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王老先生在國子監祭酒的位子上幾十年,又博學多才,極得監生愛戴。只近年來他年已垂暮,不再親自授課,也算得國子監一大憾事,還有好學的監生有疑難往他面前去求教的,老先生最喜年輕人一心向學,自然耐心解答。

前些年他還擔任過太子太傅一職,正逢夏景行從洛陽離家前往幽州從軍之時,教導東宮數年,後來見太子與二皇子在朝中結黨,已成黨爭之勢,王老先生便以年老精力不濟為由,推脫了此職。

太子原也著意招攬王老先生,想著他門下弟子遍布朝野,若得老先生鼎力支持,在士林間自然呼聲極高。奈何王家自來不慕權勢,尤其黨爭之害,王老先生熟讀史書,不思自明,著力拒絕,又有齊帝心有介懷,窺得太子機心,到底准了王老先生所求,才使得他從東宮脫身,仍回國子監供職。

等到夏景行青雲直上,戰功赫赫,太子又後悔當初輕易放走了王老先生,不然他是夏景行外祖父,聽說夏景行回京之後又有來往走動,這祖孫倆一文一武,都是得力臂膀。

奈何一招錯失,到底失了良機,再後悔也無用。

王老先生大半輩子教書育人,比起宮中龍子鳳孫,還是外間學子更有向學之心。今日他才帶著個七*八歲的小書童進了國子監,迎面遇上傅司業,乃是他的副手,才打了聲招呼,一低頭就瞧見個稚子,頓時納罕不已:「大人這是從哪裡拐了個小郎君回來?您老往日身邊的童兒瞧著可沒這麼機靈的。能借下官用一會不?」手已經摸到了小平安腦袋上。

小平安往日在夏家園子裡跟著夏南天,南來北往的人見多了,又有燕王府裡先生教著,跟著世子淘氣,三教九流的人都見識過的,這孩子瞧著就是一臉機靈樣兒,又不怯場,全然不似縮頭耷腦的下人僕婦教養出來的孩子,被傅司業摸著腦袋,還朝他露出個笑模樣,「伯伯好。」

傅司業年逾四旬,頷下一副美髯,聽得他脆聲叫伯伯,又將他仔細打量,這才發現他身上衣衫顏色雖素淨,但仔細瞧就會發現細節處也極妥帖,絕非尋常下人僮兒該有的樣子,立刻追著問王老先生:「這小郎君莫不是大人家中孫輩?怎的我卻沒見過?」年頭節下,他往王家去的次數也多,卻沒見過小平安。

王老先生被他追問不休,傅司業做了他十幾年副手,倒不必瞞著他,拈須笑道:「教你給猜著了,這是老夫的重孫子。」

傅司業還當他是王老先生在外任職的長孫家中孩兒,才待要誇兩句,已聽得他似漫不經心加了一句:「這孩子才從幽州到長安沒多少日子,老夫帶他來國子監玩玩。」

小平安大眼睛眨巴眨巴望著王老先生:「……」這與說好的不一樣!

害他白白緊張了好幾日,怕國子監裡全是學識淵博之輩,自己這點學問完全拿不出手,還私下將往日功課又重新溫習了好幾遍,就怕到時候丟臉。

既然是玩玩……他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傅司業卻跟發現了新大陸一般,將小平安揪到了自己面前,上下左右打量了一遍,指著他道:「這是懷化大將軍家的兒子?」生的著實俊秀,實不似武將家裡出來的,倒似個清貴讀書人家裡出來的。

從幽州到長安來的,又是王老先生的重孫輩,自然只有懷化大將軍家裡的孩子了。

王老先生就好似出來炫寶的小孩子,明明就為著旁人的一句誇獎,真誇了還要露出驕矜的神色,淡淡「嗯」一聲,「他父親在軍中忙顧不上,這孩子一時沒人教導,就送到了老夫府上。」他府上孫輩們讀書的都進了國子監,重孫輩們開蒙的還在父母身邊,跟著在外面任上,府裡倒真沒有小平安這麼大讀書的孩子。

