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反應性強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新異刺激的輸入表現出持續的強烈反應。
【從輸入反應判斷孩子是不是「高敏感族」】
每個新生兒對輸入的感覺刺激,反應各不相同。如果讓他們用吸管喝水,改變水的甜度之後,有的嬰兒會照常喝水,而有的嬰兒會出現很強的反應。拉加塞(La Gasse,1989)的一個研究顯示,兩年以後,對水甜度的變化反應強烈的嬰兒,比其他孩子更加害羞敏感。
美國心理學家和研究者傑羅姆·凱根(Jerome Kagan,2004)也在他的《氣質的長期影響》一書裡提到該研究。在他自己的研究裡,也關注遺傳和氣質的問題。凱根調查了500個4個月大的嬰兒,發現大約1/4的嬰兒,反應與大多數嬰兒不一致。一開始,他將這些出現不同反應的孩子稱為「抑制性兒童」,因為跟其他孩子相比,他們更加謹慎小心。後來,他又將「抑制性」改成「高反應性」。
在凱根的術語中,高反應性意味著面對新鮮的刺激和變化時,個體的喚醒水平較高。比如給孩子呈現爆炸的氣球,不熟悉的色彩繽紛的手機,或者讓媽媽微笑地看著孩子,但跟往常不同的是,只安靜地看著不說話。五個嬰兒裡有四個會保持冷靜、放鬆。但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會出現較強的反應,比如哭鬧、手腳撲騰、尋求安慰等。凱根追蹤了這些孩子,在他們2歲、4歲、7歲以及11歲的時候,進行了再次的測量。結果發現,每一個反應性強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對新異刺激的輸入表現出持續的強烈反應。
這裡定義的高反應性,與外顯的強烈行為反應不同。我們討論的高反應性是指內部的喚醒和影響。即使高反應性的嬰兒在不熟悉的事物靠近他們時,會哭鬧、揮舞手腳,但隨著他們慢慢長大,你可能不再能記錄到兒童內部的強烈反應了。你會注意到的可能是,遇見陌生人時,孩子把自己藏在爸爸媽媽身後。所以那些哭鬧不停,揮舞手腳的嬰兒長大之後,很少變成非常鬧騰的青少年。恰恰相反,他們會比較安靜高冷,對自己的生活思考得比同齡人更透徹。
【高敏感族腦區共情部分明顯比旁人活躍】
美國心理學家兼研究者伊萊恩·艾倫(Elaine Aron)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拓展。在她看來,凱根所說的高反應性其實是高敏感性。她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檢測高度敏感的成年個體對感覺輸入的大腦神經反應。該研究在2014年發表在《大腦和行為》(Brain and Behaviour)這本國際科學雜誌上。
參與該研究的總共18名被試。實驗過程中讓被試分別看自己的愛人和陌生人的積極、消極和中性的面孔圖片,並記錄其大腦活動。結果顯示,高度敏感型人看圖片的過程中,包括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系統在20世紀90年代被發現,它讓我們能夠對別人的情緒進行準確感知,並做出反應,如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在內的與共情相關的腦區的激活程度明顯高於其他人。看愛人的圖片,尤其是愛人積極的面孔圖片會讓敏感者們的大腦出現強烈反應。而看其他人的情緒圖片——無論積極還是消極——都會讓高度敏感型人的大腦比其他人更容易激活。
與凱根的研究相比,艾倫的被試只有18個,這是因為fMRI的研究費用太貴。但即使被試數量有限,我也相信該研究告訴了我們一些重要的結果。這些結果是有意義的,並且跟我與高度敏感型人交談所得的經驗是一致的。結果顯示,高度敏感型人在看愛人的高興情緒圖片時,出現了非常顯著的大腦激活反應。看到該結果我非常開心,因為它否定了對敏感者的一般假設——即他們只會對不安全和不熟悉的事物產生不同的反應。事實上,他們對積極的體驗也會出現強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