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吳妃嬰茀‧鼙鼓驚夢|北風

聽朱勝非如此一說,趙構也意識到王淵的確擢升過快,易招致不利議論,引起人心不滿,確實不可不防。於是次日立即下詔:「新除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免進呈書押本院公事。」命王淵不要到樞密院辦公,意在平息苗傅等人的怨氣。

但此時苗傅等人積怨難消,必要誅王淵、康履而後快。中大夫王世修平日亦恨內侍專橫,也與苗傅、劉正彥聯絡一氣,協商兵諫之策。

三月癸未是神宗皇帝趙頊的忌日,百官照例要入朝焚香祝禱。趙構命檢校少傅、奉國軍節度使、制置使劉光世為檢校太保、殿前都指揮使,負責百官入聽宣制祝禱事宜。祝禱儀式結束後,百官出宮回家,王淵途經城北橋下時,王世修率領的伏兵一擁而上,王淵猝不及防,當即被拉落下馬。王淵尚未反應過來,只一迭聲地破口大罵拉他的士兵,那些士兵也不理不睬,默默動手把他強行摁跪在地。

然後一名戎裝官員徐徐走到王淵面前,手上提著一柄劍。

王淵抬頭一看,怒道:「劉大人,你這玩笑開得忒也過了吧!」

劉正彥拔劍出鞘,道:「王淵勾結宦官意圖謀反,正彥順應天意,為君誅之。」手起劍落,直朝王淵脖上抹去,王淵當即氣絕身亡。劉正彥命手下士兵將王淵頭砍下帶走,然後率兵趕往康履的住宅,分兵捕捉宦官,命道:「但凡沒有鬍鬚的都殺掉!」

那時康履碰巧還未回到家中,半路上便被得悉消息的親信截住,將此事告訴了他,他自然大驚失色,飛也似的跑回宮,撲倒在趙構面前哭訴。趙構亦又驚又怒,道:「朕已下詔免王淵公事,他們竟還不依不饒至此?」轉頭命內侍:「速召朱勝非入宮議事!」

朱勝非剛一進宮,便又有內侍奔來稟告:「苗傅與劉正彥現陳兵於宮門下,要求見官家,稱有事啟奏。」

趙構問:「他們帶了多少兵將?」

內侍答道:「具體人數不太清楚,但看上去黑壓壓一大片,只怕是把他們麾下的兵將全調來了。」

趙構心頭一涼,直身坐正,又下令道:「傳中軍統制官吳湛。」吳湛是守衛宮城的軍官,領禁兵守在宮城北門負責保障內宮安全,麾下兵士雖未必有苗劉二人的多,但亦可抵擋一時。趙構欲命他穩守宮城,緊迫時或可護衛自己突出重圍。

朱勝非聽後蹙眉問:「吳湛平時在北門下營,專門負責伺察非常事件,今日之事他可曾差人來報過?」

趙構搖頭:「沒有。」立即隨之生疑,隱隱感到大事不妙。

他話音剛落,便有一人在殿外接口道:「臣這便前來稟報。」一面說著一面邁步進來,正是剛才趙構與朱勝非談及的吳湛。

他態度大異於常日,只一拱手,也不下拜,語氣冷硬地奏說:「苗傅與劉正彥兩位大人已手殺王淵,領兵前來,等候在北門外,欲向陛下奏事。請陛下移駕過去罷,別讓他們久等了。」

趙構見此情形已然明白吳湛必是與苗劉二人一黨的,連內宮侍衛都反了,自己眼前這一劫已避無可避。驚愕惱怒之下不覺拂袖而起,怒目直視吳湛。吳湛也毫不懼怕,抬目與他對視,神情囂張。

朱勝非忙過來調解說:「不必陛下親臨罷,臣請前往問清此事緣由,陛下再作打算。」

趙構首肯,於是朱勝非急趨至宮樓之上,見苗傅、劉正彥與王世修等人介冑立於樓下,以一竹竿挑著王淵的首級,身後一片士兵手持刀槍等待著他們的指揮。

朱勝非厲聲詰問:「皇上已下詔免王淵公事以求順爾等之意,爾等為何還要擅殺王淵,並率兵列於宮城外,意欲何為?」

苗傅仰首高聲答道:「苗傅不負國家,只是為天下除害罷了。朱相公請回,我們要面奏皇上,如果他堅持不出來,我們可就要進去了。」

朱勝非想繼續以理相勸,苗傅等人卻並不理睬,而吳湛已有意從內開門,引苗傅等人進宮。但聽得宮城北門一片嘩聲,兵將們口口聲聲喊著要見駕,眼見著便要衝入宮城。知杭州康允之見事態緊急,遂率眾官扣內東門求見,請趙構御城樓慰諭軍民,不然無法止住這場兵變。

正午之時,趙構終於自內殿步出,登上宮城北門城樓,百官緊隨於其後。苗傅等人見有黃蓋升起移動,知趙構親臨,倒也還依禮山呼「萬歲」而拜。

趙構憑欄呼苗傅、劉正彥,凝神朗聲問:「兩位卿家有何事要面奏朕?」

苗傅厲聲道:「陛下信任宦官,賞罰不公,軍士有功者不賞,巴結勾結內侍的平庸之輩卻可以做高官。黃潛善、汪伯彥誤國至此,猶未遠竄。王淵遇敵不戰,但因私下結交康履就可以入樞密院。臣自陛下即位以來,立功不少,卻只能當個小小的邊遠郡團練使。臣已將王淵斬首,在宮外的宦官也都誅殺乾淨了,現在臣請陛下也將康履、藍圭、曾擇斬了,以謝三軍。」