傅司業熟知這老上司古板嚴謹的一面,倒從不曾見過他這般模樣,頓時笑了起來,牽著小平安的手就走,「既是大人重孫子,那下官就借來用用,旬考完了卷子還未發,正需要個人跟我去發卷子。」拖著他直接走人了。

既不是下僕,還是懷化大將軍家裡的小公子,帶他去教室裡玩玩正好。

小平安回頭向王老先生求助:老太爺救命啊這個伯伯我不認識他!

王老先生笑著招招手,放他去感受一下國子監旬考之後的課堂盛景。

國子監每年除了年末大考,還有每旬一考,常有考生在發成績之時痛不欲生,膽戰心驚,也有手到擒來之輩,各種狀態不一而足。

小平安跟著傅司業先去拿了厚厚一沓卷子,到得律算教室,傅司業站在講台之上,小平安便站在他身側,好奇的往下面去瞧。但見下面學子各個如臨大敵,偶有一兩位露出從容之態,也算得異類。

他不由想起自己在幽州讀書之時,每到喻先生要開考,康成蔭那緊張的小模樣,倒與眼下堂上不少學子相類,心裡暗暗失笑。

傅司業先講幾句此次旬考大致情況,這才開始發卷子,他瞄一眼考卷,念一聲名字,那學子應一聲,便將卷子交到小平安手裡,小平安便接過卷子往堂上學子手中送過去。

見到成績好的,他便微微一笑,遞了過去,逢成績差考砸的,他遞了卷子,還要站在旁邊欣賞一會監生痛不欲生的表情,完全無視人家的傷心痛苦。

一圈試卷發下來,有不少學子都認識了這個在他們傷口上撒鹽默默旁觀欣賞的童兒,心中暗歎他可恨,等傅司業訓完了話,帶著小平安走了之後,教室裡的學子們都炸了鍋。

有人哀歎有人焉頭耷腦,還有人磨牙:「方才那個站在旁邊嘲笑我的小子是哪冒出來的?」

雖然生的小模樣挺可愛,可是笑的實在太欠揍了,活似在嘲笑他成績太差。

堂上學子還有不少人都注意到了小平安,紛紛議論他的來歷。尋常先生身邊跟著的僮兒哪有這般大膽的?

小平安在國子監才去了幾日,王老先生有空就教導他讀書寫字,忙起來就將他丟給旁人,他漸漸也習慣了時不時換個人跟著。

由傅司業的功勞,這些人知道了他的身份,自然不會怠慢他,又加之他學問在同年齡的孩子裡來說,著實不錯,也甚得先生喜歡,一時之間竟然在國子監過的如魚得水。只除了偶爾被監生堵在路上嚇唬,人家才威脅兩句,還未舉手,他已經扯開了嗓子嚎:「哥哥我錯了別打我……」

那舉手原只是打算嚇唬嚇唬他的監生立刻引來了其余同窗圍觀,見不少人都瞧了過來,小平安更是扯開了嗓子假哭:「哥哥你別打我,下次你考砸了我再不盯著你瞧……」

監生:「……」

有人瞧不下去,過來將小平安拉到了身後,「自己成績不好,拿小孩子出什麼氣?就算他是書僮,那也是祭酒的書僮,有什麼過錯,你何不往祭酒處去講,想來他定然不會包庇僮兒的。」

小平安在國子監流竄了小半個月之後,學子們總算是搞清楚了他的身份,原來是王老先生的書僮,只是這個僮兒甚是活潑,似乎很得其余幾位先生的喜愛,時不時就帶在身邊。

監生原本就沒想著要揍人,這下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只能尷尬的彎腰向小平安賠禮:「小哥別怕,我方才是逗你玩的!」

