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0 章

  次日,九娘一大早便起身了。

  用過早膳,便去了安榮院請安。

  平日裡因著要上學,所以每日去給安國公夫人請安是免了的,今日休沐自是不能免。

  待九娘到時,安榮院正堂上已經坐了不少人。崔氏鄭氏馬氏劉氏及一些小輩們等俱都到了,唯獨少了一個朝霞郡主。

  九娘對這種情形並不感到稀奇,自那日事後,朝霞郡主似乎就和蕭家人鬧崩了,雖表面上並沒有生出什麼大亂子,但朝霞郡主卻極少露面。成日裡除了呆在崇月閣,便是去王家她姐姐那處及公主府,當然宮裡太子妃那裡也沒落下。

  現如今朝霞郡主很明白自己仰仗的是什麼,一改往日驕縱的做派,變得汲汲營營起來。當然九娘明白這是為了什麼,不外乎是在向蕭家人示威,只要昌平公主一日不倒,只要太子一日不死,蕭家人就不敢拿朝霞郡主如何。即使內心不滿,面上還是要捧著對方的。

  據聞朝霞郡主這陣子忙著在搗騰什麼生子秘方,不用說自然是為她的親外甥女太子所弄的,蕭家人明明暗裡恨得牙癢癢,面上還要做無知狀。九娘雖日裡忙於國子監的學業,但安國公府這裡的事可一直沒漏下,散了學晚上在翠雲閣聽蓮枝將府中一些雜七雜八的事報上來,可沒少暗中看這些人的笑話。

  「九娘如今越發出眾了,真是一天一個模樣,看來去國子監唸書也是有許多益處的。當年三娘也曾提過此事,我卻是將她拒了,早知道當年也讓三娘去國子監讀兩年。」鄭氏拉著九娘的手,笑盈盈的說道。

  「謝二伯母的誇獎。」九娘半垂眼臉,狀似害羞。

  「這怎麼算是誇獎,二伯母說得是實話,阿家,您說是不是?」

  看著佇立在下處的蕭九娘,安國公夫人也是一臉笑意的點點頭。

  確實如鄭氏所講,九娘如今越發出眾了,不光是容貌,也是儀態與氣度。這撇除不了她如今正在長身子的功勞,也有她甚少出現在人前的原因,多日不見,忽一見自是覺得大變樣。當然也與日漸增長的學識有關,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不過如此。明明年紀還不大,與一眾姐妹站在一處就是拔尖了出來,雖稱不上鶴立雞群,但一打眼看去第一眼就瞅到了她。

  長輩們的這番誇獎,讓蕭六娘等人俱是紅了眼。

  蕭三娘為長,素來在妹妹們面前都是一副長姐的做派,且為人溫婉賢淑,尤其九娘比她小了不少,也犯不上去嫉妒一個妹妹。蕭五娘從來是個和事佬的性子,不管內裡如何,在長輩們面前素來一副柔順的樣子,一臉笑吟吟的看著,也不說話,反正從面上來看是不行於色。

  至於蕭十娘和蕭十一娘,蕭十娘自從韓雲娘逝世後,便成了一副沉默寡言的樣子,蕭十一娘素來是個透明人,兩人只是靜靜的瞅著,同樣看不出有什麼嫉妒之色。可蕭四娘、蕭六娘與蕭七娘就沒那麼好了,這三人素來與蕭九娘有隔閡,此番見了祖母和兩位伯母俱是對蕭九娘一副另眼相看的模樣,臉上不禁露出了幾分異樣的神色來,只是礙於長輩們俱在場,也不敢訴之於口。到底是年歲有些淺了,心機也不夠深,難免落於旁人眼。

  一旁的崔氏微微的皺了下眉,她之所以會皺眉也是因為蕭七娘。

  畢竟不管怎麼來說蕭七娘也是大房中的人,大房的其他兩個女兒俱是被她教養的不錯,唯獨這個蕭七娘是怎麼教都教不好。看得時間久了,她對蕭七娘的那份心也淡了,她是世家名門出身,自是明白內裡關鍵,就照蕭七娘這種性子,日後就算有個什麼大造化落於其身,她自己也把握不住。

