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價值

  年輕人:那麼,應該怎麼做比較好?既不是稱讚,也不是責備,難道還有其他說法或選項嗎?

  哲學家:如果對象不是孩子,而是關係對等的夥伴,幫你做了一些事,答案應該就呼之慾出了吧。舉例來說,如果他幫助你清掃房間的話,你會對他說什麼?

  年輕人:嗯,應該會說「謝謝」吧。

  哲學家:對,我們會對幫助做事的夥伴說聲「謝謝」,或者用「真高興」來坦率表達喜悅的心情,或說「多虧有你幫忙」等等。這就是以橫向關係為基礎的鼓勵方式。

  年輕人:就這樣而已?

  哲學家:是的。最重要的是,不「評價」他人。評價別人的字眼都是來自縱向關係。如果構築起橫向關係,所說的應該是更坦誠的感謝、敬意或喜悅。

  年輕人:嗯,也許事實真的像您所說的那樣,評價都是來自縱向關係。可是……可是,單單一句「謝謝」,真的有那麼大的力量,可以讓人找回勇氣嗎?我倒覺得,就算稱讚是來自縱向關係,還比較容易讓人開心咧。

  哲學家:獲得稱讚,是由別人那裡得到「好的」評價,所以是用別人的標準決定該行為的「好」或「壞」。如果想獲得稱讚,就必須合乎他人的尺度、侷限自己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謝謝」並不是評價,只是單純表達感謝的詞彙。人在聽到感謝的話時,就明白自己是對他人有貢獻的。

  年輕人:即使得到「好的」評價,也不會覺得有貢獻嗎?

  哲學家:沒錯。這和我們之後要討論的內容也有關聯,阿德勒心理學對「貢獻」這件事非常看重。

  年輕人:什麼意思?

  哲學家:例如:要怎麼做,人才會有「勇氣」?以阿德勒的見解來說,「人,只有在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會有勇氣。」

  年輕人: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時候?

  哲學家:我們談到自卑感的時候,曾說過這是主觀的價值問題吧?也就是覺得自己「有價值」或「沒有價值」。如果覺得「自己有價值」,應該就能坦然接受自我、擁有面對人生任務的勇氣。所以問題是:「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年輕人:沒錯,就是這樣!這裡不說清楚的話,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哲學家:非常簡單。當一個人覺得我對共同體來說是有益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答案。

  年輕人:我對共同體來說是有益的?

  哲學家:可以對共同體,也就是對別人有所助益,覺得「我對某人是有用處的」。不是從別人那裡獲得「好的」評價,而是自己主觀認知「我對別人有貢獻」。由此,我們才能實際感受自己的價值。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社會意識」或「鼓勵」也都和這個有關聯。

  年輕人:嗯……唉,我開始有點混亂了。

  哲學家:我們的討論越來越逼近核心了,請你好好地跟上。對別人表示關心、建立橫向關係、用鼓勵的方式,這些全都和「我對某人是有用處的」這種實質感受相關。不斷重複後,最後和你生存的勇氣相連在一起。

  年輕人:因為對某人有用處,所以我有存活的價值……嗎?

  哲學家:……我們稍微休息一下吧。要不要來杯咖啡?

  年輕人:好的,謝謝。

  社會意識的討論,讓他陷入越來越深的混亂。不可以稱讚,也不可以責備。對他人評價的字眼全都來自於「縱向關係」,所以我們必須建立橫向關係。只有當我們覺得自己對某人有用處的時候,才能實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年輕人直覺認為這個論述中似乎有個很大的陷阱。他喝著熱咖啡,腦海裡一閃而過的,是自己的爺爺。