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墨的感覺果然靈驗,才過了半月,這事端便出來了。東方這天奉旨去上早朝。朝上承鑠讓人讀了胡狄大汗昨日派人送來的求和文書。
其中控訴了承鐸的種種侵略行徑,再高歌了承鑠的種種寬仁大度,表達了對以往兩國相爭的遺憾,以及對今後和平共處的憧憬。全文洋洋灑灑,援引比附,寫得萬分誠懇動人。而最有誠意的地方在於,胡人情願將承鐸佔去的四個郡割獻出來。
唯一的對應條件是,依照前時定過的盟約──嫁承錦。東方聽到這條件時,吃了一驚。他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急切之中又來不及細想,只好打斷了朝上的熱議:「皇上,臣以為此事可疑。胡人與我朝百年來征戰不休,從不示弱。他們並未落到割地求和的地步,這一著實在不和常理。」
承鑠沉吟不語時,便有官員站出來反駁道:「胡人並無其他條件,此時正應定下和約,將這國土作定。日後再起爭端,才好作為憑據。」
承鑠點頭道:「正是。和親本是原就議定的,是我們背約在先。胡狄如今又釋善意,難道我們不允麼?」
他說我們背約在先,莫如說是承鐸背約在先。東方抬頭看向殿首,看不太清承鑠的臉色。他心念電閃,忽然想到一事。承鐸雖是皇帝的親弟弟,然而手握兵權,上次更是違背旨意與胡人打了起來,這正是皇帝最為忌諱的。
「自古行婚嫁都要卜筮吉凶,此次更關乎國事。」承鑠轉顧眾臣道,「把欽天監主事傳來,問一問天意。上次便是忘了這一茬了。」
東方聽到這句,頭腦突然一熱,說:「臣不才,也曾學過占卜之術。皇上若是信任,便讓臣一佔吉凶。」
「是麼?那東方愛卿便佔問一下十三公主北去是否宜嫁吧。」
東方就殿上淨手焚香,仰天暗祝。祝畢起卦,初爻少陽,二爻少陽,三爻少陰,四爻老陽,五爻少陰。他擲下最後一爻,仍是少陰。東方不由愣在那裡。他平生對自己所學頗為自信,如今卻禁不住懷疑。他既愣著不響,一殿的人便都陪他愣著。
旁邊一人冷然笑道:「此乃歸妹卦。歸妹者,正是婚姻之義也。十三公主北去宜嫁,定得如意郎君。」東方憤然望去,正是吏部尚書沈文韜。沈文韜不咸不淡地笑道:「我若沒看錯,九四是個動爻。歸妹愆期,遲歸有時。《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公主之嫁胡狄,正是愆期遲歸,如今有所待命而嫁。天地有靈,誠不我期。東方常侍如此淵博,想了這許久,莫非另有新解?」
承鑠問道:「是這樣解釋的麼?」
東方只得答道:「雖不全是……大意不錯。」
「這麼說十三公主和親為吉?」
「是。」東方有些艱難地說。
承鑠道:「朕就知道,十三皇妹終非池中物,不是反夫俗子可娶也。如此便依了這求和文書,讓禮部草詔,不日定禮。」
東方從朝上回來,坐在院子裡的門檻上默默無語,直坐到了下午。明姬看他飯也不吃,叫了一遍,東方不應。明姬知道他此時想事,最不能打擾,只是這次想得也太久了些。東方將在燕州大營到回京直至今日的事,從頭到尾想了一遍,心中那個朦朧的疑團漸漸清晰了起來。
如今承鑠旨意已下,不知承錦是否已經知道了。若是知道了,又會作何想。這樣一想起來便收不住思緒。他思來想去,決定天黑以後去宮裡看看承錦。正當他定下這個主意時,忽然屋角白影一掠,一隻鴿子停了下來。東方認出是那天讓承錦帶回去的鴿子,心頭一喜,一躍上去,將鴿子捉了下來,便見那鴿子腳上綁著一個小紙卷。
東方拆開來看,卻是一封寫給承鐸的信,大約講了和親的事。想必承錦以為這鴿子會飛到燕州去,然而它卻飛到了這裡。東方看了這紙條覺得像吞了只蒼蠅一樣鬱悶,這樣乍喜乍怒很不正常,於是他也生氣了。他這樣一生氣,便決定不去見承錦了。你不是仰仗你五哥麼?那你就等著他給你想辦法吧。
到了日頭下山時,東方還坐在屋子裡,什麼事也不幹,連院子裡傳來的叩門聲,他也置若罔聞。明姬聽見敲了半天,跑過去打開門。風露初下,承錦站在門外,神情如落葉凌風。站明姬並不知道和親的事,吃驚道:「公主,你……」
承錦對她笑笑,卻笑得很勉強,繞過明姬徑直走到屋子裡。東方扯了張紙掩住方才寫的字,抬頭時承錦已走到面前。兩人咫尺而立,一時間都不知道怎麼開口。承錦望著他半天,說:「東方大人,我現下又有一個難題,不知道如何破題,想要請教你。」