  蕭七娘自是不知道嫡母這份心思,也不知曉因為自己的德行不好,會影響到自身日後的婚嫁。

  當然僅憑這蕭家的家世,她日後的婚嫁也是不差,只是好卻是談不上了,就如同崔氏所想,就算有什麼大造化落在她的身上,就憑她這份心性也會將日子過得一團糟,機會自是讓給了旁人。當然,這是後話。

  「行了,二弟妹你就別誇九娘了,九娘出眾是咱們家眾所皆知之事,我看三娘也挺不錯,走出去誰人不說咱們家三娘溫婉賢淑?」崔氏笑盈盈的插言。

  鄭氏自然不會說個不字,所謂孩子是自家的好,蕭九娘再好,也不是自己親生的,在她心中自然比不過蕭三娘。且她之前那話也不是說了沒目的的,沒見著一旁蕭六娘的臉都氣歪了。

  鄭氏和崔氏自來和朝霞郡主有隔閡,平日裡沒少給其暗裡添堵,此番朝霞郡主不露面,自是沖蕭六娘而去。蕭六娘不是個能忍氣吞聲的,進了她耳裡自然傳到了朝霞郡主那裡,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一番機鋒,明白的自是明白了,不明的自是不明。被擋靶子立起來的九娘,心中也是苦笑不已,不光是蕭六娘,還有蕭四娘和蕭七娘,那眼裡的光芒恨不得將她吞了也似。至於暗裡是不是還有其他人,她不想去關注,反正只要有人犯上來,她自是不會輕饒。

  畢竟今非昔比,她也不是吳下阿蒙,有楚王這麼個靠山在身後,這府裡她還不懼任何人,當然這一切她自是不會張揚起來。

  望著下面站著一眾千姿百態的孫女,安國公夫人即覺得有些安慰,又覺得有些遺憾。

  若不是時機不對,想必這會兒家中這些出眾的孫女俱都有了人家,就算年紀不到,也能先定親,是時蕭家的勢力也能憑空增添一大截,也好給成王和皇后添些助力。

  可惜如今朝堂局勢混亂,長安城裡眾人俱都隱忍不發,大多都是瞅著東宮那邊的動靜,也好籌謀日後該如何處世。蕭家一眾女兒,三娘四娘五娘年紀俱都不小了,卻是婚配之事一直未抬到桌面上談,俱是因為如此。

  局勢混亂,誰敢言談婚嫁,別親家沒結成,反而結了個禍害。這長安城內眾人心中俱有自己的算盤,自然不會等閒視之,也因此三娘幾人都有些被耽誤了。

  不過安國公夫人也有自己的盤算,最大的三娘今年不過十八,再等一年也是能等起的,再不行還有一個成王。按安國公夫人的想法,她並不是太想將蕭三娘許給成王,自產自銷雖好,卻是少了兩條路子。

  成王是皇子是親王,成王妃定然不會是尋常人家,所謂的聯姻,便是聯合兩家之勢。蕭皇后和安國公夫婦還打著給兒子(外孫)尋一家有勢力的姻親,好增添些許助力。

  至於蕭三娘,本身出自蘭陵蕭家,有個皇后姑母,又是個嫡出,日後婚嫁也不會差,日後嫁了人,夫家也是成王一系的好助力。

  別看安國公夫人無視下面的這些機鋒,因為她知曉這後宅之中俱是逃不過她的掌握。上下嘴唇還有打架的時候,只要無關緊要她大多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府中的事務也俱是交給崔氏,反正只要不影響大事就好。

  想到了蕭三娘,安國公夫人自是想起蕭九娘,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了楚王。

  對於這個便宜外孫,安國公夫人是又恨又忌憚。恨得是他母家明明是蕭家,卻是胳膊肘往外拐,忌憚的是當今竟然對這麼一個殘廢寵愛有加,連她外孫成王都要退避三舍。

  日前,成王暗裡的一些小動作,因著要通過蕭家才能施展出來,安國公夫人自然知道一些。可不知陛下是老糊塗了,還是怎麼了,竟然一概無視。那楚王門下明明猖獗,還牽扯到賣爵鬻官之事,陛下竟然重拿輕放下了,到最後楚王也只落了一個閉門思過的懲罰在身。

