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吳妃嬰茀‧鼙鼓驚夢|遜位

片刻後,隆佑太后乘黑竹輿,帶著四位老宮監出宮,在御樓前換肩輿出去見苗傅等人,幾位執政大臣緊隨相護。苗傅、劉正彥見了太后倒是相當恭敬,拜倒在輿前道:「如今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百姓無辜,望太后為天下百姓作主。」

太后正色對他們道:「道君皇帝任用蔡京、王黼等佞臣,更改祖宗法度,又用宦官童貫挑起邊界糾紛,所以招致金人入侵,養成今日之禍,但這與當今皇帝有何相干!何況皇帝聖孝,並無失德之處,只為黃潛善、汪伯彥所誤,現在又已將兩人罷逐,統制難道不知麼?」

苗傅仰首高聲道:「臣等已議定,決定請皇上禪位,豈可再猶豫!」

太后道:「哀家可依你等所請,且權同皇帝聽政,但皇帝禪位之事不必再提。」

苗傅等人仍然不肯罷休,堅持要立皇子,讓趙構退位。太后頻頻搖頭,道:「國家太平之時,此事尚且不易行。何況如今強敵在外,皇子又這般幼小,決不可行。實在不得已,也應當與皇帝一同聽政。」

劉正彥見她口氣毫不鬆動,不免有幾分惱怒,乾脆站起來,幾步直走到太后肩輿前,冷著臉道:「今日大計已定,有死無二,太后還是早些答應為好。」

太后見他囂張至此亦不再和言說話,重重一拂廣袖,怒道:「而今強敵壓境,國勢岌岌可危,你等不齊心協力輔助皇帝振興國家,反而為爭權奪利而挑釁內訌,企圖更易君主!皇子才三歲,而哀家以婦人之身,坐於簾前抱三歲小兒,何以令天下!敵國聽說了,豈不會轉加輕侮、乘虛而入?」

太后平日一向慈眉善目、和藹可親,如此盛怒眾人皆是首次目睹。苗傅、劉正彥被她斥得悻悻地無言以對,但要同意她的主張卻是決計不願的,於是再度跪下號哭著反覆請求,太后卻一味不聽。苗劉二人無計可施之下乾脆雙手當胸一拉,扯開上衣,向眾人高呼道:「太后不允我等所請,我們便解衣就戮!」擺出一副解衣袒背的架勢,圓瞪雙目盯著太后。

太后見他們如此威脅也並不動容,搖頭嘆道:「統制乃名家子孫,豈能不明事理?今日之事,實難聽從。」

苗傅終於按捺不住了,挺身欺近,揮手一指身後萬千兵卒,憤然厲聲道:「三軍將士,自今日早晨至今尚未用飯,此事拖而不決,只怕會發生別的什麼變故!」然後又盯著朱勝非道:「相公為何一言不發?今日這等大事,正需要大臣作決斷。」

朱勝非默不作聲,不敢隨意表態。這時顏岐從趙構身邊趕來,走到太后面前低聲奏道:「皇帝令臣奏知太后,已決意從苗傅所請,乞太后宣諭。」太后聽說後雙目盈淚,但仍是搖頭,始終不允。苗傅等人見狀繼續出言逼迫,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朱勝非恐如此耗下去太后會有危險,忙請太后退入宮門,登御樓去與趙構商議。趙構一見太后當即迎上去攙扶,兩人相顧垂淚。須臾,趙構一拂前襟跪於太后面前道:「母后,如今杭州三軍盡在叛臣掌握之中,連宮中禁軍也聽命於他們,非是兒臣無心抗爭,實在是受制於人,毫無反抗之力。事已至此,兒臣無可奈何,只能禪位於皇子,如此方可保江山不易姓。請母后暫允苗傅所請以緩局勢,平亂之事待日後從長計議。」

太后亦知當前形勢的確如趙構所說,苗傅等人掌握三軍,若不答應他們請求,他們若不管不顧起來,隨時可以弒君篡位。只是要自己親口答應叛臣所請讓趙構退位,於情於理都是絕對不願接受的。一時悲從心起,拉起趙構緊握他雙手,不禁雙淚零落如雨。

朱勝非此刻也流淚對趙構道:「叛臣謀逆至此,臣身為宰相,義當以死殉國,請陛下准臣下樓面詰二凶。」

趙構擺手嘆道:「叛臣凶焰囂張,卿前往斥責必不能全身而退。他們既已殺王淵,倘若又害了愛卿性命,國人將置朕於何地!」遂命朱勝非拿四項條件去與叛臣商議,若他們答應自己便可降詔遜位:一是皇帝禪位後大臣要事皇帝如道君皇帝例,供奉之禮,務極豐厚;二是禪位之後,諸事並聽太后及嗣君處分;三是降禪位詔書後,所有軍士要即時解甲歸寨;四是禁止軍士藉機大肆劫掠、殺人、縱火。

