「ヨガカユブシ」[yogakayubushi],無漢字)的儀式。

  人們拿著一束松葉在全村行走,點火後用煙熏彼此的身體。這樣可以讓人們到了夏天,也不會被蚊蟲或蛇所叮咬。

  不要輸給夜蚊蚋,不要輸給蛇蜈蚣。

  人們這麼唱著,自由進入每戶人家,用煙熏彼此。連自在鈎都會熏,表示不僅是停留在玄關口,甚至還會進入到地爐邊。

  二百九十一

  一月二十日也是麻的慶典。

  這天視個子矮小的女人早晨來訪為禁忌。

  萬一來了的話,就要熏松葉來去邪。

  二百九十二

  正月晦日是馬的除歲。

  將年糕切成四十八小塊,放入稻草包裡,吊在家中。

  等到隔月九日再拿出來食用。二月九日是開弓箭的儀式,這天也要將插秧舞后收起來的斗笠破壞掉。

  如此一來,正月的儀式就全數結束了。

  二百九十三

  在遠野地方,三月三日的節日,孩子們會聚在一起,進行「釜子燒」(譯註:原文作「カマコヤキ」[kamakoyaki],無漢字)的活動。

  孩子們都很期待這個儀式,更勝女兒節(譯註: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兒節),小正月一過,就連上下學途中,也都在談論釜子燒的事。

  首先,五六名到十七八名孩童編成一組。

  然後在三日之前,先到河邊等地方挑選一個適合的地點,蓋好自己的爐灶。這時最重要的是選到一個好地點。

  到了三日當天,孩子們一早就到自己的爐灶集合。

  這時會各自從家中帶來各種食材。

  除了每個人帶三合(譯註:容簀單位,一合約零點一八升)米以外,還會分配帶來味噌、雞蛋等食材及碗盤等。

  其中紅魚、花蛤被視為不可或缺的食材。

  炊事由十三四歲為首的女孩子負責。男孩負責撿木柴和汲水。

  然後從早上到下午,不停地享用戶外美食。

  這非常有趣。

  但光是這樣孩子們還不滿足。他們玩耍的力氣多到用不盡。

  他們有時會跑去別人的爐灶搗亂,也就是出其不意地攻擊別人的爐灶。他們會扭打成一團,擊敗對方,佔領爐灶,吃掉別人的食物。

  不過因為已經吃得夠飽了,別人的食物也吃得差不多了,所以就算打贏,其實也吃不了什麼。

  佐佐木喜善年幼的時候,孩子王田尻長九郎攻擊了隔壁聚落的爐灶。據說當時長九郎一個人吃掉了十三塊紅魚、三升清湯和一鍋飯。

  不過吃是吃了,但吃下這麼多,長久郎也動彈不得,爬到河邊去,把吃下肚的東西全吐了出來。這件事成為笑柄,代代流傳。

  對遠野出身的人來說,是留下許多回憶的活動。

  聽說最近已經不太會去別人的爐灶搗亂了。

  二百九十四

  三月三日會射靶、拍毽子、放風箏,等等。

  節日前的鎮上市集,各家店舖都會陳列起裝飾著雉雞羽毛的華麗紅白弓箭,以及繪有古代傳說勇士英姿的風箏。

  二百九十五

  供奉給女兒神的糕餅,是菱形的艾草餅。

  其他還會製作用「撲粉」(譯註:原文作「ハタキモノ」[hatakimono],意為拿來撲、拍的東西)染成青色、紅色、黃色的帶餡糰子。這些糰子會做成兔子或各種果實的形狀。由適婚年齡的女孩、母親及姑姑阿姨等婦人全部出動製作。

  會依各人喜好,做成松果、辣椒、茄子等造型。

  二百九十六

  五月五日的節日會製作芒草粿。

  芒草粿是割下芒草的嫩葉,包起剛搗好的糯米製成。據說趁著糯米還濕潤的時候食用,芒草的香氣有著難以形容的風味。

  這芒草粿有它的由來。

  從前,某個地方住著一對鶼鰈情深的夫妻。

  妻子擅長織布。丈夫帶著妻子織好的布到遠地去兜售,好幾天都沒有回來。

  幾個住在附近的年輕人趁著丈夫不在家,跑來偷看妻子織布,甚至闖入屋內調戲妻子,惡作劇不休。

  妻子不堪其擾,跳入屋前的河裡自盡了。

  這時剛好丈夫從旅途中歸來了。

  丈夫看見妻子的死狀,悲痛不已,抱著屍首,日夜不停地哭泣。

  不管再怎麼哭,淚水都流不盡,最後丈夫用芒草的葉子包住妻子的肉帶回家,做成粿吃掉了。

  據說這就是在五月的節日製作芒草粿的由來。

  這是去年五月五日,佐佐木喜善的老母親告訴孫子們的故事。佐佐木聽到以後記了下來。

  二百九十七

  據說在六月一日前往桑樹底下,人就會像蛇一樣脫皮蛻變。

  唯獨這一天,就算是小孩子,也絶對不會跑去摘桑葚。

  二百九十八

  六月一日並有「繫馬子」的儀式。

  用稻草編成兩頭馬,在嘴巴的地方塗色,就好像咬著一塊雞蛋形的年糕。這種年糕叫作「粢」,是以泡過水的米搗成,用來獻神。

  然後趁早送出這馬。將它們分別送到河邊洗滌處旁的樹枝,或水田的水口、產土神(譯註:即當地的土地神)的神社。

  現在已經不做稻草馬了。

  人們把一張和紙裁成六條橫長形,再用雕刻了馬匹圖案的木板分別在紙上捺上兩頭馬。嘴巴的部分一樣銜著粢。

  然後送到同樣的地方。

  二百九十九

  據說七月七日一定要吃粗掛麵。

  這也有由來。

  它的來歷,是芒草粿起源的後續。

  據說丈夫將妻子的屍肉做成粿吃掉以後,只留下筋的部分,在七月七日當成掛麵一樣吃掉。這便是它的由來,現在人們也在這天吃粗掛麵。

  九十五

  爬山的時候,有時會看到一些樹的枝幹分開成兩邊,卻又糾結在一起成長。

  這是山神在計算山中樹木時的印記。

  據說山神會在最後十二天計算自己領域內生長的樹木數量。

  這裡的最後指的是十二月,應該是要確認這一年枯掉的樹木,以及新生樹木的增減。一棵棵計算,然後將最後一棵樹擰起,作為總共有幾萬幾千棵的印記。

  所以最後十二天,村人禁止上山。

  因為萬一被當成山中樹木之一算進去就不得了了。

  二百七十二

  春秋颳大風的日子,有時人們會將葫蘆和鐮刀一起綁在長竿子頂端,插在屋簷下。

  這是讓風靜下來的咒法。

  此外,據說這樣做也能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