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

  這一次修禊之會,大家盡歡而散。

  當天晚上,高肅便安排府裡的管家帶著銀子去鄴城,盡快把鄭懷英除籍的事辦了。

  兩日後,盧思道與蕭放拜訪郡王府,將鄭懷英送了過來。

  高肅一向便無等級觀念,擺下酒宴款待這兩位好友時,也熱情地招呼鄭懷英一起用膳。

  蕭放擔任的只是一個閒散官職,根本與政事無關。靠著以字畫收取潤筆,他過得頗為輕鬆富裕,時常出入於坊間,遂與鄭懷英成為好友。此刻見高肅貴為郡王,且是天下聞名的勇將,卻對鄭懷英十分禮待,心裡感覺很愉快,卻又有些遺憾。

  「東園,我就要回鄴城了,以後就不能常聽你的仙樂妙曲了。」他溫和地笑道。「王爺待人甚是親厚,東園定能譜出更多更好的曲子,我很期待啊。」

  鄭懷英謙和地道:「在下也是託了王爺的福,希望以後能讓王爺滿意。」

  高肅笑著一指顧歡:「是他定要讓你留下,教他彈琴,我想這也是好事,你把他教會就行了。」

  顧歡使勁點頭,滿臉放光。

  鄭懷英立刻道:「是,東園遵命。」

  蕭放看向顧歡,親熱地問道:「顧將軍可有字?」

  「那個……」顧歡靈機一動,笑嘻嘻地說。「有,表字尋歡。」

  高肅一聽便忍不住了,邊笑邊搖頭:「胡鬧。」

  「為什麼不可以?」顧歡反詰。「我覺得挺好。」

  「好好好。」高肅笑著念了兩遍「顧尋歡」,隨即大笑。「這是你自己取的吧?你爹知道嗎?」

  顧歡一撇嘴:「我爹知道了也是依我,有什麼關係?」

  「行,就依你。」高肅對盧思道和蕭放說。「就叫他尋歡好了,且看他要去哪裡尋歡。」

  蕭放便舉起杯來:「尋歡,我已聽長恭說過,你少年英俠,勇猛善戰,十四歲即大敗突厥,堪稱英雄,我敬你一杯。」

  顧歡被人一讚,頓時不好意思了,趕緊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隨即說:「比起王爺來,我差遠了,不敢當『英雄』二字。」

  「當得的。」盧思道在朝中一向待人清冷疏離,卻只是厭惡那種爾虞我詐的心性。對顧歡的赤子之心,他相當欣賞,這時便微笑著道。「尋歡,你們顧家父子同保邊關,那是一段佳話啊。你馳援洛陽,與王爺並肩殺入敵軍重圍,這又是一段佳話。你也不必太過謙了。」

  蕭放點了點頭:「是啊,尋歡,你就不必過謙了。」

  顧歡登時覺得一張臉滾燙,只好顧左右而言他,隨口問道:「蕭大人是哪裡人?」

  蕭放嘆了口氣:「尋歡是不想交我這個朋友嗎?」

  「怎麼會?」顧歡略一思索,立刻明白過來,馬上改口。「希逸,你是鄴城人嗎?」

  蕭放的神色略微黯然。高肅在一邊說道:「尋歡,希逸是江南人。你久居北地,年紀又小,大概不知道這些。蕭是梁國皇室的國姓,希逸的祖父是梁南平王蕭偉,就是梁的開國皇帝蕭衍的八弟。侯景之亂時,他們從梁都建康北渡長江,避居到我國的都城鄴。」

  「是啊。」蕭放已恢復了平靜,笑著說。「就像尋歡前日寫的那首詩,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我們……今生今世是回不了家的了。」