苗傅等人很快答應了趙構的要求,於是趙構看看兵部侍郎兼權直學士院李邴,疲憊不堪地朝他點點頭,道:「煩卿為朕草禪位詔書。」

李邴惶然出列,跪下奏道:「此等大事臣實難勝任,還是陛下御筆親書較妥。」

趙構深嘆一聲,命人取來筆墨,勉強提起精神,就坐在那張沒有褥墊的冰冷御椅上親筆寫下了自己的禪位詔書:「朕自即位以來,強敵侵凌,遠至淮甸,其意專以朕躬為言。朕恐其興兵不已,枉害生靈,畏天順人,退避大位。朕有元子,毓德東宮,可即皇帝位,恭請隆佑太后垂簾同聽政事。庶幾消弭天變,慰安人心,敵國聞之,息兵講好。」

寫完擲筆於地,命人下樓宣詔。在目送太后乘竹輿回宮後,趙構不再理眾人,徐徐下樓,在宮外軍士震耳欲聾的「天下太平」歡呼聲中一步一步地徒步走回了禁中。

皇子趙敷隨即嗣位,隆佑太后垂簾聽政,尊趙構為睿聖仁孝皇帝,趙構被迫移居顯寧寺,此後顯寧寺改稱睿聖宮,僅留內侍十五人供職。苗、劉等人以小皇帝的名義頒詔大赦,改元明受,加苗傅為武當軍節度使,劉正彥為武成軍節度使。太后將內侍藍圭、曾澤等貶往嶺南諸州,苗傅仍不放過,遣人將他們追還,一律殺斃。

移居睿聖宮後的趙構名為太上皇,實為階下囚,苗傅派兵嚴守宮門,不許他及妃嬪出宮一步,便是趙構要前往禁中向太后請安也不可。趙構終日鬱鬱,情緒低落至極,自閉於一室,一連數日不見任何妃嬪。

某日夜間,明月懸空,玉宇無塵,淡淡瑩光窺窗入室,不覺盈滿半室。那時趙構煩悶難安,無心寫字讀書,見月色清澄,索性啟門出去散步於花間月下。

信步走到後面庭院,卻見一人在院內焚香,對月禱告。夜已深,風冷露重,她卻獨自一人跪在冰涼的石板地上,唸唸有辭地祈禱,久久亦不動分毫。

趙構悄然走至她身後,聽見她反覆念道:「請上天保佑官家,早滅叛臣賊子,平亂復辟,中興大宋。若此願達成,嬰茀甘願減壽十年……」

「你這樣做能有何用?」趙構在嬰茀身後開口道。

嬰茀先有一驚,待回頭見是他立即欣喜而笑,一福問安。

趙構不理她,繼續道:「朕的母親以前亦有焚香祈禱的習慣,但禱告了半輩子,上天卻絲毫不垂憐於她,不但得不到父皇的眷顧,反而受國難所累,至今仍流落金國難回故土……事在人為,不要把希望寄於天意上,只有自己努力才能拯救自己。」

「官家說得自然不錯。」嬰茀低眉輕聲道:「臣妾自恨作為有限,不能為官家分憂,因此想焚香為官家祈福……是否真有天意一說,臣妾不知,但只要有一線希望臣妾便要一試。臣妾相信,只要真心祈禱必會有所助益。」

趙構淡然一笑,問:「這樣的事你以前做過麼?上天可曾答允過你的請求?」

「有!官家,有的!」嬰茀雙眸一亮,看著他略有些激動地說:「官家當初出使金營時臣妾也曾每日焚香祈禱,結果官家真的平安回來了。」

趙構愕然:「出使金營時?那時你便認識朕了?」

嬰茀臉一紅,便斂首不語。趙構隨即自己想起了:「哦,你跟朕說過,第一次見朕是在朕蹴水鞦韆之時。」

嬰茀十分羞澀,保持沉默不再接話。趙構亦無語,獨自仰首望明月,少頃吐字分明地決然說道:「朕即位以來在用人上犯了不少錯誤,以至文臣誤國,武將叛亂。幾番教訓之慘痛朕必會銘記於心,若上天給朕一次復辟的機會,朕將牢牢掌握住手中之權,駕馭好朝中之臣,永不讓他們僭越作亂。」

他那時實歲尚不足二十二,但眉宇間已沉積著一片超越他年齡的滄桑。他像以往不悅時那樣緊抿著唇,這樣的神情與他幽深眸中映出的光相融,使他看起來堅毅,然而含有一絲冰冷的銳利。

嬰茀靠近趙構,依偎在他身側,雙手握住了他的右手,再閉上雙目,透過他手上冰涼的皮膚默默感受著他體內血液的奔流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