東方心裡不知道為何有氣,莫名其妙回道:「臣沒有什麼立場來解公主的題。」
「為什麼?!」承錦盯著他。
「臣只是山野匹夫,為國家計,無論什麼難題,當解的都要去解。公主無須特意問我。」
承錦這回聽明白,覺得心裡被什麼東西重重一擊。她默默地站了良久,也不說話,走到他書桌後,提筆蘸了墨,在紙上寫:「使君不解花枝意,別來贈與他人手。」
這本是那次宮宴上承錦寫的詩,這詩本是寫給他看的。不料今日一語成讖。東方望著那紙,說不出話來。
半晌,承錦遲疑地開口道:「你……」。她原本想問的話,千頭萬緒理不出來,一時不知道從何說起。
東方道:「我怎麼?」
承錦望了他片刻,緩緩搖頭,卻道:「你不怎麼。我回去了,你好生珍重吧。」說完也不看他,起身慢慢走出去。走出院子時,眼淚終於落了下來。上一次她從這裡出去時,那人一直把她送到宮門口,而如今教她往哪裡去呢。
東方忽地抬手似要挽留,手停在空中片刻,又緩緩放下了。他看著承錦單薄的背影,卻又走得十分傲然,心底湧起一團感觸,似溫柔,似酸楚,他也說不清。
承錦不避嫌疑,這個時候跑來找他,心裡的意思再明白不過。然而,且不論彼此身份,承錦眼下是要往北嫁去了,這一樁婚事後面又藏著萬千殺機。
東方站在那裡,也覺得千頭萬緒理不清。
明姬小心地探了個頭,斜望著東方,輕聲說:「哥哥,你把這第一美人給氣哭了。」
東方回過神來,突然一凶,沒好氣道:「你看見她哭了!」明姬小聲說:「她方才雖沒哭,出去肯定哭了。」
東方站了片刻,一言不發地出去了。
他出門往皇宮西門的方向一路追過去,卻在街角遠遠看見承錦站在那裡,身邊立了幾個人。東方認得是大內侍衛。那侍衛對承錦說話,承錦仿若沒有聽見,任由他們把她扶上了一輛車。那車便直奔宮門而去。
東方一路看著它進了宮門。他抬頭望那宮牆,那本是與他毫不相干的事物,如今卻矗立梗橫,隔開了那與他相關的喜悅與悲哀。東方此刻顧不上想接下來還會有何變故,承鐸又應當如何行事,只放任自己感傷起來……
---
承錦回到寢宮,便見皇后坐在那裡,焦急得了不得,一把拉住承錦道:「小妹,你到哪裡去了。讓我派了人好找。」承錦心中冷笑,這就要把我當作禮物裝進盒子裡了。她端端莊莊地對皇后屈了屈膝,道:「讓皇后擔心是承錦不好。只是出去散散心,我有分寸,不會有什麼事的。」
皇后聽她這樣說才放下了心,嘆道:「這事原是委屈了你……」
承錦打斷她:「你別說這些,我聽了會難過。」皇后只好止住。
「我不久便要遠行,此去再難南返。我母妃的靈位寄在無相寺,我明天想去看一看,與她作別。後天就回來,還有很多事要忙呢。」
皇后沉吟片刻道:「好。你今天累了,先歇著吧。我去安排。」
第二天,承鑠當朝下了和議詔書,將承錦加了封號,冊為華庭公主。華庭是承鐸佔去的四郡之首的郡名,其用意可想而知。午後,便有全副鑾駕將承錦送到了無相寺。
承錦行動便有數十人跟著,到了無相寺裡,侍衛還要將大殿封起來。承錦喝退那侍衛道:「佛法萬緣,豈有把佛門大殿封起來的。無相寺是皇家禮佛行願,懷柔天下之地,你們不得無禮。」
那侍衛長也很為難,只好在殿內密密地站了人,把所有男客都擋在了大雄寶殿外,一般的女香客見了這陣勢,也都嚇得不敢進來了。無相寺的住持披著錦斕袈裟,乾瘦矍鑠,上來正殿燃了香,奉給承錦。承錦將香敬了,久久跪在佛前不動。
住持大師在一旁的大木魚後,如入定般坐了,口中斷續念道:「……如天常青,日月常明,為浮雲蓋覆,上明下暗﹔忽遇風吹雲散,上下俱明,萬象皆現。世人性常浮游,如彼天雲……」
承錦輕聲道:「大師,佛祖真的知道一切麼?」
住持道:「佛祖知道的就是施主知道的。施主真的知道自己所處的一切麼?」
承錦聽了一愣,心裡覺得茫然而無助。她抬頭看見那案桌上供著一個籤筒,便拿了下來,默默搖動。大殿空曠,聖像莊嚴。她搖動片刻抽出一支長簽,老舊的竹片上寫著兩句詩偈:「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
承錦默默地想著這句話。大殿外疾風驟起,烏雲斂聚,彷彿她的思緒翻騰縈繞。
---
昨夜下了入夏以來最大的一場雷雨。東方院子裡的櫻花樹被打成了空枝。他踏著一夜積雨,去北書房見承鑠。禮部右侍郎賀姚站在御案旁念嫁禮單子,承鑠聽了一遍,一一照準。他頰上有些潮紅,而印堂卻微微發青。