  顧歡不料自己隨口一句話竟戳到了蕭放心裡的傷口,不由得抱歉地道:「對不住,我是真不知道。」

  「沒事,前人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蕭放灑脫地說。「梁國已經不存在了,陳霸先代梁稱帝,建立陳國,至今八年了。江山易幟,改朝換代,倒也罷了。我們避居北地,齊國君臣待之甚厚,這就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顧歡聽到這裡,已然明白。此時,南邊已是陳朝,梁朝不復存在,而齊國朝廷對蕭家卻相當仁厚。蕭放年輕瀟灑,才華橫溢,以詩賦丹青聞名,遂被授予官職。

  此時尚無科舉制度,歷朝歷代的官吏基本上都是世襲加推薦而來的,所以,家族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從三國時代到如今,朝廷更注重門第觀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想做官是非常難的,蕭放以一個異鄉人,前朝皇室後裔,能在齊國得到一官半職,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本為皇親國戚,卻被迫流亡在外,顧歡理解他的心情,便不去多問了。轉念一想,她忽然興奮起來,問道:「現在陳國的皇帝是陳茜嗎?」

  「對。」高肅喝了一口酒,淡淡地說。「陳茜是陳霸先的侄子,他駕崩的時候,他兒子尚在周國做質子,身居長安,無法回來繼位,他便遺命由陳茜繼位。」

  「哦。」顧歡更感興趣了。「那你知道韓子高嗎?」

  「知道。」蕭放如數家珍。「他十六歲從軍,一直追隨陳茜左右,是位名將,很能打仗,忠勇有加。陳茜繼位後,封他為右軍將軍,後又封以爵位,邑三百戶。次年,又升任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接著,又被授以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之位。現在是文招縣伯、散騎常侍、右衛將軍。在陳國,他位高權重,陳茜對他十分寵信,為人側目。」

  顧歡對於韓子高的事只知道個大概,具體的年月日自是不知,知道陳茜還在,韓子高自然也就安然無恙。她便開心地吁了口氣,興致勃勃地問:「你見過他嗎?他長得是不是很美?」

  高肅神色奇異,看了她一眼:「你問這個做什麼?」

  顧歡眨了眨眼睛,一時找不到託詞,便索性無賴地道:「想比比看,你和他誰更美。」

  盧思道噗嗤一聲笑了出來,蕭放也忍不住直笑。鄭懷英不敢太放肆,只好低下頭,掩飾住臉上的笑容。

  其實,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如古希臘時代,是一個男子注重儀容風貌的年代,鬚眉不讓紅顏,而龍陽、斷袖更是風靡,在士族與官宦人家比比皆是。大家都認為這是風雅之事,並不排斥。顧歡說高肅美,那自然是公認的事實,高肅也不以為忤,只當她童言無忌,好笑之餘,完全沒奈何。

  顧歡看著席間四人的神情,忍住笑說:「好吧,我錯了,其實我是想比比,你和他在戰陣上誰更勇猛。」

  「沒跟他交過手。」高肅板著臉,盛了碗湯,放到她面前。「別光顧著說話,快吃飯。」

  「嗯,好。」顧歡喝了一口湯,眼巴巴地看著蕭放,不死地問。「希逸,你見過韓子高嗎?」

  「沒有。」蕭放微笑著說。「我只聽說過他。據稱,陳霸先起兵討伐侯景,陳茜立下汗馬功勞,韓子高追隨陳茜左右,一直出生入死。一次,陳茜被侯景的大軍圍困在城裡,韓子高僅率千人便殺進城中,又護著陳茜殺出重圍,救了陳茜性命,實在是勇不可當。」

  盧思道聽到這裡,對高肅一笑,斯文地說:「倒是頗有蘭陵王破陣的風範。」

  高肅知道韓子高,卻不知這些,聽聞之後倒是湧起了英雄相惜之感,笑道:「我沒見過他,只聽得有人讚他生得美,與陳茜情真意切,卻沒想到,他如此驍勇。可惜,他與我各為其主,只怕沒機會見面了。」

  「若有機會,你們能做朋友嗎?」顧歡脫口而出,隨即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

  「你就會想那些有的沒的。」高肅指了指她,轉頭對盧思道和蕭放道。「看見沒有?這就是跟隨段大人和顧大將軍鎮守邊關,屢挫突厥,保境安民的顧小將軍。只有打仗的時候,他才像那麼回事,平時也就是一個孩子。」