趙構看看一旁已被嚇得全身顫抖的康履,道:「內侍有過,當流放海島,朕會依法處置他們。卿可與軍士歸營。」

苗傅並不肯讓步,揮戈喊道:「今日之事,全都是臣的意思,與三軍無關。天下生靈無罪,乃害得肝腦塗地,這都是因為宦官擅權的緣故。若不斬康履等人,臣等決不還營。」

趙構好言撫慰道:「朕知卿等忠義,現任苗傅為承宣使、御營都統制,劉正彥為觀察使、御前副都統制,軍士皆無罪,如何?」

苗傅轉首不理,全無退兵之意,而其麾下兵將則紛紛揚言說:「我等如果只想陞官,只須牽兩匹馬送與內侍就行了,又何必來此呢?」

趙構一時也無計可施了,便轉身問百官:「你們可有什麼良策?」

主管浙西安撫司機宜文字時希孟躬身諫道:「宦官之患,確已演變至極,如今若不悉數除掉,天下之患恐怕未盡於此。」

趙構沉吟不語。康履等幾位大宦官將他從小服侍長大,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多少年朝夕相處,畢竟難以割捨。

軍器監葉宗諤見他還在猶豫不決,便也附時希孟議道:「康履不過是一宦官而已,陛下何必如此顧惜!不妨斬之以慰三軍,不要給他們進一步叛亂的理由呀!」

趙構心知兩位大臣所言在理,惟今之計的確也只有犧牲宦官以緩解當前困境。不得已之下只好命吳湛將康履捕下。康履見趙構不再庇護他,馬上撒腿便跑,但年老體衰的他哪裡跑得過吳湛,很快便被吳湛親自捕得於清漏閣仰塵上,隨即擒至北門。康履自知在劫難逃,不停地大哭著反覆叫道:「官家!老奴服侍您這麼多年,為何現在偏偏要殺老奴呀?」趙構長嘆一聲,側首望雲而不看他。

吳湛將康履交給苗傅,苗傅立即在城樓下揮刀將其腰斬,然後梟其首,掛起來與王淵之首相對。

見康履已死,趙構遂傳諭讓苗傅等人離開。不想苗傅等人卻並不就此罷休,見先前提出的要求已達到,反而越發氣盛,公然口出不遜之言:「皇上不應當即大位,將來淵聖皇帝如果歸來,不知該怎樣安置呢?」

趙構被他一詰,也無言以對,便命朱勝非到樓下委婉相勸。苗傅聲稱皇上施政無方,應請隆佑太后垂簾聽政,再遣使與金人議和,以迎回二帝。趙構無奈,只得一一許諾答應,當即下了詔書,恭請隆佑太后垂簾,權同聽政。宣詔之時百官群起相隨出宮,但苗、劉二人依然聞詔不拜,說:「這御座皇上似乎不應該繼續坐下去吧?如今自有皇太子可立,何況已有道君皇帝禪位的先例。」

苗傅的部將張逵附和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今日之事,陛下當為社稷百姓著想而讓位。」百官聞言皆驚愕失色,明白他們分明是想逼趙構退位了。

百官重又入宮告訴趙構說苗劉二人拒不接旨下拜。趙構問原因,眾人面面相覷,都不敢回答。

趙構見狀已瞭然,勉強一笑,道:「他們是想逼朕讓位罷?」

百官見他形容憔悴,眼底隱含憂惻之意,聽他此言又是感慨又是惶恐,更是不敢接話。殿內一時無聲,只有風掠過,吹動兩側的紗幕,寂寥地在陰天暗淡的光線裡飄拂。

終於時希孟邁步出列,嘆道:「現在有兩種辦法可供陛下選擇:一是率百官抗爭而死於社稷;一是聽從三軍之言而禪位。」

通判杭州事浦城章誼立即斥道:「這是什麼話!三軍之言,陛下豈可聽從!」

趙構擺手止住他,對朱勝非等人說:「朕可以退位,但須先稟知太后。」

朱勝非連連搖頭,道:「叛軍要挾便退位,哪有這個道理!」

「不退位又能如何?」趙構淡然道:「眼下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麼?」

眾人也無言以對。須臾另一大臣顏岐建議道:「如果太后出面曉諭三軍,苗傅等人就無辭可說了。」

趙構頷首,令顏岐入奏太后請她出來,再命吳湛傳諭傅等人說:「已去請太后來御樓商議退位之事了。」

那日北風凜冽,撲面如刀,趙構所處之殿門無簾帷,他坐在一竹椅之中,其上亦無任何褥墊,時間一久不禁瑟瑟生寒,連雙唇都被凍得青白。既已請太后登御樓,趙構遂起身立於楹柱之側恭候而不再坐下,百官說太后不會很快到來,一再請他先歸座,趙構搖搖頭,黯然道:「朕已經不應當坐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