小平安揉兩下眼睛,將眼眶揉的紅紅的,倒渾似哭過了一般,扁著嘴道:「我才不信呢,你方才明明就是要打我!這叫遷怒!遷怒!先生說了,凡自己有不是之處,也不能混賴到旁人身上,理應日日三省吾身,哥哥考砸了,也不是我的錯啊!」

那護著他的監生頓時笑出聲來,還揉揉他的腦袋:「小家伙倒是懂的不少!」同窗被他笑的面紅耳赤,再不敢跟個小孩子計較。眼睜睜看著小平安被同窗牽著小手去食堂吃點心,莫可奈何。

小平安吃過了點心,還謝過了人家,改日回家的時候磨著夏芍藥討要禮物,夏芍藥聽說他居然在國子監交了朋友,對兒子的「朋友」她自然極為重視,特意從庫房裡挑了一方龍尾硯。

隔日他再回國子監,尋到護他的監生郁叢之,「那日多謝哥哥伸出援手,平安回家挑了禮物,哥哥一定要收下。」

郁叢之想著,小孩子送的禮物,許是小玩意兒,難得他一片赤誠之心,還鄭重的來送,便收了盒子,回到宿舍打開,旁邊同宿舍友伸頭一瞧,頓時贊一聲:「喲,你這是從哪裡淘來的龍尾硯,這可不便宜吧?!」

他自己從盒子裡拿出來仔細瞧,正著反著都瞧遍了,確認無誤這是一方龍尾硯,想到小平安只是祭酒家的書僮,面色不禁沉了下來,當即又裝回了盒子,重新去尋平安,將硯往他懷裡一塞,語聲頗為嚴厲:「小小年紀怎麼不學好?你雖謝我,但若是偷拿了主人家的硯台,可就不好了!趁著沒人發現,趕快還回去,以後萬不可如此了!」想著他小小年紀,心志不堅,恐其墮入歧途,還要好生教育一番。

小平安打開瞧了一眼,見是自己送出去的硯台,這才放下心來:「我沒有偷拿別人家的硯啊,這是我娘從庫房裡特意選出來給郁哥哥的。」

郁叢之傻眼了,難道不是平安有問題,而是平安他娘……管著主家庫房?

「你娘……是做什麼的?」

長這麼大,還真沒人問過他這個問題,小平安扳著指頭數:「我娘做買賣啊,做很大很大的買賣,有韓叔叔從波斯大食運來的貨,還有趙叔叔從江南運來的茶,都在我們家鋪子裡賣。我娘還賣胭脂香料……布料繡品……很多很多……」舔舔嘴唇,有點饞了:「我家茶樓裡的水晶糕最好吃了,可惜吃不到。」真是想念的很。

郁叢之恍惚覺得自己發臆症了,哪有小小書僮家裡有這麼大產業的?再或者就是小平安發臆症了,「小孩子可不許撒謊啊!」

小平安聽得新交的大哥哥居然質疑他說的話,頓時漲紅了小臉分辯:「我才沒有說慌呢!我家在幽州有很多很多的鋪子,你不信……你不信下次我讓世子哥哥來跟你說!」說完了忽想起夏芍藥的叮囑,在長安不能再叫世子哥哥了,立刻拿小手捂住了嘴巴,大眼睛骨碌碌轉,只盼著方才郁叢之沒聽到他的話。

郁叢之聽得他提起幽州,還有世子哥哥,才待要再問,他已經一溜煙跑了。留下郁叢之拿著個硯台滿腦子胡思亂想。回到宿舍之後,還在想小平安的來歷,忽聽得同窗爭執,提起最近風頭正盛的懷化大將軍,說是此人才回京數月,就將原來的京郊大營掌軍大帥徐克誠給擼了下來,不但原來的位子沒保住,就連眼前的尊榮也沒了。