  且閉門思過不到一月,便又被招進了宮,這幾日楚王可是風頭正盛,成王和蕭家也只能按捺下不甘心,收起暗裡的一些小動作。

  按成王一系所想,對於楚王此人,自是拉攏為上。可是楚王素來不賣成王一系的帳,也因此成王蕭皇后及蕭家眾人才會惱羞成怒,夥同趙王一系暗中對其使絆子,想藉著機會瓜分楚王手下勢力。絆子是使出來了,可惜楚王屁事沒有,再加上此乃非常時期,大動作也不敢有,只得暫且老實下來。

  面對這樣一個滾刀肉,又沾著那麼一層關係,真是讓成王一系恨得牙癢癢,卻又覺得棄之可惜。

  無法,眼見打壓不成,拉攏的心思又站了上風。

  也因此安國公夫人將心思又放在了蕭九娘身上,這也是為何今日鄭氏和崔氏連同安國公夫人,為何會對蕭九娘格外和善的主要原因。

  前朝影響後宅,這話並沒有假。

  想著心中存著的事,安國公夫人便沒心思和幾個兒媳婦及一眾小輩瞎耽誤功夫了,揮退了眾人,卻是獨獨留下了九娘一人。

  剛好九娘也想找個由頭出府兩日,正好想一併和安國公夫人講了,當然她對安國公夫人為何留自己也是心有疑慮。

  到底為何,接下來便能見分曉。

  ……

  安榮院正堂中,因著屋中邊角處燃了好幾個炭盆,自是暖氣融融的。

  安國公夫人招手讓九娘來到她所坐的牙床上坐下,這首位的牙床素來只是安國公夫人的專座,也就只有安國公及崔氏鄭氏兩個得臉的媳婦偶爾有資格落座。

  這番另眼相看,著實讓九娘有些受寵若驚。

  安國公夫人拉著九娘的手,先是關切的詢問了她的身子,而後又問了問她在國子監裡的一些情況及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示關懷。安國公夫人不愧是安國公夫人,說話非常有技巧,一點痕跡也沒有露出,話音自然而然的繞到了楚王身上去。大體是問九娘自那日芙蓉園夜宴之後,可曾與楚王謀面。

  幸好九娘從來不是個傻的,且一直有提防,見安國公夫人露了由頭,她自然不會不打自招,而是默默地搖了搖頭。

  安國公夫人嘆了一口氣,道:「楚王這孩子,年紀大了,心思也越發深沉了,小時候還總上家裡來看望我這外祖母,這已經許久未上家中來了。這孩子命苦,親娘早早就沒有了,你皇后姑母雖是他嫡母,但皇后乃後宮之主,後宮那麼多繁瑣的事務,她連成王都顧不上,更何況是他,也養得這孩子素來是個冷漠的性子……」

  九娘也不知安國公夫人這是想唱哪出大戲,只能眉眼黯淡,陪著對方唉聲嘆氣起來。

  「……這長安城內人眾多,他又處在那樣一個地方,身邊居心叵測的甚多。祖母見他似對家中有隔閡,就怕是有人在他耳裡說了什麼,讓他與家中生了嫌隙。他生了那樣一個性子,素來對人不親近,祖母心想這家中也就你倆有幾分小時候的情義,便想著讓你多上門去探望探望他。他的腿腳不好,祖母也是非常擔憂的,據皇后說,每逢到了陰雨和寒冷的天氣,楚王的腿便會疼痛難忍。九娘,你今日剛好休沐,若不然祖母讓人送了你去楚王府,你去代家中探望探望你表哥?」

  話音落下,安國公夫人眼含期望的望著九娘,將一個擔憂外孫的外祖母演繹的極好。

  若不是九娘活了兩世,且暗中一直和楚王有來往,恐怕真會上了這老婦人的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