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敏感型人擅長與人建立非常深入的關係,因為他們在一段關係中,能察覺到比別人更多的信息。
高度敏感型人格或者靈魂脆弱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讓自己被信息淹沒甚至吞噬的對話中。你努力在對話中表現友好、專注、包容的特質,因為你擅長站在對方的處境中,深度共情。這種能力在敏感型人身上非常常見,當然,這似乎也常常使他們變成「垃圾箱」,成為朋友們傾訴的對象。但是,這樣的對話會在短時間內消耗掉你所有的精力,進而增加你的負罪感。所以,學會辨別就顯得很重要,選擇特定的人,特定的對話,規定一定的對話時間。因為你的精力有限,那麼就選擇一些對你有意義的互動吧。
高度敏感型人擅長與人建立非常深入的關係,因為他們在一段關係中,能察覺到比別人更多的信息。當兩個敏感型人在一起時,他們會建立其他人難以感知的、親密的、深厚的聯結。這種聯結不會產生壓力,相反,它會讓敏感者們更有活力——即使是那些習慣於自己給自己充電的內向型人格的敏感者。
接下來我會給大家提供一些策略,幫助你合理地設置界限,更好地掌控對話,避免在對話中被信息吞噬。
【停下來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有時,我感覺自己快要被對方滔滔不絕的演講淹沒。如果我沒能提出休息一會兒,最後很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那時的我就好像掙紮著在大海上漂浮,只求快點結束旅程,到達彼岸。
你或許對此也深有體會,在對話中感覺窒息,苦苦找不到出口。其實你只是暫時卡殼了。為了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你需要休息一會兒,將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仔細想想接下來如何說、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事前想好可能的解決方案會有所幫助。這就意味著你不需要在現場花費精力去思考合適的對策。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議:
友好但堅定地告訴對方:「我們可以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嗎?」試著舉起你的手,將目光收回。這些身體語言其實是在告訴對方,你已經將注意力從對話中撤回了。根據自己的狀況,慢慢來,別著急。如果對方試圖再次開始對話,而你還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告訴他:「再給我一點兒時間可以嗎?」
你還可以說得更詳細一點兒:「我需要一點兒時間去思考你剛剛跟我講的東西」,或者「我需要一點兒時間來整理我的思緒,一旦我可以繼續,我會馬上告訴你」。
或者你可以說:「不好意思,我現在有點兒不在狀態,注意力有點兒跟不上我們的對話了。」
如果你開始覺得,你們的關係讓你有點不舒服,可以說:「我覺得我們之間的關係有點變化,我們要不要先聊一聊,一起找找問題所在?」(這相對來說是更深層次的對話了,它也只對那些瞭解你、願意更進一步探索你們之間的關係的人有用。)
預期自己多久之後可能會感覺疲憊,提前在手機上設置鬧鐘,讓自己能及時得到休息。當鬧鐘響起時,你就告訴對方,你需要暫時離開,休息一會兒。
【互動需要得到反饋,而不是個人獨白】
當你跟他人傾訴你的想法和感受時,你需要得到反饋,瞭解別人如何看待你講的東西。如果你是一個很在意他人想法的人,或者想要保證對話中信息交換的協調性,反饋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你直接將你的想法寫到日記上就可以了,而不必如此大費周章。在表達自己的過程中沒有收到任何反饋,會帶給你無比的空虛感,讓你不確定花費精力跟人傾訴是否真的值得。
角色調換過來也是如此。當你作為一個傾聽者時,給對方反饋同樣十分重要。尤其是當高度敏感型人扮演傾聽者的角色時,應當學會適當地表達自己,以免受到過度刺激。當你從對方那裡獲取了大量信息之後,你需要暫停,給自己一個機會,告知對方剛剛聽到的一切對自己的影響。如果你只是不斷地傾聽、接受信息,卻沒能進行任何主動表達,你很容易出現沉重的積壓感,直至難以呼吸。
【平衡他人眼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