  「是啊。」盧思道和蕭放都笑著點頭,看向顧歡的目光裡都是欣賞和喜愛。

  顧歡頑皮地做了個鬼臉,嘀咕道:「你也不大嘛,不過是弱冠之年,只比我大幾歲。」

  聽到他這句,其他人再也忍不住,全都笑出聲來。

  這一餐吃得賓主盡歡,盧思道和蕭放略事歇息,便登上馬車,回鄴城了。

  高肅專門給鄭懷英撥了個清靜的小院,有兩個小僮和丫鬟侍候,以便他專心譜曲,同時教顧歡奏琴。

  顧歡倒真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她每天一早起床練武,上午與高肅一道處理政事和軍務,下午總會抽一、兩個時辰出來,跟著鄭懷英學琴。

  琴藝是需要自幼就開始學的,顧歡其實晚了一點,但她悟性甚高,又有韌勁,對一開始的練習並不覺得枯燥。鄭懷英很耐心,性子又好,從來不覺得煩,對她悉心指點,對她的進境神速頗感意外,也非常開心。

  顧歡一接觸到琴就覺得太難,提出先學琵琶,鄭懷英自然應允,便讓她循序見進,先學三弦,再學月琴,最後才開始學琵琶。

  每日裡從早忙到晚,一個月轉瞬即過,顧歡忽然發現高肅臉上似有隱憂,不禁有些詫異。

  一日傍晚,二人晚膳之後,如往常般在花園裡散步。

  已是春末夏初,空氣乾爽溫暖,園子裡百花盛開,斜陽殘照下,姹紫嫣紅,滿目錦繡。兩人安靜地在曲徑間漫步,感覺很舒服很平靜。

  過了一會兒,顧歡輕聲問:「王爺,是否有什麼事不順?我看你最近幾天很不開心。」

  高肅嘆了口氣:「皇上聽了和士開的讒言,準備禪位給太子,自居太上皇。」

  顧歡驚訝地說:「皇上春秋鼎盛,因何會有此念?」

  「都是和士開做的好事。」高肅冷哼,繼而長嘆。「皇上未繼位之前,喜作握槊之戲,和士開擅長此戲,又彈得一手好琵琶,且能跳胡舞,因而深得皇上寵信,對他言聽計從,一刻不能稍離。此人不思圖報皇恩,卻趁機引誘皇上不理朝政,耽於玩樂,再加上高阿那肱、穆提婆、朝長鸞等一干佞臣推波助瀾,使朝政靡廢,國家艱危。如今,他們更是變本加厲,皇上剛過而立之年,他們就百般勸說,使皇上退位,扶幼帝臨朝。唉,一些大臣上書勸阻,卻被駁回。我雖憂心國事,卻無能為力。一曲《蘭陵王入陣樂》響遍鄴城,我算是功高震主了。尋歡,你說我當何以自處?」

  顧歡便明白過來,高肅的名聲已是家喻戶曉,多半會被皇帝忌憚。她不想看到高肅最後落個鳥盡弓藏的結局,沉吟片刻,忽然拉著他的手,急匆匆地往自己屋裡走去。

  她的動作極自然,高肅也不覺得唐突,知她哪些做必有用意,便一聲不吭地跟著走。

  她的小院很清靜,裡面只有秋燕與春喜侍候著,避免了人多嘴雜。走進院門後,她對迎上來的秋燕說:「你和春喜出去盯著,如果有人來,就招呼一聲。我和王爺有話要講,不許人聽。」

  「是。」秋燕以為小姐是要和王爺說體己話,便笑吟吟地和春喜出去,一人一邊,仔細看著外面的動靜。

  顧歡走進自己的書房,掩上門窗,與高肅並排坐下,貼近他的耳邊說:「王爺,為了天下蒼生,你來做皇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