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嗯,我要提出的反駁待會再說!接下來,「交友的任務」是什麼?
哲學家:這是工作之外、更廣義的朋友關係。雖然不像工作那麼有強制性,但無論在跨出第一步,或是關係上的加強都比較困難。
年輕人:啊~沒錯,真的是這樣!像學校或公司這種有固定「場所」的情況,還可以建立關係;雖然這些關係通常很表面化,而且只限於那個場合。如果要從那層關係開始踏出個人交友的第一步,或是在學校和工作場合以外的地方交朋友,就非常不容易。
哲學家:你有稱得上死黨的好朋友嗎?
年輕人:朋友是有,至於能不能算是死黨嘛……
哲學家:我也曾經如此。高中時代的我是不交朋友的,每天只顧著學希臘語或德語,不然就是埋頭讀我的哲學書。當時我母親覺得有點不安,還去找我的導師商量這件事。據說老師的回答是:「不必擔心,他是一個不需要朋友的人。」因為這句話,母親和我都鬆了一口氣。
年輕人:不需要朋友的人……所以老師您在高中時代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嗎?
哲學家:不,我有一個唯一的朋友。他說:「沒有什麼東西是必須在大學裡學的。」結果他沒有繼續念大學,住在山裡好多年後,據說目前在東南亞從事新聞工作。雖然已經好幾十年不見,我卻有一種即使再見面,還是可以和當年一樣契合的感覺。
雖然有很多人認為朋友越多越好,但真的是這樣的嗎?朋友人數的多寡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這一點和「愛的任務」也有關聯,真正應該要考量的是彼此關係的距離及深度。
年輕人:即使是我,從現在開始也有可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嗎?
哲學家:那當然。只要你改變了,周圍也會跟著變,而且是不得不變。阿德勒心理學並不是一個改變別人的學說,而是為了讓自己改變的心理學。不是等待他人的改變,也不是等待狀況改變,而是由你主動踏出第一步。
年輕人:嗯……
哲學家:事實上,你不是來到了我的書房嗎?而我,也接納了你這位年輕的朋友。
年輕人:老師,您說把我當成朋友?
哲學家:是呀,我們是朋友啊。我們在這裡進行的討論,既不是心裡諮商,也不是工作上的關係。對我來說,你就是無可替代的朋友。你不是這麼認為嗎?
年輕人:您說,無可替代的……朋友?喔,不、不,我還沒想過這一點呢!我們繼續吧!最後的「愛的任務」是什麼?
哲學家:這部分,請你分成兩個階段來思考。一個是所謂的戀愛關係,另一個是家族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工作、交友以及延續下來的三個任務之中,愛的任務應該是最困難的吧。
例如由朋友關係發展成戀愛關係後,有些朋友之間所容許的言行舉止,從變成戀人的那一刻起就不一樣了。具體來說,像是不能和異性朋友出去玩,或是有時候光是和異性朋友講電話,另一半就會嫉妒之類的。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關係也更深了。
年輕人:是呀,這是沒辦法的事啊。
哲學家:可是阿德勒並不認同束縛對方的行為。當對方看起來是幸福的,就單純給予祝福,那就是愛。在彼此束縛之下而結合的關係,是撐不了多久的。
年輕人:哎呀,這樣的說法會變成鼓勵劈腿啦!照您這樣說,因為看起來很幸福,所以就連對方出軌的時候,我們也要衷心祝福他嗎?
哲學家:這並不是積極鼓勵出軌的行為。請你想想看,兩個人在一起,卻感覺好像有什麼地方讓你喘不過氣,或是被迫繃緊神經,那樣的關係頂多可以說是戀情,卻不能稱為愛。人只有在感覺「只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就可以自由盡情地展現自我」的時候,才能真正感受到愛。沒有自卑感,也不必誇耀自己的優越性,可以處於平穩、極為自然的狀態。真正的愛,就是這麼一回事。
所謂的束縛,就是內心想要支配對方的一種展現,也是基於不信任所產生的想法。和一個不信任你的人在一起,是無法感覺自然自在的吧?阿德勒說:「如果想要和睦生活在一起,彼此就必須處於人格對等的狀態。」
年輕人:喔~
哲學家:只不過,戀愛關係或婚姻關係中有「分手」這個選項。即使是相伴多年的夫妻,當關係的延續變得困難的時候,也可以選擇分手。但親子關係在原則上是辦不到的。如果說戀愛是以紅線結合的關係,那麼親子之間就像是扣上了頑強的鎖鏈。即使想切斷,你手上有的也不過是一把小剪刀。親子關係的難處就在這裡。
年輕人:那應該怎麼辦呢?
哲學家:以目前的階段來說,不可以逃避。無論彼此之間的關係有多麼困難,都不能迴避正面相對,或是拖延問題。即使最後的選擇是以剪刀來切割,都還是得先面對面。最糟的是「保持現狀」,停留在目前的狀態下。
理論上,人是無法獨立生存的,只有置身於社會的脈絡中,才能稱之為「個人」。也因此,阿德勒心理學將個人的「獨立」及置身於社會的「協調」視為重大目標。至於如何才能達到這些目標呢?阿德勒說,請面對「工作」、「交友」與「愛」這三項人生中不得不直接面對的人際關係任務吧。但年輕人還無法完全瞭解它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