齊帝一經查證清楚,徐克誠及手下心腹愛將樁樁件件皆屬實,立刻雷霆手段進行制裁,半點不肯寬宥。

徐克誠跟手下一干心腹愛將天南海北被流放,家產沒入國庫,女眷沒入教坊司,朝局都為之震蕩。

「……分明是徐將軍自己行事有誤,這才會被懷化大將軍查出來,他若乾淨,何至於連家眷部將也牽連其中呢?」

「說不定是官場傾軋呢,不然之前多少年怎麼沒聽說過徐將軍有劣跡?這才是懷化大將軍的手段呢!」為此郁叢之同宿舍友互相爭執不下,同一件事情二人看法不同,拉了郁叢之要他表態。

原本是毫無相關的兩件事,但郁叢之心中正在糾結處,這方龍尾硯來歷不明,他收著也不心安,還又還不回去,再還瞧著小平安那模樣似要哭出來一般,總要探聽明白才好。無意之中聽見懷化大將軍之事,忽想起這位大將軍就是從幽州回京的,而小平安又是跟著王老先生來國子監的,對外只說是他的書僮,可是瞧國子監許多先生待他的態度,卻又全然不似待下僕的態度,倒渾似待故交子侄一般。

還有他提起的「世子哥哥」,如果他所記沒錯的話,恍惚記得懷化大將軍乃是燕王伴讀,而燕王世子去年才從幽州回京。

不思量還不覺得,越思量卻覺得細節處越多破綻,他心中已經有了個大膽的猜測,只是還未親證。

改日在路上遇上小平安,見他似受驚的兔子撒腿就要跑,郁叢之邁開長腿攔住了他,還向他道歉:「那日是郁哥哥說錯話了,郁哥哥相信你說的都是真的。」

小平安露出欣喜的表情,「真的?」

「真的!」郁叢之道:「平安是姓夏嗎?」

小平安大睜了眼睛:「郁哥哥怎麼知道?」他從來不曾告訴過別人姓氏呢。

郁叢之的猜測一經證實,反覺得小平安能拿了龍尾硯出來送人,也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摸摸他的小腦袋:「我猜的!」牽了他手道:「跟郁哥哥去食堂裡吃點心。」此後再看到真當小平安當書僮的監生,暗暗嘲笑同窗傻,若有人為難他,就出頭維護。

旁人見郁叢之維護小平安,都覺他一介貴公子卻維護個小小書僮,就算是祭酒的書僮,也未免有巴結之嫌。到底身份不同,階級有別,何必著意結交。

郁叢之乃大理寺卿郁飛亮的兒子,名副其實的官宦之後,與小平安的書僮身份可是天差地別。

***********************

到了三月中,燕王帶著一干刑部辦案人員回京,隨行還提溜了一串犯人,乃是洛陽盜馬案的從犯,直接投進了刑部。

沒過多少日子,崔連浩的罪名就定了下來,不但小兒子被革除功名,就連已經在外任職的長子也受到了牽連,被罷了官。

崔連浩為官期間不但貪瀆,還濫用私權假充匪類,強奪民產,家產被判賠付何家損失之外,他與直接參與過盜馬案的崔二郎都被判流刑,其余從犯也皆處罰。

齊帝法外開恩,未曾牽累女眷。與之前的徐克誠貪污瀆職案略有不同。

在齊帝心中,地方官員貪污濫權,比之天子腳下掌軍重臣危害亦有輕重之分。

崔連浩魚肉百姓,幸喜未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可徐克誠身處要職,卻不思報君,也就如今太平年景,若真有緊急軍情,就憑京郊大營的戰力以及軍械儲備,後果簡直不可想象。每每想至此處,齊帝都要驚出一身冷汗,也就愈加恨徐克誠所犯之罪。

前有徐克誠之事,有了對比,崔家的女眷便免去一劫。

崔夫人聽得判案結果,幾近暈倒。

文姨娘抱著磊哥兒哭的肝腸寸斷,才以為過上了好日子,將正室主母給擠走了,自己雖是妾室,也與正頭妻子無差了,既有兒子又得老夫人喜愛,與郎君恩愛甚篤,哪知道出了這樁事。