東方離他不過丈餘,聽其音,辨其色,一個壓抑已久的疑問兜上心頭。待賀姚唸完了單子,東方斟酌道:「皇上,臣曾經學過一些醫理,能否為皇上診一診脈?」
此言一出,一片沉默。片刻,吏部右侍郎站出來道:「東方常侍,你什麼意思?你詛咒皇上有病?」
「不,臣只是覺得皇上說話,中氣有些不足。皇上正當盛年,不應如此,是以冒昧請脈。」
那人譏笑道:「東方常侍果然淵博啊,看病占卜無所不能。你在那鄉下就靠著這些伎倆……」他話沒說完,便聽承鑠緩緩道:「你過來吧。」
東方走到鑾座之側。承鑠的表情很平淡,伸了手給他。東方便曲一膝跪下,按上他腕脈,聽見承鑠極低的聲音說:「不想滿朝文武,只有一個五品常侍敢說真話。」東方抬頭看他,卻見他像什麼話也沒說。東方靜診了良久,承鑠的脈象竟然和那夜解語亭中承錦的脈象相似。只是承錦的病灶輕而浮,承鑠的病勢已沉,中那迷藥恐不下一年了。
東方心裡吃驚,望著承鑠不知如何開口,承鑠卻輕微搖了搖頭。東方站起來,道:「皇上御體並無大礙,想是操勞國務,太過勞累了,還請善加休養。」承鑠點頭道:「實是愛卿多慮了。」
東方默然站回書房下首,沒等他站穩,又聽承鑠叫道:「東方。」
「臣在。」
「你與五弟相厚,又長住燕州。朕加你三品參知政事,領從一品銜,到燕州去與胡狄議和吧。」
東方不暇他想,只能稱是。
「求和信上的條件,朕都准了。詔書午後下給你。各位愛卿都散了吧,東方留下來,朕再與你說說和議的事。」
待北書房中只剩下承鑠與東方,只聽承鑠低沉地說:「承錦失蹤了。」
「失蹤?!」東方驚疑不定,「不知……公主如何失蹤的?」
「昨夜在無相寺一百二十八名侍衛的眼皮底下無聲無息就不見了。」
東方疑道:「是被人劫走了?」
「這個朕就不知道了。你仍然以御使身份去燕州議和,公主失蹤之事不可外傳,但你心裡需有底。朕今晨已經關閉了京城九門,不幾日應能找到她。找不到時……再作計議。」承鑠簡潔答完,換了個話題,「你剛剛診了朕的脈。」
東方只能回過神來,道:「是。皇上可覺心中煩躁,喜怒難抑?」
「嗯……這是什麼病症?」
「據臣所知,這個脈象像是中了一種高昌皇室的迷藥。只是高昌滅國後已失傳多年。臣也只是聽說過,並不確定。」
承鑠沉默不語,東方也不好多說。
半晌,承鑠勉強道:「朕確是有些心意浮躁,每每強自規束,不令失控。如今一切尚好。你後日便起程去往燕州。五弟性情剛烈,望你好生規勸他,不可再生戰亂,否則你和議不力,與他同罪。」
東方退出北書房時,心頭積起了千萬重愁緒。承鑠中那迷藥不是一天兩天了,他竟能強自忍耐,不令心智狂亂,其意志力之過人,實屬罕見。然而是誰給他下了遺失已久的高昌迷藥呢?
然而更離奇的是,承錦失蹤。京城九門夜不能出,今早又閉,承錦昨夜未必出得了城,既在城中,便如在甕中,遲早讓禁衛軍找出來。承錦又能去哪裡呢?是自己跑的還是被人擄走的?若是被人擄走……東方似覺心中一慌,他深吸兩口氣,強迫自己鎮定。
東方走到西街自家門口時,就聽一個聲音叫道:「先生,先生!」東方回頭一看,正是那個釘子。釘子手裡拿著一冊書,滿臉高興道:「先生,你家的櫻花樹都沒花了,讓我好找。師傅今天放我半天假呢。這本書我看了一遍了。」正是那本《讀史方輿紀要卷一》。
釘子見東方默然不語,心裡十分奇怪,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道:「先生,你忘了麼?」東方道:「我沒忘,可是我現在沒有什麼可獎你的,反而有一件事想請你幫我去做。」
「什麼事?」釘子遲疑道。
「這件事有些危險,但是極要緊。別人去做恐怕會被人盯梢,你是小孩子,人又機靈,不知道你肯不肯?」
釘子低頭一想,道:「我做得到的就盡力去做了。先生要是有吩咐,只管對我說好了。」
東方彎下身,對他道:「如此,你現在不必回城南了。我給你銀子馬匹,你在四天之內幫我帶一句話到燕州兵馬大營去。」
---
註:那支竹籤上的詩──「荊棘叢中下足易,月明簾下轉身難。」是明朝憨山大師所做。
另外,六爻起卦不是這樣照著爻辭來解的,我懶得裝卦,就這麼混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