如果你講述的是一些非常隱私的東西,那麼你會更加迫切地想要得到回應。想像一下,你告訴對方你很心累,很傷感。你會很想知道,對方此刻如何看待你。如果對方說:「你確實看起來很疲憊」或者「你對自己的狀態很瞭解,很坦率」。你會非常受用。但是如果對方什麼也沒說,你可以主動問:「在你看來,我現在狀態如何?」如果角色調換了,作為一個傾聽者,有人告訴你他/她此刻的感受,你可以問:「你想知道我的感覺嗎?」
在我的課上,我會讓學員回家問身邊的三個人:「在你看來,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很明顯,他們會回來告訴我,他們得到了多麼驚喜的答案。他們會被深深地影響、鼓舞,甚至為自己感到驕傲和幸福。曾經有一個學員,將此描繪為他很長一段時間內最美好的經歷。也有人可能會因為別人給出的答案而焦慮,進而決定在這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我們能更好地平衡別人眼中的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我們就可以更好地掌控生活,平穩航行。當然,還有一些人沒能成功地得到他人的反饋,因為他們無法說出口,擔心這個問題會讓他人認為自己太自戀。不過,如果你這樣去問或許會容易一些:「老師讓我們回來問三個人,我給別人的印象是什麼。所以我想問問你,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除此之外,你想得到的第二種回應,應該是共情。你可能想知道對方是否能真正理解你的處境。如果有人能清楚地瞭解到你現在的狀態,會讓你有所緩解。如果有人說:「這種感受確實會讓人難受。」或者「如果是我出現這種感受,我會完全沒耐心,迫不及待想要改善」,你會因為這些共情的語言而有所好轉。你會應和道:「沒錯,我現在就是這種感受。」然後緩緩地呼一口氣——顯然你得到了安慰。
或者你可能說:「我感覺也不完全是這樣——它更像是……」但是有人嘗試跟你共情已經很不錯了,即使他們沒能準確地理解你的心理狀態。如果對方並沒有嘗試角色互換,站在你的角度產生共情,你可以問他們:「如果此刻你是我,你會怎麼想?」相應地,如果你對傾訴者產生共情,你可以說:「這對你來說,肯定非常……」
你想要的第三種回應可能是對你剛剛所講述的一切,對方會產生的想法和感受,他是否因為你的處境而高興或者傷心。如果對方沒能主動去談,你可以嘗試去問:「我剛剛給你講的這些有沒有讓你想到什麼?」或者「我剛剛給你講的這些對你有產生什麼影響嗎?」
你想要的第四種回應應該是被進一步追問。如果對方問:「你能更詳細地給我講講嗎?」你會很開心。但是如果對方沒有追問,你可以說:「關於我剛剛講的這些,如果你能提一點問題,會對我很有幫助。」如果角色反過來,作為傾聽者你可以問:「你介意我在你講的過程中問問題嗎?還是說你不想我打斷你?」
你想要的第五種回應,或許微不足道但是不可或缺,應該就是確定對方真的在傾聽。有時,你非常想知道對方是否聽見你剛剛講的東西或者他們是否準確理解了你想要講什麼。為了弄清楚這一點,你可以向對方提出請求,比如:「你可以把剛剛我講的內容反饋給我嗎?」如果你是傾聽者,你可以說:「我覺得我應該告訴你我剛剛聽見的是什麼,避免對你講的東西理解有誤。」
在夫妻諮詢中一個常見的階段是,讓夫妻雙方練習重複對方剛剛說了什麼。儘管這聽起來沒太大作用,但其實並不是。聽一聽對方對自己講述的內容的反饋,可以幫助你停止無休無止的重複講述,對雙方的溝通非常重要。於是,你知道了對方是如何理解你剛剛所說的話了。我也常常將此運用到諮詢中,不斷重複或者重新詮釋來訪者講的內容。其實,這也是一個放緩溝通進程的方法。當你們在討論一些相對困難或者需要額外注意的內容時,尤其有效。
○瞭解對方如何看待你:
「在你心中,我現在狀態如何?」
「你想知道我的感覺嗎?」
○共情
「如果你是我,你會怎麼想?」
「這對你來說,肯定非常……」
○分享想法和感受
「我剛剛給你講的這些對你有產生什麼影響嗎?」
「你想聽聽我的看法嗎?」
○進一步追問
「關於我剛剛講的這些,如果你能問一點問題,會對我很有幫助。」
「你介意我在你講的過程中問問題嗎?還是說你不想我打斷你?」
○確定對方真的在傾聽
「你可以把剛剛我講的內容反饋給我嗎?」
「我覺得我應該告訴你我剛剛聽見的是什麼,避免對你講的東西理解有誤。」
當你明確了你想要問的問題類型,你可以開始留意在不同的情境中你想要的回應類型,接著尋找方法獲得回應。你也可以學著尋求機會給予對方反饋。它們可以幫助你避免在傾聽的過程中卡殼或者把兩個人的交流變成一個人的獨白,因為長時間的信息接收對於靈魂脆弱的人來說是一件非常有壓力和高度緊張的事。你可以在這期間做一些努力,讓你們的對話更像兩個人的交流,讓你的信息輸入和輸出保持平衡。
如果你覺得這很難實現,不要擔心,不止你一個人這樣覺得。你需要不斷訓練才能掌握這些策略,並且它們也並不是在所有關係模式中都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