她從頭至尾不知情,此事關係重大,崔二郎倒不曾告訴過她。

反倒是魏氏心中微有喜意,夫妻分別多年,此次倒有機會團聚了。只面上不敢表露出來,若是被崔夫人瞧出端倪,恐怕又要生出許多事端。

崔家父子定了流放的日子,官兵上門抄家,就連這座宅子也保不住了,下人亦算得崔家財產,一起被帶走發賣,只崔夫人帶著魏氏及文氏,以及倆孫兒離開了崔府,另尋落腳之處。

崔家原來不過尋常家境,還是崔連浩讀書取中功名,這才接連發跡,他又擅鑽營,幾十年間至如今地步,卻又忽的敗落,起落間幾十年歲月倏忽而逝,更令人感歎人世無常。

消息傳到鎮北侯府,南平郡主到底露出一絲笑容:「這才是報應呢!」她近些日子聽聞夏景行回京掌軍,被齊帝重用,青雲之勢已成,心頭髮沉,還往晉王府去打聽消息。

夏景行得齊帝重用,就連太子也無法插手,更何況是晉王。

晉王心灰意冷,連帶著南平郡主的心情也不好,在府裡瞧誰都不順眼,兒女俱是自己生的,丈夫又連個影子都抓不住,壓根不往她面前湊,只能逮著兒媳婦請安的時候找茬出氣,刁難了閆幼梅好幾次,還是寧景蘭從中周旋。

閆幼梅倒很是詫異,萬沒料到小姑子還會替自己出頭。她嫁入鎮北侯府這些年,日子過的磕磕巴巴,早非當年天真的小姑娘,對婆媳夫妻關系不抱任何期望,只守好嫁妝捱日子,與小姑子原也沒什麼深情厚意,還是寧景蘭與她一同從南平郡主房裡出來,吐了一句話:「母親心情不好,嫂子不必介意,做人兒媳婦的,都是這麼過來的,委屈嫂子了。」

寧景世又不成材,簡直是京中紈褲裡面敗家的楷模,鎮北侯自己尚且不著家,哪裡還會狠心去管教兒子。寧景蘭每思侯府將來,都覺得心頭髮慌,不知將來如何。

她自己尚且能擇夫再嫁,但閆幼梅卻要深陷其中,她亦是官家女兒,自小家人捧在手心養大,嫁了寧景世才跌到了泥坑裡,竟是再無出頭之日了。

寧景蘭想想也覺得同情她。

許是自身原因,她如今終於開始學著體諒他人。

崔家的事情告一段落,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就連崔家家眷也不知道流落到了哪裡,南平郡主拍手稱快,寧景蘭卻提起,要往如意庵裡去住一陣子。

如意庵乃是京中富貴人家女眷們修行的地方,有未嫁女,有常年受冷落的大婦,亦有守寡不想再嫁的婦人,生了煩惱之心,便往如意庵中去清修,寄求心安。只因庵中還有背景身份不凡的,或官眷或宗室,平生總有不如意處,因此如意庵環境清幽,在京中也算得女子清修之所。

南平郡主原還想著,趁崔家事了,再替寧景蘭擇一門親事,哪想得到她竟起了清修的心思,苦勸數日,也未令她改了主意。

「娘不必再勸我,我只是心中煩亂,想尋個清靜地方去住幾日,等想明白了就回來。」

「家裡不清靜嗎?也無人煩擾,你想做什麼盡可去做,又何必往城外跑呢?」

自母女倆上次有了分歧,寧景蘭就知道許多事情她們母女是說不到一處去的。她心中尚有茫然之處,只南平郡主卻不是能解答疑團之人,只能往方外去尋。

收拾了兩日,寧景蘭帶著貼身的丫環坐著馬車去了如意庵,往庵堂裡捐了些香油錢,主持派庵中女尼收拾了一處小院落,她便住了進去,早晚往前殿去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